分享

北京大学红楼

 黑龙江波涛 2020-04-19
 
东城区的学府(四)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五四大街29号,原为北京大学一院。位于东城区沙滩北街。1912年5月,北京临时政府改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设一院,二院、三院。这是民国时期北京第一所国立大学,严复以大学堂总监继任大学校长。1917年初,蔡元培出任校长,提出“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并进行了大学组织机构改革,对全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属京师大学堂的分科大学,由于军队占用无法收回,于是向比利时贷款兴建了这座标志性建筑,并定为一院。原京师大学堂为二院,北河沿原译学馆为三院。

东城区的学府(四)
国家级文保牌

东城区的学府(四)
北京市说明牌

东城区的学府(四)
         该楼位于五四大街与北河沿大街相交的西北侧,成为城市街道的重要景观。平面呈工字型,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红瓦坡顶,体量高大,东西面宽100米,主体部分进深14米,东西两翼南北均长34.34米,总面积1万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造型为简化的西洋近代古典风格。

东城区的学府(四)
         1918年8月落成,是一所呈工字形四层楼房。由于通体用红砖砌筑,故名红楼。1918年初,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北京大学就成为北方革命活动中心。

东城区的学府(四)
         该建筑底层青砖墙,水平腰线以下,以宽大的水平凹线强调其厚重感。二至四层为红砖墙,青砖窗套,角部以“五出五进”青砖作隅石处理。檐部以西式托檐石挑出。南立面中央部分墙体微向前凸,顶部上折成西式三角形山花,窗户改为一大二窄的三联窗。

东城区的学府(四)
         北大红楼被首批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而且是近代文化和民主运动的发源地。许多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杨昌济、胡适、马叙伦、马寅初、李四光等都先后在此工作过。

东城区的学府(四)
         1952年院校调整后,北大迁至海淀原燕京大学旧址并与之合并为新北大,红楼改由国家文物局使用。2000年国家文物局迁至新址,红楼改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并对社会开放。
 
东城区的学府(四)
门票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底部入口为塔司干柱式的门廊。门廊两侧坡道可供车停至门前。门厅北部为主楼梯。两翼各有一部楼梯,通往后院。

东城区的学府(四)
        1937年北京沦陷之后,红楼被日本宪兵部队占用,地下室曾被用作囚禁、迫害爱国志士的监狱。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成为北大校舍。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时,在红楼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在此建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鲁迅曾在此讲授中国小说史。

东城区的学府(四)
         陈独秀1916年起任该校文科学长(文学院长)、教授。毛泽东1918年8月至次年3月曾在此图书馆工作过。1919年“五四”运动,北大师生勇为先锋,红楼后的大操场是五月四日大游行的出发地(1947年定名为民主广场)。

东城区的学府(四)
        “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民主广场是爱国活动的主要场所。现在红楼东侧修建了一座青铜雕塑纪念。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原北京大学图书馆

        原北京大学图书馆位于北河沿大街甲83号,建于民国时期。该建筑由著名建筑师沈理源设计。平面呈“山”字形,正面凸出,左右对称。进门为大厅,中间有一推拉式铁门通书库,左右有廊通阅览室。书库高四层,钢架结构,各层由铸铁楼梯相通。主楼两侧为阅览室,地上二层,东侧阅览室原为“西文馆”,西侧阅览室原为“中文馆”。楼的西南角有一基石,上刻“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四月”。
  原北京大学图书馆是我国普及近代文化教育、宣传进步思想的重要机构之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和历史学家陶元珍先生曾在此就读。

东城区的学府(四)





    北京大学地质馆旧址
 
        北京大学地质馆旧址位于沙滩北街路西的15号院内。这里原是清乾隆朝大学士傅恒的家庙。院内原有傅恒征伐金川的功绩碑(《乾隆敕建碑》),1986年此碑移至北京石刻博物馆。民国时期此地为傅恒裔孙松椿的松公府房产。1931年,北京大学购得此处房产,经多方筹资,建成地质学馆。
        此楼是我国现代建筑前辈,最负盛名的建筑家梁思成先生于1934年设计,1935年8月建成。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西方现代主义同复古折衷思潮斗争,进行创新的时期。作为正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梁思成先生能适应时代之潮流。
 
东城区的学府(四)
国家级文保碑

东城区的学府(四)
北京市文保牌

东城区的学府(四)
北京市说明牌

东城区的学府(四)
        当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设计者匠心独运,设计出这座新颖别致的现代主义建筑。该建筑平面为曲尺形,三层砖混结构,是外形完全服从内部功能构成,既不刻意追求雄伟感的大块体量构成,也没有特殊的装饰。
 
东城区的学府(四)
        体形只做微量的曲折,打破立面的平直感,大玻璃窗洞产生外形的清新、轻巧感。主入口在东南角,宽大内凹的门洞,简洁的混凝土挑檐,门洞两侧墙的线脚、灯箱的处理,台阶花池的配合,都强调入口是全楼的重点。

东城区的学府(四)
        在这座古老的皇都中心,建造出当时世界上也是最现代的建筑,实在是惊世之作。它对于了解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建筑师的创作心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全面评价一直被视为“民族形式——复古主义”领军人物梁思成的创作道路提供一个历史的界碑。

东城区的学府(四)
        该建筑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使用。1976年地震后在外墙增加了抗震框架,有损原来简洁明快的风格,室内也进行了局部改造装修。

东城区的学府(四)
        整体设计很细致,窗间墙上用砖块砌简单的凸凹横线,门窗的比例,楼梯扶手处理,墙角的弧线设计等,造成明快简洁和谐统一的现代造型风格。

东城区的学府(四)
入口立面左上方女儿墙局部高起部分的旗杆处理,也强调了入口的位置。

东城区的学府(四)
        在楼西南角下方墙体上原嵌有一奠基石,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现无存。

 


北京大学女生宿舍旧址

       北京大学女生宿舍旧址位于沙滩北街乙2号,原北京大学院内东北部,建于1935年,梁思成设计。建筑呈“U”形布局,北翼和西翼为三层(两翼局部设地下层),南翼四层,东端敞开,在南翼中部设主入口。它注重功能的合理,建筑形式只是内部功能的自然反映,因此成为研究国际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影响的重要实例。现为单位宿舍。
 
东城区的学府(四)
北京市文保碑

东城区的学府(四)
北京市说明牌

东城区的学府(四)
        整幢建筑分成八个大的居住单元,分别按《千字文》起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排序。每个居住单元内设有楼梯,每层用内走廊连系各居室,各居住单元大门多朝向内院。

东城区的学府(四)
        砖混结构,立面设计简洁,灰砖清水墙,没有附加装饰物,是当时欧美流行的现代主义风格。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主入口采用券洞,穿过主入口,可进入内院。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东城区的学府(四)
镶嵌在楼体的奠基说明

   总目录:
  

序号

名            

 

贝满女中建筑遗存

正白旗觉罗学建筑遗存、金台书院、镶黄旗官学建筑遗存、顺天府学

协和医学院旧址、原中法大学、汇文学校建筑遗存、美国侨民学校旧址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原北京第一助产学校旧址、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原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红楼、北京大学地质馆旧址、北京大学女生宿舍旧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