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醒脑开窍调理脑梗中风

 啤酒白酒葡萄酒 2020-04-19
https://m./group/6639983944211120653/?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87276806&req_id=202004191413260101290260372B1CF013&group_id=6639983944211120653
国家名医课堂
1
中医治中风病的源流、发展
《灵枢》:真气不足,邪气独留
《金匮要略》:经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治以疏风祛邪,扶助正气。
刘完素:“心火暴盛”
李杲:“正气自虚”
朱震亨:“痰湿生热”引动“内风”
叶桂:“”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治则以“滋液息风,补阴潜阳”为主。
2
”石氏醒脑开窍法”针法学术思想
(1)对中风病病机的继承、发展
“石氏醒脑开窍”:“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醒脑开窍”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这一中风病发展的最终病机而立
“醒脑”包括醒神,调神之双重含义,醒神调神为“使”,启闭开窍“用”
“滋补肝肾” 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要的证型基础而设
(2)注重针刺规范,提出针刺手法量学
对配方组穴从进针的方向、深度、采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将捻转补泻定义为:
①十二经脉以任督脉为中心,左右捻转时作用力的方向,向心为补,离心为泻
②捻转幅度小用力轻为补,即捻转时施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幅度小于90˚,频率大于120次/分;
捻转幅度大用力重为泻,即捻转时施行大幅度低频率捻转,幅度大于180˚,频率在50~60次/分。
(3)“石氏醒脑开窍”针法选穴依据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安神、通调气血之功。是治疗内脏疾病之常用穴,特别是治疗心、神志疾患、消化道疾患的首选穴位。
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交会穴.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可健脑安神。是十三鬼穴之一,为治疗精神、神志疾患的首选穴位。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可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本穴为回阳九针之一,统治足三阴经所主治的病证。
针法操作












针灸处方
主方1——“大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
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
手指握固加合谷;
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
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二、操作:
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主方2——“小醒脑”
一、穴位组成:
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三阴交
副穴及配穴同主方1。
二、操作:
先刺印堂,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刺入,沿皮刺入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转速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其他主穴、副穴、配穴手法同主方1。






临床应用
1
适应证
1.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
2.神志、精神疾患,如瘾病、痴呆、郁证等。
3.各种脑病。如脑外伤、小儿脑瘫等。
2
禁忌证
(一)急性脑出血
(二)高血压
3
注意事项
(一)“大醒脑”与’'小醒脑”的临床应用
“大醒脑”长期使用增加病人痛苦,“小醒脑”适用于病情稳定,神志清醒的中风患者。
1、应用调神法之初,首选“大醒脑”,而后与’'小醒脑”交特使用。
2、在中风急性期者,患者亦可用一般要求严格按照“大醒脑”法操作,病情轻浅者,亦可用“小醒脑”针刺法操作。
3、对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按照“小醒脑”针刺法操作,但病情严重者可使用“大醒脑”针刺法,亦可交替使用。
(二)卒中后遗症期长期应用针灸治疗
故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感或穴位疲劳的出现,对醒脑开窍法务必要慎用或减小刺激量。
(三)对针刺特别敏感者
1、临床常见的一些畏惧针刺法或对针刺特别敏感的病人,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
为使其能接受治疗必须掌握好刺激量,尤其是水沟穴的刺激量。
2、卒中后遗症期长期应用针灸治疗
故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避免患者出现疲劳感或穴位疲劳的出现,对醒脑开窍法务必要慎用或减小刺激量。
3、对针刺特别敏感者
临床常见的一些畏惧针刺法或对针刺特别敏感的病人,在应用醒脑开窍法时为使其能接受治疗必须掌握好刺激量,尤其是水沟穴的刺激量。
4、刺激量应视病情灵活掌握
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要求患肢抽动次数可灵活掌握,肢体肌力在0一3者可使之抽动三次。肢体肌力在3级以上时,可适当减少抽动次数。
5、留针情况
针刺操作实施手法后,非立即留针,而是要求患者立即活动患肢。除三阴交留针外,其余各穴均补出针。三阴交要求将针提至皮下,不出针,让患者活动,留针时再将针刺入得气深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