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难题的现实思考

 乐康居 2020-04-19

“我心爱的儿子,对整个世界而言,你只是一粒尘埃,而对于我而言,你却是我的整个世界。”这是报告文学《中国失独家庭调查》中一位失独老人的话,它提醒我们,失独老人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群体,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失独老人的相关问题。

我国目前仍然采取传统的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是很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失去子女的失独老人面临无人养老的困境,这一情况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尤为明显,一旦失独,将直接面临生存困境,导致老无所依、老无所养。

与此同时,养老院养老也存在障碍。一般情况下,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很多失独老人根本没有“签字人”。养老院出于规避风险的顾虑,不愿接收失独老人,造成他们养老无门的困境。同时,大多数失独老人没有足够的资金,即使部分养老院愿意收留,他们也负担不起相应的费用。在家庭养老和养老院都行不通的情况下,一部分失独老人结伴生活,互助养老。然而这种养老方式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年龄稍轻身体健康能走动时还好,一旦年龄大了,有病行动不便了,互助养老的问题就来了。要从以下多个层面出发,关爱失独老人:

第一,从政策层面上关爱失独老人,解决失独之殇。

2016年3月,“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和帮助”被写进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已经积极地从宏观上关注和改善失独老人问题,进一步完善对失独老人的特殊保障机制,为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和保障。

第二,从制度层面上加强救济政策改革,进一步改善现有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

2013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等5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解决失独家庭问题。江苏南京等地方政府出台了《提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等政策文件,提高对独生子女伤残补贴标准,对中低收入失独家庭帮助较大。2018年1月11日,中国人寿向广东省红十字会捐赠150万元为10067名“失独家庭”成员购买“失独家庭综合保险”。一系列失独家庭救济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大大缓解了失独老人的养老困难,抚慰了失独老人的心灵

第三,鼓励和扶持互助养老、结伴家庭养老等民间养老模式,切实帮助失独老人解决养老难题。

2016年6月,河北衡水失独老人冯立柱成立了衡水特殊家庭互助关爱协会。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志愿者们组织开展年夜饭、植树节、踏青、赏花、采摘、生日祝福等大大小小30多场活动,陪伴和帮助刚刚失去孩子的失独父母,探望病榻中的失独老人。政府积极鼓励和扶持的自助式养老、助老机构,各式各样的民间养老机构缓解了失独老人养老的“最后100米”问题,成为了解决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重要补充。

第四,解决失独家庭和失独老人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各方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尽管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已经关注和帮助他们,但由于缺少专业社工人员和社会机构的介入,很多社会组织面临没有场地、没有资金,随时可能停摆的尴尬境地。他们积极奔走的“更多政策扶持”仍然还在路上,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鼓励、支持和帮助失独老人,使他们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