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到最东端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点,地大物博的我们在地理上横跨五个时区:从东五区到东九区。1902年,清光绪帝在位,中国海关制定“海岸时”,以东八区为标准时刻。1912年,中华民国时期,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成了五个时区。从西向东依次是:五个时区看似很潮,但其实用起来很麻烦,不知今昔何年。所以,四九年之后,“中原标准时间”改称为“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标准。“北京时间”的基准线是东经120度,而北京市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东经116度21分,两者相差14分半。尽管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避免混乱,但是也出现一个新的问题,距离东八区越远的地方,实际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越大。所以在新疆和西藏地区用的是“东八区北京时间”,但生活作息与民国时期的新藏时区相同,向后调整了两个小时。比如,中原地区晚上7:00饭后散步的时候,新疆人可能才刚在下班的路上,买两只馕作为晚餐的主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