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喜好喜好 2020-04-19

人生的风景,也许正如浪花中变奏的旋律,瞬间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生活是那么强大,它时常在悲伤里剪辑出欢乐来,就如这些美丽的浪花。

我喜欢的当代作家余华曾有过这些经典的人生语句: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代替的。

人总会有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即使被命运残酷对待,依然要选择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

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是的,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于我,这段被疫情碾压的岁月,却慈悲地被烟火气息抚慰着。

我喜欢,春日早起时,开始煮我最喜欢的蓝山咖啡,满屋的那种香味催起了一天的七情六欲,还有正好烤箱里的面包泛着黄油的色香,我的小狗狗馒头守在烤箱边,眼睛直愣愣的...吃早饭喽!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于是,将那袅袅乐音缓缓充满整个房间,烟火的香气旋律,与那远方在海滩边的朋友异曲同工呢?阳台的风景里也是蓝蓝的天,蓝山的心情,那朵静静开放在窗台的花,点缀了整个身心,将春意根植在心间。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早晨接到老师的电话,和她汇报,这个假期,素不喜欢厨房的我,竟然慈悲地被烟火气拯救了。

从早上的简易西餐,到中午晚上的餐食,竟然情不自禁往厨房跑,我和老师说,我爱上了厨房,爱上了那满手沾着面粉的筋道感觉,仿佛突然明白了这世上的烟火气才是最踏实接地气的,最能被承受的。那一刻,会突然明白那些小说电影里,离开故土的人为何会努力地抓一把故乡的土,贴在脸上...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这些浓浓的烟火味道是属于家的,是每个人心上最熟悉的风景。所以我们都需要时时以闲逸散淡的心情漫步其中,去沾染去感受这温馨的烟火气。

这时候烟火气是一种人情味,总在心中悄悄弥漫开感动和开心。

于是那些平凡人生的经历,那些世间真实的情感,那一纵即逝,却潮润了眼眸的份份感念;那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阕阕故事,都会激荡着心扉,温馨着岁月。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活在纷纷扰扰的尘世,无论多么美丽的日出,终会沉没在黄昏的暮云里。无论多么精彩的演出,总要面对落幕后无尽的孤独。我们在泪水中学会长大,在无奈中用力告别。

我们都是赶路人,披星戴月地出走,风霜满身地回来。当岁月辗转成歌,年华染上盐渍,那些为了生活奋不顾身过的日子,愿你以后提起,都能一笑了之。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当流水光阴,轻易地穿过我们一生的沧桑,当所有的故事,已渐泛黄,我们仍读不懂生命的凄凉。到最后才发现,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因为我们有美好的一日三餐。

在自己家里,在自己的厨房里,你是你自己的女主人,为家人也为自己准备一日三餐,那其实是最曼妙的风景。

杨绛在自己百岁生日时感言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当你和那些曼妙的食材接触时,当它们在你的手中幻化出最美妙的食物时,你的胃是欢呼的,你的心才会淡定从容。想起了那句大白话:留住一个人,要先留住他的胃。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其实,一草一木,都流露着自然凝重的深情;一粥一饭,都包含着亲人隽永的爱意。正是那些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烟火气,抚慰了我们孤寂的心境,安暖了我们匆匆的流年。

所以,生活真的是强大的,其实是在餐饭里剪出了欢乐;活着是如此美好,你会感谢命运的慈悲。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心若净,何处惹尘埃?人无恙,风又能奈何?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是浮华;沉淀的,才是人生。

往后的岁月,也许依然岁月如烟,就让我们在平凡的烟火里,不急不火慢慢行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世事如烟|最是慈悲人间烟火

奉上一段昨日的“仿佛”朗诵,昨天的文章忘记附加了,就当烟火的底蕴吧!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首位获奖中国作家),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