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①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王伟老师“致敬经典读书会”讲座的手稿内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需要的东西。 ② 除了特别感谢王伟老师的讲解分享,我们同时也对整理稿件的“中医志愿者小组”表示感谢,正是有了你们的付出才让我们受益匪浅。 ③ 像王伟老师一直强调的一样,他的讲座可以看作大家通往经典的桥梁,但是并非经典本身,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体会经典。
然后从上次我这个做完这个交流之后,我回去之后,总感觉这个心里惴惴不安,后来我在想:哪个地方惴惴不安呢?其实我后来我发现一个问题,上次啊,我这个一个是我其实我上次来之前啊,我准备了很多很多的东西,结果一讲时,什么都忘了。 第二个再就是呢,我回去之后我想,其实啊,这个如果真的是以一种就像一种边娱乐边学习的时候,似乎还是有欠火候。我们说一个老师应该分为三个目的:一个是传道,一个是授业,一个是解惑。我上次回去之后我就一直惴惴不安,因为这个事,我觉得,其实因为们原先的教学模式,只是在解惑上,没有牵涉到传道和授业当中。 所以我们就想交流地很随意,但是如果是真的要想做到传道,就是传道古代人的一种思维状态,道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方法。如果说道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把它做成一个具象化的东西,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外界东西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是否符合一个最放松的状态。所谓传道就是传授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你遇到疾病,如果是医生的话就是在遇到疾病的时候,你的那个思考的时候不是胡思乱想,而是符合那个自然规律的思考,这叫传道。 授业是什么呢?就是如何具体地操作,传道和授业这两个都是非常隆重的事情。如果我们以一个非常嘻嘻哈哈的事情,似乎对这个道有点不尊重,所以我回去之后就惴惴不安啊,也是我们在探讨的教学模式。所以以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凡是牵涉到传道与授业的,我们都要隆重地开始,都要以一种恭敬的心,一种虔诚的心来学习。 如果达到,到了这个我们在传完道,授完业之后的一种解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很随意,然后解惑的时候,我可以翘二郎腿,大家也可以翘二郎腿。但是如果传道和授业的时候,我就必须得要坐得很正,因为体现出对这个道的尊敬,而且,我们说上次我讲课的时候,心里头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就缺少一点,就是古代人要想传道和授业之前,都要做一个最基本的就是一种叫斋戒。 斋戒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们说斋戒的目的就是一个让你的心安静下来,肯定不是说大家来之前一定要多吃素啊或什么,不是这样,就是你一定要安静下来。我们说,你看孔子教学的时候,他就说,对颜回说:颜回呀,你要斋戒。颜回说:我这个穷得都吃不上肉了,我怎么斋戒啊,我本来我每天都斋戒,我都吃不上肉,我穷啊!然后孔子说:斋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斋心,然后我们现在以后每一次,只要开始传道授业,都以斋戒为开始,什么是斋戒呢? 可能我们做不到太多形式上的啊什么什么穿个衣服啊什么扒拉扒拉,这些都没必要,但是我们要在心里头对我们的经典,进行一个首先做一个放松,就是深呼吸一样的放松,然后在心里头默默地对这个经典有一个尊敬。有一个像一个鞠躬一样的,或者做一个任何形式就是你认为对经典一个恭敬的一个行为就可以,不管什么行为,你认为以这种手势恭敬也行,你这样抱拳也行,你认为这样也行,反正你在心里头对经典做一个很恭敬的一个行为,然后剩下的我们就开始就可以开始聊天,传道授业解惑。 我们现在开始就聊这个事儿,传道呢,这个事儿,我还是反复上次聊天 ,聊的时候要聊到静心的时候,很多人说:哎呀,什么是静心什么是不静心,或者是如何是静心呀不静心,这个事很麻烦,我们现在就在说,我们要静下心来实际操作,我们静下心来读经脉第十。 很多人说那啥叫静心啥叫不静心,你说的好像好虚幻,我们上次聊天也说什么静心哪什么,好像感觉静心是一个很高大上。实际不是啊,我们就说静心就很个简单,就是大家跟着我想一个场景就好,这个场景,比如说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都看过那种警匪片或者一种那种电影。有这样的警匪片啊,就是一个女主角啊,被绑在一个屋里头,这时候男主角一开门一看,这个女主角呢,嘴里塞个东西不能说话,后边绑着扎带。这时候男主角一看,哎呀,去了之后马上把那个,很着急,就这一瞬间,这个男主角就扑上这个女主角,然后把这个塞嘴里的毛巾拔出来,然后,这时候女主角说:炸弹!然后俩人就俩人就…… 整个过程中,这就说这个场景就说明什么呢,这个人并不静心,我们说什么叫静下心来。就说你看这个场景,这个场景是什么,就是这个人一开开门,就像我们,一开门,一下,哎,看到一个人,在这儿,然后他的注意力就被这个东西,就被这个人给集中过去了。然后他这个时候就看不到任何的危险,就是全神贯注于这个事情上,就被这个东西把你的神给拧住了。 也就是说你开开门,看到一个女主角,她被绑在这儿,她处于危险期,她正在危险的时候,你的心不静了,你的心被这个东西带动了。这个时候你的一切觉察能力,你的一切思维能力,都降到了零。你只会哎呀,像一个条件反射一样冲过去,把她这个嘴里的最难受的东西拔出来,这样的过程中就是不静心了,那么静心是什么呢,当然这个只是静心的一个层次,当然还有往深层次的还有更静心更静心,我们静心是什么呢?你打开门一看:呀,首先你会一紧张,这怎么这一个人捂着,然后她噢、噢喊的时候,不要被她纠住,她不管做任何事情,你要静下心来,先环视一下四周,当然这个是很快速的啊,不会说是。 这个静心,一定是很快速地环视一下四周,哎,一看,他这个地方好像有个炸弹,然后我先不着急,怎么回事炸弹还有多长时间,整个一个过程中。那么你在这个过程中,就叫静下心来做这个事,如果说同样的道理,我们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学习经脉第十的时候,我们也要这样。 很多人老是教你,我们从小教育的模式就是,你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学习经脉第十,以此方式来学习经脉第十的时候,你的智商非常低,你整个思维方式非常低,或者是你一定要全神贯注地看病,以此方式来思维疾病的时候,智商非常低,变得非常低,一定要静下心来,这个病人不管描述任何情况的时候,我们都是不动心的,我们很安静地在听他的描述,很安静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以此安静的方式状态下,我们再开始读经典,我们就很容易跟随经典,带着我们走,经典指到哪儿我们就能很安静地看到哪儿。 否则的话,我们一下钻进去就坏了,而且这个时候我还要提一个第二点,我们静心并不是第三个,比如一打开门一看,哎呀,这有个女的在“啊、啊、啊”地在这儿喊,你“啪”关上门,她太让我乱心了,这个人不行,这个人让我乱心,乱我智者昨日之事多烦忧,我找个不乱心的地方呆着。 这不是真正的静心,这是一种逃避,这是心里实际上是非常不静的状态,非常静的状态下,你是看到这个人之后你会做出正确的反应。那么也就是说整个《黄帝内经》教我们就是,面对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假设面对疾病就像面对一个人,疾病就是一个人被东西绑住了嘛,被一个东西绑住了,一个女的或一个男的,他(她)被一个疾病绑住了,他(她)被疾病附上了,这个时候你在面对他的时候 ,不管这个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不管是疑难杂病还是各种各样的非疑难杂病,还是简单小病,你都要保持这种心。 一旦你离开这种心的时候你很容易误诊,有时候我们在临床中,尤其是一旦临床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要使得自己的心很静啊,真的是一个很长很长时间的锻炼过程,直到现在有时候,很多时候我的心都被病人的各种各样的情绪给带动了。等病人走了之后我才知道,哎,这病其实挺简单的,就是这么回事。但他当时在我那一瞬间的时候,我就考虑不明白这个疾病的原因。 那么现在我们就按照《内经》的方法来,就是再做第二个,就是看这个人。我们说静下心来看这个人啊和不静下心来看这个人,是看出两个人来。我们说怎么叫不静下心来看人?一个人在这,一个身体在这儿。我们如果不静下心来说我们要研究人体。那么说不静下心来,就像刚才我们说的,一开门,一看到这一个人在这儿,我就扑过去,一样道理。 如果不静下心来我们研究人体,我们会怎么研究呢?好,我一下看到你这个人体,行,我先把你划开,划开之后,把你的肚子打开,我看你的肠子,记录下来,肠子多长,再捊捊捊,哎,肠子长个肿瘤,长得什么样子,胃什么样子,肺什么样子,肝什么样子。 也就是说在整个过种中,在他研究人体过程中,在他分析人体过程中,这个人体是高度紧张的,是一个非常非常紧张的。这个过程中他是甚至如果夸张一点,都可能需要专业的一个护士来给他擦擦汗,因为他会不停地出汗。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中是非常紧张的,那么在这个紧张的过程中研究出来的人体,他就是一套,人就成了一套,我们没办法给他进行一个定义,他就成了一个像一个牛,像一个羊,像一个马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就是一个牛一个马一个人,甚至就是一个机器,或者是一个什么。 我们对他进行一个分析,你说:怎么难受。咳嗽,我马上用,我要不静下心来,我要钻到你的咳嗽里去看你咳嗽。那我怎么看,我没办法看,我拍CT。拍CT不行,我叩诊,我一切的诊断就是,我就要把我的全部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到你的肺部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你的肺部是一个感染,是一个,你的肺部跟别人的肺部不一样,你的肺和别人的肺不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肺上有多了一些细菌,多了一些虫子,那个虫子我们定义它叫细菌,别人的肺里没有,你这个肺里有,所以你就有病了,那么我们治疗方法就很简单,把这个炎症给消掉,这就是西方人的治疗方法。但是我们中国人不这样,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不是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很静下来,不管你任何的症状,我都很静地在观察你,我看你到底是什么表现。 那么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这时候你静下心来观察这个人的话,你就发现人虽然有同于动物方面的,他也有同于植物方面的东西。但是人更多的还是个人,他有特殊的一些东西,那么人他有很多,他有他的思维,这个思维他的心他的一些活动,他的这种东西,这个东西是别的动物没有的。 而这个东西,这一切问题是人得病的一个根源,就是人的一系列的变化,也就是人是一直在这儿变化的。而且你在静下心来你会发现,人,你甚至没办法对一个人进行研究,如果你静下心来的话,因为人,要想研究的话,就得先把人独立出来。 可是人根本就不是个独立的,人每一秒都不独立,要想做任何研究,就得要,比如说我要想把,像西方人一样,我要想把你的做你的细胞研究,我从你体内把你的细胞拿出来,做到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没有任何东西干扰这个细胞。我再对这个细胞进行研究,噢,这个细胞长什么样,它的运动轨迹,它什么什么(听不清12:47)。我要对你的肺进行研究的时候,我先把你弄死,然后把你的肺拿出来,切出来,看每个细胞怎么组型。 可是人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跟外界环境是无时无刻不在交往,你仔细看一个人,一个人他在干什么,我们说在一个瞬间,我们在做什么事情。我们如果静下心来再看,这个人在呼吸,每个人都在呼吸,每个人在呼吸,每个人每天在吃饭。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你观察这个人,人和外界的天地,他不是个隔绝,他一时也不能隔绝。一旦人跟外界天地隔绝开,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任何的研究的意义了,因为他已经死掉了。因为他和外界隔掉了。然后人之所以来看病,是因为他不舒服了,是因为他不能跟外界很好的交流了,是因为他在和外界的交流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是因为他整个变化过程中不随着,不符合外界的变化,所以这时候人得病。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研究人的时候,就要第一个看到人,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是一个一直在变化的,他需要呼吸,呼吸这种从天空中的呼吸,来跟人体产生一个变化。呼出、吸入、呼出、吸入、呼出,来带动人体发生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当中会引起人体的,通过人的呼吸可以引起人体血脉的运行,和引起人体一切的运行。这一切运行,都是伴随这个呼吸来的,而且当这个呼吸发生变化的时候,人身体就会发生变化。当这个呼吸出现问题的时候,人就会得病,当这个呼吸停止的时候,人就会死掉就会死亡。 这是一个最关键,也就是说这个呼吸,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是我们疾病要观察最重要的。第二,我们要饮食,我们要通过从地当中获取的食物:馒头、米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我们要通过这些东西把这个东西吃到体内,然后通过这个脾气散精,上输于肺,肺朝百脉,下输膀胱,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使人体产生不停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正常情况下我们一个人是很安静的,我每天如果正常情况下我是不病的,这也不需要我们治疗啊。 什么状态是不病的?就是我很安静,所以我们医生首先要做到不病状态,就是很安静,任何的外界事情,我都知道。但是它不会扰乱我过度的心神,不会使我的神发生一个移动,不会使我的神发生一个偏差。但是,这时候我又不是一个枯木,我又不是一个不知道,就是我既不被那个女人那个女主角给纠住心,我也不是不关注她,我是很安静地在看着她。我然后是处于这种状态,然后我早晨太阳出来,我按点儿出来,晚上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后这个风大了,雨,寒冷大了,我就,《黄帝内经》叫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个什么避之有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然后我呢正常情况下很安静,我吃我该吃的,五谷杂粮都吃,我不每天都吃某一个东西,那么也就说我这样的状态下,我是不病的。然后在这种状态下,我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人,我们就是个不病的人。我们每个医生都要往这方面努力,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是自己这样。如果一个人一个病人,他为什么会病呢?一定是因为这些一切的问题出现了异常,使他的身体发生了异常变化,这个变化是我们要研究的。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而发生这个变化之后使他产生了疾病,这个疾病,我们该怎么治疗,他怎么变化的怎么治疗。这时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我们就自然而然会这样看。 我们静下心来,不会说钻到体内,不会想要去把这个人给劈了解剖。因为我们静下心来我们没必要,我们觉得解剖一个人没有什么意义。很多西方人说:哎呀,你们中国医学太落后了,为什么落后呢?中国医学太落后了,为什么呢?说你们中国人医学发展了几千年就没有发展解剖。 实际上我们中国医学,你仔细查中国医学史的时候,中国医学有解剖,在王莽时期就有过解剖, 或者在之前肯定还有解剖。因为在之前的时候,在远古时期猿类的时候,猿类对俘虏的处理就是解剖,甚至还可能把俘虏给吃了,那就是解剖。 所以那个时候,中国人是一定有解剖的,那么中国医学为什么没有解剖?因为他觉得解剖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是要研究是人体的变化,人体的一切变化的过程。那么明白人体一定是变化的,所以说中国人一直认为人不是个独立的人,我们人存活需要感谢两个东西,一个是老天给我们的空气,一个是老地给我们的一个食物。 所以我们中国人一直有敬天地的一种思维,这也是中国人的特色。西方人认为他们不静下心来,我不确定西方人有没有敬天地啊,反正最起码在我现在得到的很多信息当中,我们看到很多西方的民族,他们很崇尚、很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就是你一定要成,你一定要成为一个像某某某人,然后像一个炸弹一样,炸完之后,燃烧了自已,然后完了就死掉,别人就会记住你。 然而我们中国人不这样,我们中国人第一点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敬天地,这才是你是一个中国人的开始。如果你作为一个医学,你作为一个中国医学,你并没有从敬天地开始,并没有从这个开始的话,那么整个医学就不算是中国医学,就算是西方医学,西方医学对人体一个解剖过程中,钻到人体体内看。 我们中国医学就是这样,我们先第一个,我们先尊敬天地,然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人体进行研究。而且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再打一个并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我们这时候我们可能就说,古人就说因为我们这个人在跟天地的关系是什么呢?那么天为父,地为母,那么我们就是天地之子。我们一定要每时每刻都要吸收天的空气的能量,和地的一种吃的的能量,这样也就是说我们就是天地之子。 那么,整个中国人研究人体就认为人是天地之子,是天地当中最有灵性的东西,他集合天地的一切。这个我们接下来要打个比方,就像俄罗斯套娃,知道吧?俄罗斯套娃,就像母亲套母亲(音18:46)一样。 那么我们说我们人,比如说我们假设我们要研究一个胎儿,一个母亲怀孕了,我们要研究这个胎儿,我们可不可以不研究这个母亲,我们说我们只研究这个胎儿,我们说这个胎儿好坏,我们不管,母亲死活我们不管,我们抓紧去。因为我们是医学,我们是研究这个胎儿的医学,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医学研究胎儿的医学,不研究母体的话,那么这个医学就一定是失败的,这个医学注定它将有大量的信息他不知道,他将要,他闭上一扇门,这扇大门将有非常非常多信息他不知道。那么同样道理,如果我们人体,我们研究人体,我们人体就像一个套娃(音)一样,那么胎儿母亲是这个胎儿的母体,那么这个天地就是我们人的母体。 也就是说如果说我们中国人中国医学要静下心来的话,看人体,首先第一条他要看天地,他要把天地看明白了,整个天地明白之后,那么人就是天地的缩影,而且人和天地是一模一样的缩影,是一模一样。天地有什么人就有什么,因为人不停地呼吸着天地的空气,天地当中不外乎两种东西,一种是无形的,一种有形的,无形就代表就是空气,气,有形就代表一切东西,那么人呢,就有无形的,有有形的,那我们看,整个《内经》中的思维当中就有这样的思维,一定要形成《内经》这种思维。 《内经》在有一篇,在不止一篇《灵柩经》里的一止一篇,就专门提到过,如何把一个人体,人体,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天有什么?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条经,他是这种一种思维状态下同体来的,所以人体经络,一定是十二条。就是因为人是天地的一份子,天地当中有十二个月,月亮有十二个,所以人体经络一定有十二条。这个是古人观察天地,很多人说中医经络之所以是十二条,是因为中医有一种哲学思维呀乱七八糟的理解,不是这样,他就是观察出来的。 视频链接请点击:致敬经典读书会第二期-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