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石船山青可撑天

 昵称45109175 2020-04-20

【1】

在我心中,衡阳有两座高山,一曰衡山,一曰船山。衡阳有两个高度,一是八百里衡山的高度:海拔1300.2米;一是衡阳县曲兰镇石船山的高度,山的自然高度不过两三百米,绵延亦不过千米,因山坡上有一长50余米,宽12米,形似倒扣的大木船的巨石而得名“石船山”。但其文化的高度已然撑起了400年历史文化的天空。

船容浩瀚行天地,山蓄巍峨扛古今。2020年4月15日,笔者再次寻访这座进入《湖南九章》的“石船山”。

这是是一座怎样的山呢?用船山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其冈童,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给于荣,其草癯靡纷披而恒若凋……”简直是一座乏善可陈的荒山与野山!勉强可值一提的就是,山上有一块巨石,其形如船,在岁月的悠悠逝水中,静卧不移。

眼前这座山并不显眼,很容易被人忽略。可山顶上那块石头千年不移,万年不变,依然一块彻彻底底的顽石。石头的浑身写满缄默和刚毅,王夫之却和它一见钟情,成为天地知己,毅然决然用这块顽石来象征自己。

不管是历经400年,4000年,还是40000年风雨,石船山始终像一尊巨佛一般端坐在那个地方,独立不移,刚正不阿,信仰坚定,任何东西都撼动不了它的意志。

寒来暑往,人留人去,石船的灵性,日精月华,蕴藉不透。石船的灵魂始终是鲜活的,它的品格,孤芳高洁,不奴颜媚骨。“壁立万仞,只争一线”。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别号卖姜翁、一瓠道人、一瓠先生,或瓠道人、双髻外史、姜坞、夕堂等,晚年以“船山”自称。是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学者”,与黑格尔(1770~1831)并称辉映在“东西方哲学夜空的双子星座”。

纵观船山的一生,实际上就是在实施“三个梦”,第一个梦:“晓梦”,就是读书之梦,科考做官之梦。晓梦让李自成农民起义给吹破了;船山就开始了新的选择,做起了人生的第二个梦:“续梦”。续什么梦呢?就是续明王朝复兴之梦。再次遭受破灭后,船山做起了第三个大梦:就是“圆梦”。圆什么梦呢?就是圆中华文化复兴,圆中华文明复兴之梦。和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异曲同工。

王夫之在那圆梦呢?就是在这石船山下。

康熙十四年(1675)秋,饱经沧桑的王船山来到衡阳县曲兰镇,他在“山间有一巨石,形似一覆船”的石船山前筑草庐三间,因处湘江之西,取名为“湘西草堂”,左为住房,右为书房。从此与家人定居于此。


此间,人们发现,每当从茅草屋里移出那清瘦的身影时,不管阴晴雨雪白昼黑夜,他必定打伞或戴斗笠,脚上则套着一双木屐,17年里始终如此。当然,王船山极少出门,“伏栖林泉”闭门著书立说。最后在湘西草堂隐居以终。他一生著书四十余年,共著书四百余卷,八百多万字,其中大部分著作是在草堂写成。偶尔,他会抚一下七弦琴,于是,时而沉郁悲怆,时而慷慨激昂的琴声便在这山谷间悠悠回荡。
石船山,确实是王船山先生独一无二的知音,或者说只有王船山是这座无名小山的知音。石头是坚贞的,宁可粉碎,也决不软化。在中国古代,以石为友,历来被认为是极其致远的境界,而先生最难得的还是以石明志,其志坚如磐石,是故又能以“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完发而终”的气节闻名海内外。

船山,就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山下有河,河里有水,他却只能宿命般地抛锚于此。他惟一能做的就是另造一条新船,一条带领人民冲破思想藩篱和认知之船,一条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船。

【2】

康熙二十六年(1690)九月,亦即王夫之逝世的前两年。作者以船山顽石自喻,作《船山记》,借眼前之景物,抒发内心之情怀,表达明亡之后不愿与清廷合作、亦不愿他往的坚决态度。

《船山记》

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而以之名。

其冈童,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给于荣,其草癯靡纷披而恒若凋,其田纵横相错而陇首不立,其沼凝浊以停而屡竭其濒,其前交蔽以絃送远之目,其右迤于平芜而不足以曲,其良禽过而不栖,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忌,其农习视其堘埒之坍谬而不修,其俗旷百世而不知琴书之号。

然而予之历溪山者十百,其足以栖神怡虑者往往不乏,顾于此阅寒暑者十有七,而将毕命焉,因曰,此吾山也。

古之所就,而不能概之于今;人之所欲;而不能信之于独。居今之日,抱独之情,奚为而不可也?古之人,其游也有选,其居也有选。古之所就,夫亦人之所欲也。是故翔视乎方州,而尤佳者出;而跼天之倾,蹄地之坼,扶寸之土不能信为吾有,则虽欲选之而不得。

蠲其不欢,迎其不棘,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

仰而无憾者则俯而无愁,是宜得林峦之美荫以旌之;而坏之土,不足以荣吾所生;五石之炼,不足以崇吾所事。存以丛棘,履以繁霜,犹溢吾分也,则虽欲选之而不忍。

赏心有侣,咏志有知,望道而有与谋,怀贞而有与辅,相遥感者,必其可以步影沿流,长歌互答者也;而茕茕者如斯矣,营营者如彼矣,春之晨,秋之夕,以户牖为丸泥而自封也,则虽欲选之而奚以为。

夫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为而不可也?无可名之于四远,无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谓之,怡然忘之,老且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严之濑,司空之谷,林之湖山,天与之清美之风日,地与之丰洁之林泉,人与之流连之追慕,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吾终于此而已矣。

辛未深秋记。


在作者眼里,船山位置偏僻,貌不惊人。“其冈童,其溪渴”,木不荣,草若凋,田无垄,水凝滞;遮蔽不远眺,平芜不足幽,良禽过而不栖,野兽并人不忌;更有甚者,农人不修田埂,乡民不知礼乐。如此之邦,如此之地,他人不来,世人不耻,老夫子何以栖居了十七年?

作者一生阅历不少栖神怡虑之溪山,何以独称船山为“此吾山也”?盖国之不存,万物山川是有哀意,而此地鸿蒙混沌,无世俗之“营营者”涉足,且足以容作者遗世独立之精神,哀国复兴之气节,故此山为“吾山”也。

接着自述隐于此山的原因,运用正反对比的写法反复向世人表达其坚持节操,至死不渝的人生志趣。古之人“所就”即“所欲”,而今作者怀“抱独之情”隐居于此,所处时代与古人存在差异,其选择实在是迫不得已。所谓“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当此国家灭亡、国土沦丧之时,船山感伤哀痛,既自觉无所报于国家,又深深感到“一坯之土,不足以荣吾生;五石之炼,不足以崇吾事”,唯有以这“栫以丛棘,履以繁霜”之地为安身之所,素心苦志,才能求得内心的安宁。

古之“赏心”“咏志”“望道”“怀贞”皆有志同道合之人相呼应,而今之时,“茕茕者如斯矣,营营者如彼矣”,以一人之力何以抗衡?王夫之自觉为世所不容,唯有隐居山林,著书传道以自存。“夫船山者,即吾山也”。在作者心里,船山即“吾山”,是我的地盘,我可以做主,在这里不需要敷衍浊世,可以不与世俗营营者同流合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船山觉得“船山”就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知己,与自己同持此心,凛然独立。

文末,先生再次强调了自己认定的生命的归宿,口吻与《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仿,却又毫无欣欣然的自得:“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为而不可也?无可名之于四远,无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谓之,歎然忘之,老且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这正是作者“抱独”“怀贞”精神的象征,是他不趋不诌、独立不改的人格表征。其不与清廷合作之决心亦如此顽石,至死不渝。文章例举“严之濑,司空之谷,林之湖山”之绝美隐居环境,与自己并非真心向隐之实际形成对比,同时斩钉截铁地说,“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其威武不屈之人格昭然可见。
《船山记》所表现的坚守节操和傲然风骨,正是湖南人经世治国、积极进取、爱国忧民精神的主要方面。《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同为湖南人,他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一种巧合吗?显然不是。远至行吟泽畔,虽贬而不去的三闾大夫屈原,岳阳楼上“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近至高唱少年歌的杨度,“指点江山”的毛泽东,无数湖湘才俊带着这种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立身于世。这也正是湖湘文化爱国忧民、敢为人先精神的传承,是湖湘文化精神的精华之所在。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在湘西草堂见到的先生这幅自撰联,特别让我触动。这是一个人与自己的战争。他在他自己之内生,在他自己之内死,他以超出普通意义的生死来裁定自我的存亡。此等超强度与硬度的生命力,如何不引起后人感叹:“形骸七尺,百年电惊。”

草堂院内,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旁有古枫,其干粗大而弯曲,形若骏马昂首跃前,先生前称之为“枫马”。还有一株古藤,铁骨盘旋,蜿蜒上升,俗称“藤龙”。据说是先生亲手栽的,是他生前最爱。如今枫马藤龙奇状异貌,生机盎然,中外游客誉之为草堂“奇观”。门前还有两棵约340年的古柏树,还有310年的黄连、310年的椤木石楠等。它们和先生心神相通,一直静静地守护在这里,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这里依然自有一番天地。

【3】

船山逝世后,船山思想很长时间湮没不彰。

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危机,渴望寻找救国救民真理和志在匡复华夏文明的志士仁人,逐渐发现了船山思想这座精神富矿,并使船山思想重新光耀于世。此后,船山文化犹如江河,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船山思想犹如圣灯,愈拨愈亮,光耀寰宇。他的思想启迪了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谭嗣同、孙中山、黄兴、蔡锷、毛泽东、蔡和森等数代国人。

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为湘西草堂题写了“衡岳仰止”匾额和“天下士非一乡之士,人伦师亦百世之师”的楹联。还多方争取把王船山列入《国史·儒林传》。

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船山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他说王船山:“寸衷之所执,万夫非之而不可动,三光晦、五岳崩而不可夺。”他在《王船山遗书》云:“独先生深閟固藏,追焉无与。”晚年还多番叮属长子曾纪泽精读船山史书。


光绪九年(1883年),“千古奇男子”彭玉麟捐资12000两白银巨款,在美丽的东洲岛上新建船山书院。清朝末年,船山先生的代表著作《读通鉴论》成为赶考士子争相取法的教材。

清朝广东巡抚、礼部、兵部左侍郎、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经常研读船山著作,极力推崇船山。曾在长沙岳麓书院内建造“船山祠”,纪念船山,并带领诸生在祠内讲说船山学问。上奏清廷,欲令船山从祀孔庙。

谭嗣同的老师刘人熙说:“熟读船山书,方知圣贤言语学治,真是金丹入口凡骨毕仙。”他曾作诗赞船山:“衡阳王子真天人,遗书万卷妙入神。自诡五百生名世,可有三千步后尘。”为光大船山精神、激励国人奋起,1915年,刘人熙在1914年创建船山学社的基础上,又创办了《船山学报》(后更名为《船山学刊》)。

谭嗣同更是惊呼:“五百年来,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者。”他还在《论六艺绝句》评价:“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1903年秋天,上海一群热血青年刊印了王船山的“夷夏之辨”《黄书》。迅速在全国掀起《黄书》热潮,随之而来的,是“驱除鞑虏,复兴中华”口号与行动之风起云涌。此时距离《黄书》最初成书的1665年已时隔238年。

梁启超认定船山先生的“史识卓绝千古”,他说:“近世的曾文正、胡文忠(胡林翼)都受他的熏陶,最近的谭嗣同、黄兴亦都受他的影响。清末民初之际,知识阶级没有不知道王夫之的人,并且有许多青年,作很热心的研究,亦可谓潜德幽光,久而愈昌了。”他曾预言:“船山的推广意义,恐怕还在将来。”

跟第一波传播王船山学说者以湖南人为主不同的是,辛亥革命前,王船山学说已传播至全国,孙中山、章太炎、章士钊等人,都大力推崇王夫之的民族主义思想。章太炎不但高度评价了王船山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气节,同时在民族思想、进步的历史观等方面继承和光大了王船山的思想,将《黄书》等当成革命者的思想武器。章太炎说:“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一代学宗王闿运为船山墓庐撰联:“世臣乔木千年屋,南国儒林第一人。”
1921年8月,出席中共一大的毛泽东返回长沙,利用船山学社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团组织。他和杨开慧的新婚居室,也在船山学社。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信给在长沙主持八路军办事处的徐特立,请他设法从湖南补齐《船山遗书》所缺各册。其《矛盾论》《实践论》写作,参考借鉴了王船山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重践履重习行的思想。


1950年,1956年,毛泽东两次为“船山学社”题词。毛泽东对王船山的经典评价是:“西方有一个黑格尔,东方有一个王船山。”

1985年,美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评出古今八大哲学家,其中四位唯物主义哲学家依次是:德谟克利特、王船山、费尔巴哈、马克思。著名哲学家张岱年称:“王船山是中国古典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峰”。

今天,船山哲学思想和地位已是举世公认。



王船山是衡阳的,更是世界的。王船山生于衡阳,并在衡阳留下了深刻印迹,许多道路、广场、学校均以“船山”命名。船山著作正在从学者案头进入寻常百姓书柜,进入中高考语文、历史题库、进入各大书店、图书馆,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为继承船山精神,弘扬船山文化,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延请100多位名家莅临衡阳,举办了100多期“船山故里·国学飘香”系列国学讲座。倒塌多年的船山书院得以重新修建。2019年,衡阳市举办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5月30日中国(衡阳)船山书院文化旅游周在东洲岛开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推出《天地大儒王船山》节目,10月29日的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30日位于衡阳县曲兰镇王船山故居的船山文化园惊艳亮相;桃李江南·船山主题文化公园建成对外开放,等等。

廖和平,1971年生,衡阳市湖湘文化研究所研究员,衡阳市大湘水文化编辑部总编。编纂出版有《衡阳一本通》系列、《天下南岳》丛书、《崛起的衡阳》三部曲和《衡阳文化大典》等地方文化书籍。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头条号】、【百家号】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