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为何收效不大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0-04-20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开战仅60个小时,以色列以损失26架飞机的代价,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

在美国支持下以色列大获全胜

在这场被称为“六·五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局部大战中,埃及损失飞机336架,占总数的95%;叙利亚损失60架,占总数的60%;另外,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此后,以色列出动陆军部队,向失去了制空权的阿拉伯各国大打出手,短短6天时间内,埃及丢失西奈半岛、约旦丢失约旦河西岸、叙利亚丢失戈兰高地。

超过6万阿拉伯士兵伤亡或被俘,6.5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以色列军队占领,如此巨大的损失使得整个阿拉伯世界都难以承受,从各国政要到普通民众都义愤填膺。当时以色列受到美国支持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六·五战争”前的3-5月,美国不仅给以色列运去了400辆坦克和250架新式飞机,还从美国空军抽调了近千名“志愿人员”来加强以色列的空军。战争爆发后,美国第六舰队专门出动舰载飞机执行保护以色列空军、掩护地面进攻的作战任务。

阿拉伯各国实施石油禁运

因此,“六·五战争”爆发后第2天,埃及总统纳赛尔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的阿拉伯产油国家紧急会议上建议惩处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的决议。6月8日,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产油国宣布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各国石油产量下降60%;从1967年6月到1967年8月,石油供应中断整整两个月,平均每天总供应量下降200万桶,极大的冲击了西方石油市场。

石油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维系着人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按照道理来说,阿拉伯国家一致行动实施石油禁运,美国应该坚持不了多久。可实际上,各阿拉伯国家很快就意识到,禁运的结果与其说是损害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美国,倒不如说是损害了自己。

石油禁运伤敌不多,自损严重

石油生产国之间难于协调、力量分散。不光南美的委内瑞拉等国,就是同样处于中东地区的伊朗也没有加入石油禁运行列,相反,这些国家还增加了他们的石油产量,大肆进行出口,占据了加入石油禁运国家的市场份额。仅仅过了一段时间,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冲破了统一局面,恢复了他们的石油出口,在牺牲其余兄弟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抢占市场份额。

此外,石油禁运的主要目标是美国,但从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封锁苏伊士运河以影响油价开始,美国就已经通过进口限额和进口模式的多样化,使自己的石油来源也多样化,当时,美国所需的大多数石油来源于西半球,加拿大、委内瑞拉等才是其主要的供给者;中东石油仅占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的5%,日进口量仅30万桶,这点儿短缺完全可以从伊朗得到足额的补充。因此,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对美国的实际影响大大减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