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尼茨曾经说过,战争的关键在于切断英国的海上运输。这一斗争是潜艇的主要任务, 而这是其他武装力量都不能取代的。德国潜艇的攻击对英国来说,意味着最大的危险。潜艇的攻击直接威胁着英国的生命线。 初出茅庐的邓尼茨 初出茅庐卡尔·邓尼茨(Karl Doenitz)出生于1891年9月16日的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他们家族一直都居住在这里是纯正的日耳曼血统。他的家庭是很传统的普鲁士作风,没有狭隘的个人主义只有集体高于一切,不幸的是他4岁时母亲去世。邓尼茨从小喜欢和父亲去海边度假,同时也受到父亲的普鲁士精神的熏陶和感染。1910年,18岁的邓尼茨高中毕业,1910年4月1日加入了德国海军,两年后父亲去世。邓尼茨作为见习水手被派到Hertha(赫尔塔)号巡洋舰服役。按德国海军的规定,所有见习水手都必须在舰上烧三个星期的锅炉,以锻炼体力和考验耐力。 青年时期的邓尼茨 意外的人格考验1912年秋天,邓尼茨被提升为海军后补军官,在Breslau(布雷斯劳)号巡洋舰服役。同年乘坐Goeben(戈埃宾)号战列舰观看军事演习,而Breslau(布雷斯劳)号拖着靶船在前面行驶,邓尼茨则受命带一条小船尾随靶船报靶。突然,一条缆绳缠住了小船的螺旋桨,发动机停止了运转。德皇的'戈埃宾'号越来越近,情况紧急,受年少时父亲的熏陶和军人的职责所在邓尼茨不顾一切地迅速脱去外衣,口衔水手刀跳入海中,割断了缆绳。使演习得以顺利进行,邓尼茨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示,皇帝陛下大加赞赏和认可并受到了表彰嘉奖。 潜艇出航狩猎 1916年3月22日,邓尼茨升为中尉,在土耳其邓尼茨学习到了新技能获得了空军飞行员观察资格。9月邓尼茨便奉命被调入潜艇部队。1917年在U39号潜艇上服役,这艘潜艇艇长是一战德国潜艇的第二号王牌瓦尔特.福斯特曼(Walter Forstmann),U-39的四次巡航作战共击沉了32艘运输船,邓尼茨也从中受益匪浅并与成为挚友。从中领悟到了夜间水面攻击战术,而这一战术就是未来二战中德国潜艇'狼群战术'的精髓。 大显身手德国潜艇上浮观赏自己的战利品 1918年2月,邓尼茨被提升为UC-25号艇长,他指挥这艘小艇并用鱼雷击沉5艘运输船。1918年7月邓尼茨任UB-68号艇长。 10月3日他第一次指挥UB-68号出航作战,在与另一艘潜艇约定好在西西里岛东南处汇合展开一次协同夜间猎杀。因为在当时潜艇是受制于无线电技术无法协同作战,所以他们打算在这个小范围内试试。到了预定的地点才知道自己同伴因为机械故障推迟起航了,只能自己瞎猫碰死耗子试试吧。在深夜1时左右,邓尼茨艇值更官在指挥台上发现东南方向发现一艘英国护航运输队的'开路先锋',最终整个船队的侧影全部显现。这是一支满载货物的护航运输队,邓尼茨准备对外侧的那列商船纵队的第一艘商船发起攻击。突然整个船队转向,朝邓尼茨艇驶来。这种突然改变航向的做法就是按预定方案沿'之'字形航线航行的一种方式。 整个护航运输队这样按'之'字形机动航行,目的在于增加潜艇实施攻击的困难。于是邓尼茨艇急忙下令转向,紧跟在刚才想攻击的第一艘商船的后面。突然邓尼茨发现自己的舰艇正处于第一-列和第二列商船纵队之间。于是邓尼茨立即从这个位置对第二列商船纵队中的一艘大型商船进行攻击。霎时间一条巨大的明亮的水柱在那艘商船的前面升起,紧接着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突然一艘驱逐舰劈波斩浪向潜艇急驶而来。邓尼茨急忙发出警报,命令下潜,也许驱逐舰舰长怕误伤己方的船只,而未敢投放深水炸弹躲过一劫。 邓尼茨的潜艇从水下摆脱了敌军护航编队,他小心翼翼地上浮在后面跟着敌方编队,此时海平面慢慢划过日出,马上又紧急下潜,潜艇失去平衡骤下降不得已排空压载水柜上浮,此时敌军编队已经发现上浮的潜艇在护航军舰的猛烈炮火下,邓尼茨的潜艇被击沉在33°56’N 16°20’E,4人死亡,他和其余33名船员成为英军战俘。 UB 68类型:UB III 设计:1916年5月20日 建设:1917年7月4日 交付:1917年10月5日 指挥官:1917年10月5日至1918年7月1日 Heino von Heimburg 上尉 1918年7月2日至10月4日 Karl Dönitz (卡尔·邓尼茨) 中尉 共计五次巡逻击获吨位数量:5艘船沉没,总计10709吨。4艘船损坏,总计23788吨。 UB-68的击沉位置 失败后的反思1919年7月从战俘营返回并继续留任德国海军服役,根据《凡尔赛合约》规定德军服役人员和装备大量削减,海军只能保留1500名军官。从被俘虏的10月里到再次服役邓尼茨一直在思考战胜英国的方法,和总结出德军失败的原因。
德军潜艇在战前战绩确实不错.加上英国对德国潜艇不重视上也吃亏不少,后期由于英国在战术和反潜武器更新,采用了大编队和多舰种的护航商船,而德军的单只潜艇遇到大编队的商船无法得到有效的进攻,反而被发现的潜艇会直接成为重点打击对象,从战术上暴露得更加明显。
德国刚开战时候实力不容小觑,但随着时间的拉长战争持续处于相持阶段,国内的政治环境动荡和经济水平下滑,爆发出了很多的起义和暴动罢工。德军在战术上没有得到适当的调整只是一味的增加武器的数量加之新补充的兵员很多都无法达到合格的水平战斗战损较大。 失败的主要原因:后期没有及时进攻策略导致无法得到有效进攻,后来成为被打击对象;潜艇装备的设计不足和产品更新较慢;国内的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压力和动荡。 大西洋的狼王 破局之道:邓尼茨在一战后就已拟定了出“集群战术”也是未来“狼群战术”的雏形,从后来的数据分析看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战败于英国的护航编队。
总结一战让英军的放虎归山的独狼,怎么都不会想到是他们亲手造就了二战大西洋“狼群出没”里的狼王,1935年邓尼茨开始担任纳粹德国潜艇第一区舰队司令,潜艇协同作战的问题得以解决。根据邓尼茨的建议德国海军进行了大改革,从潜艇的编队,人员训练,战术演练和潜艇建造种类都在二战中得到了验证,潜艇部队必须要打破常规战术,利用各种手段,封锁英国的命脉让曾经的英国知道在大西洋上德国潜艇的攻击是最具有毁灭性质的灾难。 因为水平有限,资料准备可能不足不充分,有什么不足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点赞,转发,收藏,感谢大家的支持!!!参考文献《十年与二十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