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养娇妻”不是错,警惕那些吃人的“理财黑洞”

 女神2020 2020-04-20

  目前,网络盛行一种老婆要富养的论调:老婆开100万的车,老公开50万的就够了;老婆戴20万的表,老公戴5万的就行了!——老婆要高配置,富养,别的男人才不敢直视,老公要低配置,才不会招蜂引蝶。为了让美娇妻不被觊觎,天津一名叫张卓的销售经理也将娇妻富养起来。然而,要“富养”就必须具备财力支撑。为此,张卓挖空心思钻研理财,可理财未成却伤了人。本文作者经过调查,还原了这起悲剧的始末——

  前车之鉴,富养娇妻

  今年34岁的张卓,表面风光,内心却有一段难以启齿的往事。22岁毕业那年,他与同学杨雪做了一对毕婚族。婚后不久,年轻靓丽的妻子被一位高管看上,在糖衣炮弹的轰炸下,杨雪轻易地沦陷了。

  离婚后,张卓一直耿耿于怀前妻的嫌贫爱富。直到某天,一哥们在酒桌上畅谈自己的婚姻经——老婆要精英版,高配置,别的男人才不敢直视。老公要运动版,低标配,穷养,才不会招烂桃花骗财骗色!有着前车之鉴的张卓,对这样的说法深感赞同。认清现实的残酷后,张卓暗暗发狠:今后一定要做个能“富养”女人的男人!为此,他舍弃颇有根底的IT技术,转而去做产品销售。没几年,因为工作勤奋、表现突出,就被提拔为销售部经理,工资加提成每月收入达到五六万元。经过几年积累,张卓不仅买了房和车,竟还攒下200多万。

  有了底气,张卓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经朋友介绍,张卓结识了一名叫张萍的美女白领,张萍气质出众,是一名服装设计师。这年年底,两人闪婚了。

  新婚不久,张卓说要买一辆车子给妻子上班代步。张萍想买一辆五六万元的经济型小车,张卓却说档次太低,开出去让他没面子,硬是花30多万元买了一辆敞篷甲壳虫;不仅如此,张卓还一掷千金地为她购置价格不菲的衣服、首饰和包包。刚开始,张萍不适应老公的大手笔,总是责怪他败家乱花钱。张卓却嬉皮笑脸地说:“你傻啊,富养老婆我才没有闲钱在外面养小情人;再说把老婆打扮得光彩照人,我也倍儿有面子啊!”面对老公的甜言蜜语,张萍笑得比花儿还艳。她不知道的是,张卓是想通过“富养”来为他们的婚姻上保险。

  为让妻子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富养”计划,张卓将200多万存款展示给她看,并豪气地给了她一张附属卡说:“女人的心情,三分天注定,七分靠shopping,以后看上什么喜欢的东西尽管买下来,别舍不得!”在张卓的反复“洗脑”下,张萍慢慢习惯了狠心花钱,她给自己买香奈儿的时装、买卡地亚的项链,甚至居家的拖鞋也是两千多块一双的菲拉格慕。

  富养不易,钻研理财

  看着妻子转变了观念,被“富养”得如花似玉,张卓最初也是心甘情愿地笑着埋单,但时间一长,他就发现“富养”妻子并不容易:每个月生活支出就要一万多,这还不算妻子每个月花在衣服和化妆品上的巨额开支。再加上两人还经常四处旅游,开销大得惊人。

  张卓的销售业绩时好时坏,有时每月的工资还不够家庭开销,必须动用存款才能解决。结婚一年,一边是庞大的家庭开销,一边是薪水的一再下降,张卓发现,本应是“两人赚钱存款增加”的格局,竟变成“入不敷出成了坐吃老本”的状态。他变得焦虑起来。

  在公司聚餐时,张卓听到公司同事大勇谈论他的理财经——有80万元资金,本想投资炒股,但看到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高达10%后,他改变主意将资金都用来买这款产品,眼下,产品快到期了,他将得到近8万元的收益和80万元的本金。大勇感叹8万元相当他一年的工资,如果去炒股,现在肯定亏得一塌糊涂。

  听了大勇的话,张卓觉得很有道理,只怪自己以前财商太低,只知道工作赚钱,再把钱存定期,根本没有理财意识。第二天,张卓迫不及待地来到银行咨询理财投资。经过一番筛选,他花50万元选择了一款两个月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两个月后,攥着红彤彤的五千大洋,张卓乐开了花。尝到甜头的他迷上了理财,开始热衷和同事、朋友交流理财方面的事情,并经常去各大银行打探理财的相关资讯。

  随着理财知识的不断丰富,张卓将身边剩余的钱全部拿出来购买了几款收益不错的理财产品,先后获利数万元。

  张萍从一位好姐妹处做客回家,绘声绘色地向张卓描述:“她家别墅足有600平米,里面设计了放映厅、钢琴室、健身房,院子里种着从台湾移植来的咖啡树和海棠,花丛中点缀着凉亭和秋千,那才叫高品质的生活……”看着妻子艳羡的神态,张卓豪气地说:“实话告诉你吧老婆,我现在找到了新的赚钱门路,前阵子光购买理财产品就赚了好几万呢。我向你承诺,不久的将来,我也要让你过上那种高品质的生活!”

  为了早日实现富养妻子的承诺,张卓工作起来魂不守舍,三天两头跑银行打探理财产品。经过之前几个月的尝试,对理财知识一知半解的他对那些收益率低于10%的理财产品就不再感兴趣了。

  机会还真就来了。张卓去某银行咨询理财。身为VIP的他享受到了理财顾问吴海峰的一对一服务。两人合作了多次,关系熟络了不少。吴海峰向张卓推荐一款P2P网络理财产品:“你听说过聚金宝网站吗?我投入50多万元没几天,就获利10万元。”而且他还告诉张卓这个网站“无风险,回报率高,即使有亏损,也能保证5%的年收益。”话说到这个分上,张卓彻底放下心来。觉得这个理财方式比较省心,回报率也不错,决定将手头160万全部投进去。

  之后,双方签署了一份委托理财协议,张卓把160万元人民币交由吴海峰管理,投资网上的黄金T D理财交易,合同期限为一年。

  理掉本金,急红双眼

  最初,这笔理财投资的确给张卓带来了惊喜。投资一个多月,160万元变成了200万元,净赚40万元。当他再次将160万转入黄金T D账户后,却遇到贵金属暴跌,客户爆仓,到9月份交易账户只剩下区区5万余元。理财的过程比坐过山车还要刺激。当财富以自由落体的速度缩水时,张卓想不明白:将160万元投入网络理财,不到半年,亏得只剩下5万元,理财为何变成了劫财?交给银行顾问的钱,怎么会蒸发?几乎崩溃的张卓决定向银行方面要个说法。但是,当他到银行反映此事时,银行方面则称他的交易与银行无关。

  无计可施的张卓向其所在的辖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法院提起诉讼,把银行和财经经理双双请进了法庭。

  10月29日,经过开庭审理,法院经调查认定张卓购买的理财产品实际上叫“挂钩黄金价格的结构化理财产品”,说白了就是张卓把自己的钱投给了赌徒:做这类产品的理财投资,最可怕的一点在于,你本来只有1000元的本钱,但庄家可以给你发10000元的赌注,让你可以赢得更多,但很可能会输得更惨。黄金T D是一种类似股票基金的投资交易,而不是银行理财产品,其风险肯定比银行理财产品大,如同股票和基金投资一样,投资者的风险需自担,因此,张卓只能自认倒霉。

  理财变成了劫财,还输了官司,不甘心的张卓困惑不已,特意找一位资深的金融专家进行咨询。金融专家告诉他,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其实可简单分为三大类。一是投资于货币市场类的,短期理财产品就属于这一类。二是投资于信贷类的,就是把投给企业的钱打包成理财产品,卖给投资者。三是结构化理财产品。也就是张卓买的这一类,叫“挂钩黄金价格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它把产品的收益与黄金的涨跌挂钩。

  第一类相当于把钱投给了银行打理,相对安全。但收益率较低,其收益仅仅比存款大一点;第二类产品,你的钱是投给了冒险家。是银行直接从信托公司拿一些项目来卖。这类产品和银行一分钱的关系都没有,银行只赚取管理费,发生风险的时候,你没法找银行,只能找信托公司。张卓购买的这一类产品属于高风险一类的,其投资特点是“以小博大”,但由于其杠杆性,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将遭遇强制平仓的风险。因金价与国际接轨,一周内的交易时间比股票更长,波动也更剧烈,一旦方向把握不对,或者仓位控制不当,在行情波动剧烈时很容易血本无归,因而160万元变5万元并不奇怪。

  张卓这才明白过来,吴海峰为了多拿销售提成,明明知道暗藏的风险,却利用自己对金融知识的缺乏引导他盲目投资。气愤的他决定找吴海峰索要损失。开始自知理亏的吴海峰还赔着笑脸说好话,称理财投资没有百分百稳赚的,让他理性一点,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后来,见张卓三番五次去银行找他,还对别的客户散播不利于自己的言行,吴海峰对他不再“客气”了。

  当张卓再一次找吴海峰要说法时,吴海峰怒斥:“你真是无耻!如果那款产品赚钱了,请问你会分给我一半吗?如今赔钱了却要我承担损失,就好比你买了楼,如果升值了你会把钱分给开发商吗?如果楼价下跌,你也不会去找开发商索要赔偿吧?要怪只怪你自己贪婪!”

  这番话如同火上浇油,见吴海峰居然敢如此冠冕堂皇地为自己“辩解”,张卓心里升腾起刻骨的恨意,决定报复吴海峰!

  经过多日跟踪,张卓摸清了吴海峰的生活习性,知道他每天早上都要去附近的早市买早点。张卓戴着墨镜悄悄潜伏在吴海峰小区附近,等吴海峰一出现,迅速迎上前照着他的肚子捅了一刀,随后仓皇逃逸……吴海峰迅速被过往的行人送往医院,因抢救及时,吴海峰并无生命危险。

  当天中午,警方将在家里看电视的张卓带去警局讯问,张卓很快交代了自己的行凶事实,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惩罚。

  【编后】针对此案特点,天津金融专家熊志华提醒投资人:理财产品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看投资者是否真正具备理财的一些常识。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必须搞清楚产品的性质是保本还是非保本、收益是固定还是浮动、本金是否可提前收回等。不过可怕的是,理财顾问和网络理财产品往往会利用客户对金融知识的缺乏而四处挖坑,让你步步惊心。比如提前赎回本金需要缴纳违约金,管理费用奇高等。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反复仔细看清合同条款,必要时可求助专业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