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运契机:“奥黛丽·赫本是最合适的人选!”

 千冰室 2020-04-20

幸运契机:“奥黛丽·赫本是最合适的人选!”

梦想注定孤单,也注定美好。

有人说,梦想是说出来便有些矫情的东西,但却依然无法遮掩它梦幻一般的华美。

有梦想的人,都有着纯洁的甜蜜,而梦想,也总能在最黑暗与寒冷的时刻,给人无限的光明和温暖。

01

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很难有勇气让自己曾经的梦想延续,对他们来说,也许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可是尽管目睹了无数次血腥的战争,甚至残酷的死亡,奥黛丽·赫本依然在心中为自己的芭蕾梦套上了一层保护罩,将它保存得是那样纯净与鲜活。

她曾经说:“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即使在枪炮声和杀戮面前,我还是会始终沉浸在最初的梦想里——我的音乐、我的芭蕾……”

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挡一个人对艺术的热爱,为了完成既是女儿也是自己的梦想,妈妈将奥黛丽·赫本送到一位知名的芭蕾舞教师那里学习,教师是白俄罗斯人索尼娅·加斯开尔。

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瘦得可怜的高个子女孩,能禁受得住这样一个极具消耗体力的艺术,奥黛丽·赫本实在是太瘦了,似乎轻轻一碰,她就会柔弱地瘫倒在地。

可是当她展示了几个芭蕾舞基本功动作时,老师索尼娅相信,这是一个能成为舞蹈家的苗子。

美中不足的是个子太高,可正是因此,她有着修长的双腿,许多角色都可以驾驭。

奥黛丽·赫本用自己一刻都不放松的努力,向索尼娅老师证明自己的能力,从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到巴赫的《意大利交响曲》,她都可以跳。

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守护者,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妈妈更爱自己的孩子。

对于奥黛丽·赫本来说,妈妈的爱不仅温暖,甚至有些伟大。

过惯了富裕生活的妈妈,面对如今拮据的生活不仅没有抱怨,还会省吃俭用为女儿购买音乐会的门票。

这是一份多么奢侈的礼物。

当奥黛丽·赫本十七岁生日那天,她一觉醒来,看到床头赫然出现的音乐会门票时,她根本无法按捺心中的喜悦,冲出房间紧紧将妈妈抱住。

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女儿对音乐和芭蕾的热爱。

在圣诞节这天,妈妈又将一张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套票送给了奥黛丽·赫本,如获至宝的她,哪怕为了观看音乐会需要在晚上走上好几里的路,也丝毫不觉得疲惫。

索尼娅老师是位与众不同的芭蕾舞老师,她凭借着自己全新的见解,经常将现代音乐作为表演的主题。

可是荷兰政府并不支持她的这种做法,无奈之下,奥黛丽·赫本所在的这家芭蕾舞学校面临着关闭的窘境。

索尼娅老师决定离开这里,到巴黎去,也许那里会有人真正懂得自己的艺术观点。

这似乎给了奥黛丽·赫本一个启发:是啊,为什么不能离开这里,去寻求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

每个人都有一个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人,索尼娅老师的离开,也为奥黛丽·赫本带来了命运的转折,生命的轨迹每转折一次,对人生的感悟就不再相同,就这样在转折之间,奥黛丽·赫本渐渐地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02

伦敦,是奥黛丽·赫本生活过最大的城市,她决定要到那里去,去伦敦之前,她受一位朋友的介绍,在一部四十分钟的电影短片里扮成一位空乘,用英、德两种语言,向乘客介绍旅游风光。

这部片酬,将成为她从阿姆斯特丹到伦敦的路费。

这是奥黛丽·赫本第一次与电影接触。

十八九岁的年纪,是女孩最美丽的时候,长年的芭蕾舞训练,让她身上有着与其他女孩完全不同的优雅气质。

她端庄稳重,既亲切又有教养,看起来总是那么愉快。

在与导演林登见面时,奥黛丽·赫本误以为影片只是需要一个会跳芭蕾舞的女演员,她一直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跳芭蕾舞的经历。

那一刻,她的全身都在散发着炫目的光芒,导演林登马上把自己的助手叫了过来,他问助手:“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

时间总是在无声无息中流逝,梦想是寄希望于孤独的一盏孤灯,它仿佛北极星一样,时刻在奥黛丽·赫本头上的天空为她指引方向。

在见这部短篇的另外一位导演马丁时,他对奥黛丽·赫本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

可是他很难将目光从这位有着天使般笑容的女孩脸上移开,就像植物对阳光的渴望一样,他被奥黛丽·赫本深深地吸引。

他发现,这就是她想要的演员,他要让她在影片中担任一个角色。

奥黛丽·赫本从未接触过电影,她有些不自信,她告诉导演,也许自己会让他失望,可马丁导演还是坚持和她签了合约。

在懵懂中拍摄的这部电影短片,让奥黛丽·赫本第一次知道了电影的刺激和有趣,她决定去伦敦碰碰运气,妈妈带上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十元钱,陪着女儿一起来到了伦敦。

妈妈白天在一家花店工作,晚上就住在一间只能容纳两张单人床的小房间里。

而奥黛丽·赫本白天在低矮、阴冷、潮湿的练功室练习芭蕾舞,偶尔会接一些广告模特的工作,来补贴家用,晚上则在教会值夜班,母女两个人就这样度过了一段清苦的时光。

03

人生最精彩的时候,也许不是梦想实现的一瞬间,梦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前进的方向,因此他也会比其他人提前看到曙光。

奥黛丽·赫本的曙光毫无预兆地降临到了她的面前。

已经六十岁高龄的舞蹈家兰柏女士发现了奥黛丽·赫本身上芭蕾舞的天赋和潜力,将她收入了自己所创办的玛丽·兰柏舞蹈学校,并授予了她一笔奖学金。

这是伦敦久负盛名的一所舞蹈学校,对生活在困境中的奥黛丽·赫本来说,这无疑是人生中无比灿烂的一抹阳光。

兰柏女士甚至将她接到自己的家中,为她提供免费食宿。

著名的“舞蹈之神”尼仁斯基曾经就是这所舞蹈学校的学生。

进入这里就读,就代表着有和萨德勒韦尔斯、甚至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合作的机会,也正是在这所舞蹈学校,奥黛丽·赫本第一次被她用作正式的名字。

兰柏女士对每一个学员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有人没有将动作做到尽善尽美,那么小棍子就会马上打在他的身上。

如果没有做到她的要求,她甚至会勃然大怒。

奥黛丽·赫本渐渐发现,和其他同学相比,自己的芭蕾舞跳得是最糟糕的。

高高的个子使她连找到一个舞伴都很困难,也许自己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一次担任主角的机会。

她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点自信,在芭蕾舞学校中被逐渐产生的自卑一点一点地蚕食,她甚至悲观地觉得,选择芭蕾舞,是自己儿时犯下的一个错误。

虽然兰柏女士对奥黛丽·赫本始终保持着关注的目光,就在她刚刚入学不久,就获得了参演美国音乐剧《高扣鞋》的机会,这是她第一次以职业舞者的身份登台表演,不过她的角色仅仅是一名群众演员。

她在舞台上用最高的标准完成着自己的每一个动作。

可她的内心中,却对芭蕾舞这种表演形式越来越感到厌倦。

她开始厌倦自己表演的剧情,讨厌和自己共同跳舞的女孩子们,

她越来越想逃离这个曾经被她当作梦想的艺术领域,她认为自己永远都无法成为一个芭蕾舞明星。

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错误看法,在一次上课时,兰柏女士将奥黛丽·赫本叫到旁边,兰柏女士直截了当地告诉她:“你有很好的舞蹈技巧,也可以做个优秀的芭蕾舞教师,但你绝对不会成为首席芭蕾舞明星。”

破灭的梦想,似乎再也没有了坚持下去的意义,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奥黛丽·赫本似乎已经将现实忘记得一干二净,就像一个人在路上走了很久,忽然忘记了要去的地方,也忘记了来时的路。

她认为自己一直深陷其中而不自知,这是自己最大的悲哀。

在极大的悲观情绪中,奥黛丽·赫本搬离了兰柏女士的家,彻底离开了舞蹈团,而是在一家夜总会找到了工作。

每一个节目结束之后,她都会手举节目预告的广告牌,在台上走一圈,以此来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

没有人能够生来优雅,但赫本凭借着精致的面孔和多年的芭蕾舞练习为自己带来的高贵气质,许多化妆品和药品公司,都喜欢选奥黛丽·赫本来拍摄平面广告。

在当时,伦敦的一千多间药房里,几乎每一间都悬挂着将她拍摄的宣传海报,海报中的她,展示出独有的只可远观的神秘与迷人。

十年的芭蕾舞生涯,在奥黛丽·赫本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她的优雅与高贵,从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中展现出来。

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跳舞,每一帧都是优雅
打开APP,提升3倍流畅度

在站立时,她的双腿永远分开,脚尖朝外,俯下身去捡拾物品时,她的膝盖从不弯曲。

她的腰背永远笔直,长长的脖颈勾勒出完美的弧线。

她就如同一个超凡脱俗的天使,在尘世中长大,却又始终纤尘不染。

这种如同天使般纯净的美,就这样被她保持了一生。

奥黛丽·赫本将芭蕾当作一个未做完的梦,轻轻收藏在心底,来伦敦之前的与电影的第一次接触,让她开始考虑,也许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演员。

她找到菲利克斯·艾莫,这位有着一派绅士派头的老演员,向他学习表演技巧。

菲利克斯·艾莫就这样成了奥黛丽·赫本表演生涯的第一位导师,他教导她英语发音和形体动作,也正是从她这里,奥黛丽·赫本学会了在舞台上哪怕不说话,也可以让观众通过自己的形体注意到自己。

没有人可以否认,奥黛丽·赫本是美丽的,甚至连签名的动作和走路的姿态,都由内而外地透着一种无懈可击的优雅和高贵,

著名素描家乔·尤拉这样评价她:

“她是个舞者,所以她的一举一动都很协调。

她走路的方式都充满了浪漫色彩,没有人可以像她一样走路。”

这一切也少不了菲利克斯·艾莫对她的指导。

04

很快,话剧《酸酱油》在招募群舞演员,奥黛丽·赫本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

命运在此时一次又一次地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在伊令制片厂和英国联合影业公司拍摄的《年轻妻子的故事》和《野燕麦》中,奥黛丽·赫本都有幸在其中扮演小配角。

这些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为她带来了每周五英镑的收入。

在当时,这几乎与一名工厂雇员的薪资相等,她再也不用为收入的问题发愁。

在剧团里,奥黛丽·赫本就像一颗与草籽共同洒在田野中的花种,起初都是不起眼的颗粒,渐渐长成绿油油的小苗。

也许赫本在含苞待放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可当花朵盛放的那一刻,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中,她是那样娇艳欲滴。

尤其是在舞台剧《辣酱》中,奥黛丽·赫本同样是群舞中的一员。

姑娘们对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已经感到烦闷至极,她们相互挽着手臂,如同机械般表情冷漠地完成一个个动作,只有奥黛丽·赫本热情高涨。

她明亮的双眼中流露出快乐的光芒,将整张脸都照耀得绚烂夺目。

也正是因为她的热情,一位剧团的经理深信,自己一定是发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日之星。

这位叫作罗伯特·伦纳德的剧团经理,正在为电影《我们上蒙特卡洛去》物色演员,他一眼就看中了奥黛丽·赫本。

当听说她还会说德语、英语、法语等多国语言时,更加喜出望外,他所寻找的角色正好需要会两种语言,奥黛丽·赫本简直再合适不过。

他对她说:“我们想要拍一部电影,想请你担任一个角色。”

奥黛丽·赫本简直欣喜若狂,即便这部讲述寻找一个丢失婴儿的故事的电影内容有些荒谬,但她还是接下了这部电影,因为她太需要工作了。

但在拍摄这部电影之前,她还有一份工作要完成,那就是在电影《拉凡德山的暴徒》中担任一个配角,

《拉凡德山的暴徒》讲述的是一个像小耗子一样的银行职员,在抢劫了自己工作的那家银行之后,逃亡南美洲的故事。

与此同时,又一份电影合约摆在了奥黛丽·赫本的面前。

英联电影公司准备拍摄的电影《秘密的人》正在挑选演员,索罗德·迪肯逊担任导演,这是一部学院派风格的电影,与那些充满笑料或是毛骨悚然的商业片情节不同,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年轻的恐怖主义者,准备在伦敦暗杀一位将军。

他将一间咖啡馆作为自己活动的据点,与三姐妹中最小的妹妹——舞蹈演员娜拉有着一段对手戏,最终的结局是刺杀行动失败。

而奥黛丽·赫本即将出演的,就是舞蹈演员娜拉。

在决定让奥黛丽·赫本出演之前,导演索罗德·迪肯逊犹豫了很久,他欣赏奥黛丽·赫本的演技,只是对她的身高有些担心。

作为三姐妹中最小的妹妹,她的身高甚至超过姐姐很多,奥黛丽·赫本几乎失去了这次演出的机会。

而就在此时出现了一位女士,用自己的力量搬动了奥黛丽·赫本人生的轨迹,让她的表演生涯向更加光明的一面转折。

这位女士叫安德里·霍华,她曾经是玛丽·兰柏女士的同事,在兰柏舞蹈学校的时候,她就对奥黛丽·赫本非常欣赏。

如今,她在《秘密的人》中负责舞蹈动作设计,她向导演谏言:“奥黛丽·赫本是最适合的人选。”

虽然索罗德·迪肯逊信任安德里·霍华的眼光,但还是无法立刻做出决定。

可是有些事,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奥黛丽·赫本就像一颗埋藏在地里的夜明珠,谁也无法掩盖她即将绽放的光芒。

就在导演犹豫不决的时候,扮演姐姐的演员突然因故不能出演,导演索性将姐姐的角色换成了高个子的演员出演,这样她和奥黛丽·赫本站在一起时就显得非常协调。

第一场戏是在一间阴冷潮湿的剧院中拍摄,那是一场奥黛丽·赫本与舞蹈家约翰·菲尔德的双人舞。

她只注意对上身的保暖,却忽视了腿部,导致腿部生了冻疮。

这为她之后的表演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拍摄独舞的片段时,为了追求画面效果的完美,导演要求奥黛丽·赫本一次又一次地表演,

她忍着腿部袭来的一阵阵剧痛,脸上还要做出陶醉的表情,这一切只为了四个字:“做到最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