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的前世今生

 老刘tdrhg 2020-04-20

对联的前世今生

对联是一种由内容相关、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协调的对偶句组成的实用文。对联又叫“对子”,又称“楹联”、“楹贴”。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既有社交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形式。

一、对联的产生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礼记》:“情欲言,辞欲巧。”

《左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二、对联的发展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

对联的前世今生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宋史蜀世家》均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对联成为一种民俗。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尤其是到了清代,对联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对联的形式要求和特点

字数相等。上下句字数相同。

词性一致。上下句相对的词要词性相同。

结构相同。上下句在组词时词组结构相同。

平仄协调。单句平仄相间,通常两个音节交替使用平仄声;而上下句之间则要求平仄相对;一般上句尾字要求用仄声,下句末字用平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