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硕博连读8年,我决定放弃”:让别人失望也是一种能力

 天地人和w 2020-04-20

写在前面的话: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焦灼,那就是眼前的工作似乎不是自己喜欢的,也不是适合自己的,但却承载了父母家人殷切的希望?

你曾经无数次想要逃离,但每次你还是说服了自己。

“也许他们说的对呢?或许再忍忍就好了吧......”

你在心里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着这句话。

然而,现实似乎并不因为你的妥协和忍让而好转一分。

1

来访者Jack(化名)前来咨询的时候已经30出头了,用他的话来说,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他丝毫体会不到快乐,甚至一度怀疑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 Jack从小到大都是一枚妥妥的学霸,在他的脑海中只有“好好学习”这件事,而从小学到高中,Jack的成绩始终遥遥领先,也一度成为父母的骄傲。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Jack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重大的选择。

Jack对于专业选择可谓“头脑一片空白”,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未来要做什么,父母四处打听,正好有个亲戚在做医生,说医生这个职业不错,于是就让Jack报考医学类专业。

Jack没有多想,就填报了一所重点医学院的临床专业。

  • 大学期间,Jack同样全力以赴学习,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活动,也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经验,更没有谈过恋爱,他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

毕业实习的时候,Jack来到一家医院,没过多久,他就发现自己极度不适应这份实习工作。

原来,在医院实习的时候,需要经常值夜班,同时还需要处理各种紧急事务,这让Jack感觉非常吃力。

而Jack当时由于成绩优异,已经获得了学校保研的资格。

Jack认为,自己大约不适合从事一线临床工作,要不干脆转学术研究吧,实习体验不好的他接受了保研名额,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涯。

到了研究生快毕业做论文的时候,熟悉的吃力感再次向Jack袭来。

他隐约感觉,自己似乎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更谈不上热爱了,倒像是硬着头皮被迫的一样。

  • Jack也和家人说过自己的感受,不过家人说,这是他的情绪出了问题,只是暂时性的状态不佳,等熬过了研究生毕业就好了。

Jack只能硬着头皮做论文设计。

后来的结果是,Jack的论文成绩也还不错,导师对他也比较欣赏,并希望Jack能报考他的博士。

Jack再次陷入了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要继续读博,这个时候,家人再次给他做思想工作,说你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了,现在导师如此器重你,这么好的机会可是其他人求而不得的呢......

一顿劝说之下,Jack硬着头皮报考了导师的博士,被顺利地录取了。

然而到了读博阶段,Jack的感受更加糟糕了。

  • 他发现自己特别不喜欢甚至反感长时间盯着实验观察,这让他十分焦躁,似乎是自己的专注力出了问题一般,常常心不在焉,还总是出错,一时间,熟悉的无力和自我怀疑的感觉再次袭来,让Jack好不痛苦。

Jack想到了放弃,但家人让他再坚持坚持,说不定读完博士就好了呢。

事实证明,Jack的精神状态不仅没能好转,反而越来越糟。

他开始出现了轻度抑郁的状态,成天不想动,也懒得去实验室,就天天躲在寝室里刷手机......

在他百般苦闷之际,无意中刷到了我的一篇文章找到了这里且预约了一对一咨询。

2

通过咨询,我们发现在Jack的身上,似乎有一根无形的绳索让他这些年来痛苦不已。

王老师开玩笑地说:“如果我不喜欢一个专业,压根就不会考研,肯定本科毕业出来就找个其他工作了......问题是,别说不喜欢的专业了,就是喜欢的专业,我也考不上研究生,学习能力不够强啊......”

没错,Jack的困境对学习成绩一般的人可能不会构成任何困扰,因为后者早就做到了一件事情,即:

  • 他们用自己差强人意的成绩一次又一次让父母感到了失望,最终,他们的父母不得不去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就不做太高的指望和要求了,让孩子自己决定......而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反而更加容易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进行选择,走完自己的一生。

可对于Jack这样的学霸们来说,由于学习能力太强了,并且从来不偏科,以至于让家长们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这样的孩子无所不能的。

  • 回顾Jack过往的经历你就不难发现,本来讨厌毕业论文的Jack硬着头皮也能把毕业设计做到优秀,不想读博的他硬着头皮也能考上......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及考试能力太强了,会让父母认为他们偶尔表达出的痛苦体验只是一时的情绪而已,逼一逼就能变得优秀——于是这些学霸们如果缺乏自我认知或者对未来的思考,反而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选择,这才是更为悲哀的事情!

事实上,Jack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职业选择的单纯问题了,它更像是一种心理或认知层面的问题。

3

通俗说来,造成Jack今天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总是陷入到几种不合理的限制性理念里。

这些不合理的限制性理念包括:

1、默认自己不该让他人失望;

他们会认为,如果自己让他人感到失望了,就代表自己很差劲,没有做好,从而产生强烈的愧疚感,对自己感到失望和不满,转而自我攻击,觉得自己很无用、很差劲、很无能、很不合格......

  • 他们从没有意识到,任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到完美,不让人感到满意甚至出些差错也是正常的事情。

而当你不允许自己犯错或者让别人失望的时候,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其实是在自己为难自己,一直在进行自我攻击。

遗憾的是,很多类似Jack这样的人,依然为了不让他人失望而不停地为难自己,甚至觉得这是天经地义。

2、默认他人的要求都是合理的;

案例中的Jack由于缺乏自我认知,往往看不到别人尤其是父母的要求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他们没有能力审视他人的要求是否合理。

  • 当他人对自己有所要求时,他们会默认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如果自己达不到这个要求,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这种思维让Jack不断地构建不平等关系,并且不知不觉把自己置为关系的提供方,要求自己不断去满足他人的期待和要求。

3、默认别人的感受是对的,不敢正视乃至否定自己的感受;

案例中的Jack在研究生期间乃至读博期间,对本专业都感觉到了吃力甚至痛苦,但当他的父母说“这是暂时的情绪,过去了就好了”的时候,他选择了听从父母的声音,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从我经手的咨询案例来看,有不少来访者和Jack类似,他们往往过于压抑自己的感受,而且极度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 偶尔,他们也会怀疑到底是自己还是他人错了,但由于对自己的感受并不理直气壮,经常被对方怼回来,就哑口无言陷入混乱了。

本质上,他们不相信自己的感受,更多的是会默认他人的感受才是对的。

上述三点常见的限制性思维,加上成长过程中过于严苛和充满指责的家庭环境,让Jack们渐渐形成了“不让别人失望”的执念。

由于被这种执念所绑架,他们不断地自我压抑,时间一久,轻则陷入抑郁,重则轻生自杀。

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让他人失望的能力,就会把自己往“超人”的方向要求,而当自己无法达成“超人”后,现实和理想的落差,会渐渐把这个人逼向绝境。

4

那么,对于文中的Jack以及现实中类似于Jack的朋友而言,该如何养成这种能力呢?

1、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和了解;

  • 在这个地方,建议可以从你的过往经历挖掘,看看自己的擅长点和短板在哪里,以及,做哪些事容易亢奋,做哪些事容易感到吃力,再去寻找其中的规律,结合家人、朋友、同学乃至同事的反馈,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知。

当然,如果你觉得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完成且对当前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困扰,建议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2、学会将人和事分开,让别人失望不代表关系的终结;

当我们让别人失望了,并不意味着你多么不好,如果你确实尽力了,那就无需自我指责。

与此同时,你要建立对自我起码的信任——

  • 别人(尤其是重要他人,例如家人)可能会因为对你的认知不够客观,从而对你产生不合理的期待和要求,你让对方失望本质上也是给他们以真实的反馈,有助于他们调整对你的期待和要求,进一步地认识真实的你,这样一来,反而会有利于你们今后建立平等良性的关系。

3、多去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然后去满足它;

让自己开心和满足天经地义,这是每个人基本的权利。

  • 现实中,太多的人拱手让出了人生选择权,结果让自己陷入了严重压抑的状态。

事实上,你需要学会自我满足,才能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根据这三点原则,通过系统的咨询,Jack终于理清了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又到底想要什么,最终,咨询后的Jack做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自主决定,那就是:

  • 他放弃了这个多年以来自己“食之无味”的专业,选择去了另外一个领域重新开始(因涉及个人隐私,这部分不方便透露,谢谢理解)。

半年后的Jack和我们反馈说,他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也渐渐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动力。

“阳光照耀大地,绿叶涌出树枝,犹如电影镜头中万物飞快生长。那熟悉的信念又回到了我的心中,夏日来临,新生活开始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关于作者-

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