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村,丰图义仓

 东海若水斋 2020-04-20
陕西学习平台2020-08-17
渭南
作者: 田锡超

关中平原东部、黄河西岸边的朝坂老崖上,巍然屹立着一座古城堡。

来到这座古城堡前,斑驳的外城门上“以资扞卫”4个大字引人注目。穿过城门洞,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10余米的长方形青砖建筑,气势恢宏。长达上百米的南垣洞开东仓门和西仓门,两门中间的墙壁上,镶嵌着“丰图义仓”4个石刻大字,字体苍劲有力、古朴凝重。

这就是始建于1882年、被誉为“天下第一仓”的丰图义仓,也是我国目前现存唯一仍在储粮的古粮仓。

8月初,记者走进丰图义仓,探索它历经百年风雨却屹立不倒、仍在使用的秘密。

“天下第一仓”名从何来

外城城门。

阎敬铭雕像。

在丰图义仓的东南角,有一照壁,上面书有“天下第一仓”5个朱红色大字。

“这是1997年6月,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白美清在考察丰图义仓后的题词。他认为,丰图义仓是我国唯一至今还在使用的古代粮仓,无论是在储粮功能、旅游、军事,或是在古代粮仓建筑艺术价值、研究价值等方面,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8月5日,讲解员任宁告诉记者,“但丰图义仓以'天下第一仓’闻名于世,并不是从这时候才开始的。早在建仓之初即有此美誉了。”

故事得从清代户部尚书阎敬铭倡议建丰图义仓说起。

1877年(光绪三年),关中大旱,同州、朝邑一带(现大荔县)尤其严重。在京为官的阎敬铭闻知此事,便急奏朝廷批准他回陕西详细调查。回到家乡朝邑,阎敬铭看到残垣断壁、饿殍遍野的可怕景象,忧心如焚,于是一方面快马奏报朝廷请求拨款调粮救济,另一方面反复思考长远防旱备荒的办法。最终,他决定修建义仓。

“其实,当时大荔境内有3座官仓:常平南仓、常平仓和常平西仓。但吏胥为奸,这些粮仓很难在灾荒之年发挥作用。于是阎敬铭决定'另起炉灶’,建立义仓。”在丰图义仓内的阎敬铭纪念馆里,任宁指着悬挂于墙壁之上的《增修丰图义仓新章序》说,“这份文献是1925年的,上面就写着'……仿照苏州丰备义仓及陶文毅公义仓各章程,于县城设立丰图义仓,纯然民仓性质,绅办官督,有利无弊。’”

有了修建义仓的想法后,阎敬铭亲自选址,确定以朝邑南寨子的高坡为建仓地址。此处地势高峻,黄河大涨水也淹不到,且处于朝邑中间位置,方便各镇村交运粮。随后,阎敬铭急忙回京书写奏章。不久,朝廷批准修建此仓。

在阎敬铭的倡议下,当地乡绅捐银3万多两。1882年,丰图义仓动工建设。修建期间,阎敬铭多次致函当地的官员与乡绅,并提出建议。“先就南寨子修墉,起土为壕,南北就地为垛,可乎?”“今年冬以易麦为谷,设想为要,窑过两夏,应可干透,空仓平日皆令走风,此是正理。”……在“阎中堂致王力斋、杨丙山、高放初、霍菊如函”等信函里,条条恳切之语,足见阎敬铭对丰图义仓的万般重视。

1885年,一座高14.89米、东西宽133米、南北长83米的粮仓在黄河西岸拔地而起,阎敬铭题名“丰图义仓”,取“丰收补歉,图谋回报百姓”之意。仓内建有58孔窑洞,总共可储粮5000多吨。任宁说:“丰图义仓竣工后,慈禧太后便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在大荔县档案馆,记者翻阅书写于1931年的《朝邑丰图义仓记》,其中确实有“逾四年竣工,动支兵差余款三万余两,事后总图奏闻清廷朱批曰:天下第一仓”的记载。

之后,丰图义仓外又修筑了一座外城,外城墙高7.7米、宽约2米,西有城门,上嵌“以资扞卫”四字,可谓城中有城,巍峨雄壮。

民利百年背后的秘密

阎敬铭题名、朝邑县知县蔡文田书写的“丰图义仓”4个大字。

收藏于大荔县档案馆的《朝邑丰图义仓记》(复印本)。

自1885年竣工以来,丰图义仓一直发挥着为民储粮、安定一方的保障作用。1900年,关中平原发生大灾荒,丰图义仓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此后,当地人便尊称阎敬铭为“救时宰相”,并在丰图义仓西边修建了“阎公祠”。

抗日战争时期,丰图义仓也曾发挥过特殊作用。“1938年,日军进犯山西永济,并炮轰朝邑,河防形势十分严峻。当时的河防指挥所就设在丰图义仓的仓廒里。”在丰图义仓西南角的陕西抗战朝邑河防指挥所旧址里,任宁介绍,“丰图义仓很好地发挥了保障军需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丰图义仓由朝邑粮站使用,为缓解大荔当地的存粮难问题和保证军民的粮食供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今年5月末,关中大地麦浪滚滚,丰图义仓再次迎来了“腾旧迎新”的时刻,对1000多吨库存小麦进行轮换出库,并接收了新小麦。目前,丰图义仓现存中央储备粮5200多吨。

历经百年风雨的丰图义仓为何保存完好,至今仍能储粮呢?丰图义仓粮食储备库主任刘玉宝向记者解答了其中的秘密。62岁的他,已经在丰图义仓待了13年。

“当年阎敬铭将丰图义仓建于此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处地势险要,东、南、北三面是悬崖绝壁,在军事上占据了有利位置,同时大环境上具备通风、干燥的条件,适宜粮食储存。”刘玉宝说。

走进西边的一孔仓房,刘玉宝详细介绍起其中的巧妙设计:“一般只有白水、澄城等地才有窑洞,大荔地区很少。丰图义仓里的仓房设计成窑洞的形式,就是充分利用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墙壁、顶部都是厚实的砖块,仓房内一年四季都能保持恒温恒湿的状态。以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专家来做过实验,仓房常年平均温度保持在19摄氏度。”

“仓房进深两端上部还有通风窗,保证温度和湿度在合理的波动范围内能够获得少量的通风。同时,仓房的地面全部由松木板铺成,木板与地基约有40厘米的空间,形成自然的通风道,并开有4个风道口。这不仅可以通风保持干燥,还可让猫在通风道内自由行动,有效解决鼠害问题。”掀起地面上的一块木板,刘玉宝展示着木板下的“玄机”。

除了仓房恒温、通风、防潮的绝妙设计外,丰图义仓的排水设计也令人赞叹。拾级而上至仓顶,刘玉宝指着四周高、中间低的青砖铺成的仓顶说:“这种设计叫作'鱼骨排水’。一般民宅房顶采取两边分水法,西安明城墙墙顶采取由外向里斜面排水,这两种排水法的平面流程时间相对较长。而丰图义仓将仓顶分为12个排水区域,以这种设计巧妙地将雨水汇于中间部位,再通过12个内含U形槽的导水墙向院内排出,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积水、渗水。导水墙又可作为支撑墙、防火墙。”

“丰图义仓历经百年,至今仍能使用,墙体少有裂缝破损,与其合理的选址、科学的建筑设计和完备的排水系统有直接关系。”刘玉宝感叹。

百年粮仓迎来新机遇

内含U形槽的导水墙,亦可作为支撑墙、防火墙。

8月3日,夏日炎炎,但丰图义仓里依旧有不少游客。来自山西永济的乔汉珍陪着母亲细细品味这座“天下第一仓”的沧桑与魅力:“我们永济有鹳雀楼,没想到黄河对面还有这么一座雄伟的古粮仓,很值得一游!”

2005年,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偌大的丰图义仓面临着无粮可储的窘况。为此,大荔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将丰图义仓作为中央储备粮的储存库点,通过“以粮养仓”的方式保护丰图义仓。“就像房子要有人住一样,要是粮仓不储粮了,很快就会破败。”刘玉宝说,“2006年,丰图义仓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大荔县开工建设丰图义仓景区广场,栽种花木、修补路面,并树立阎敬铭雕像于广场中央;实施修复保护工程,先后修缮了丰图义仓仓顶渗漏部位和排水道,对墙体进行了碱化处理,对廊檐、画栋、立柱门窗等重新进行了油漆彩绘;立足粮食特色增建景点,先后建成粮食历史文化展馆、阎敬铭纪念馆、仓储文化展馆等12个展馆,并在丰图义仓外的西面建成了农耕文化体验区。2019年,丰图义仓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作者单位:陕西日报



【陕西文物览】天下第一仓——大荔县丰图义仓

渭南学习平台2020-04-15
订阅
作者:杨凡 韩爽

大荔县丰图义仓国家4A景区

丰图义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城东17公里处朝邑镇南寨子村。1882年(清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历时四年竣工。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丰图义仓与苏州的“丰备义仓”并重一时,驰名全国。

大荔县丰图义仓国家4A景区

大荔县丰图义仓国家4A景区

据了解,清光绪三年,关中大旱,饿死者不计其数。为了抵抗自然灾害,以丰补欠,在原朝邑人户部尚书阎敬铭的倡议下,从光绪八年开始动工,光绪十一年竣工,历时四年,花费白银四万余两,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丰图义仓,依然发挥着它作为一个粮仓的基本作用,此外,还兼具着旅游文化,为后人了解农耕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丰图义仓景区内剪影

丰图义仓景区内剪影

丰图义仓现为国务院批准的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200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大荔县中小学生爱国教育基地” “渭南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荔县廉政教育基地” “全国中小学生爱粮节粮教育基地”。

丰图义仓国家4A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