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根汤求索记(下)

 武医同修 2020-04-20

在上篇文章中

“葛根汤求索记(上)”

我们谈到了这里:

前情回顾 

除了以“脉证治”的结构呈现出内容外

《伤寒论》中还有

根据机体内在阳气盛衰确立的

三阴三阳体系


根据外邪性质确立的

中风伤寒相关体系

基于对《伤寒论》的基本体系的认识

如何理解葛根汤所治疗的病证呢

具体是什么邪气

侵犯了机体的何处

又引发了怎样的变化呢

“三阴三阳”为部位

葛根汤所治疗的病证

是病在哪里呢?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原文明言病在太阳、阳明

太阳、阳明又为何处?

太阳部位:外胚层源组织(皮肤、植物神经)及中胚层源组织(肌肉、结缔组织)

阳明部位:内外胚层源神经组织

——贾海忠老师 “《伤寒论》掘藏”系列课程

中“风”伤“寒”属邪气

葛根汤所治疗的病证

是何种邪气所致呢?

《伤寒论》有关原文

并未冠以明确的“伤寒”或“中风”

那要如何分析?

首先

我们来分析一下葛根汤的组成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葛根汤是由

桂枝汤(桂、芍各减一两)+ 葛根 + 麻黄

所组成

那它们在《伤寒论》中分别有何作用呢?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桂枝汤

能够治疗太阳中风

麻黄汤是治疗太阳伤寒的要方之一

麻黄是麻黄汤的主药

味辛性温

有很好的祛除寒邪的作用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不可下也。

——《伤寒论·辨脉法第一》

用现代的语言来讲

“卫”

是指神经

“风则伤卫”

因此

“风”

就是一类容易引起神经损伤的邪气

“荣”即是“营”

是指以血液为代表的体液

“寒则伤荣”

寒邪致病

容易伤及血液

能够引起循环系统的损伤

因此说

桂枝汤加上了麻黄

在发挥祛除风邪作用的同时

还加强了散寒之效

可以说

祛除风寒邪气

“风寒邪气”准确地讲

不是“风邪”和“寒邪”两种邪气

而是具有寒性的风邪

再者

《金匮要略》痉病篇中

葛根汤是治疗刚痉的主方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那痉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分析原文描述

以现代的语言来讲

“痉病”

是与脑部感染性疾病、高热惊厥相关

也就是

外邪所致的中枢神经病变

而容易损伤神经的外邪

正是风邪

刚痉的临床表现是

痉病本身的表现伴有无汗、恶寒

这正是

具有寒性的风邪

引起了神经系统的损伤

因此说

葛根汤能够治疗

外感风寒邪气

侵袭太阳、阳明部位

所致神经损伤的相关疾病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

继续分析

《伤寒论》太阳病篇第31条

所描述的“项背强几几”

是如何出现的

项背不适的位置

基本在斜方肌覆盖的范围内

斜方肌示意图 by Anatomography , https://commons./wiki/File:Trapezius_muscle_animation2.gif

感邪之后

斜方肌出现了僵硬甚至是疼痛的感觉

支配斜方肌的神经为

副神经和脊神经

在头面颈部皮肤屏障完整的情况下

外邪更多是

通过呼吸道部位的侵入

容易影响到副神经

会出现“项背强几几”的感觉

也就是说

如果我们见到

外感风寒邪气

侵袭太阳、阳明部位

引起了临近部位的神经损伤

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使用

葛根汤

 举一反三  

因此在临床上

(请掏出highlighter我们开始划重点)

葛根汤可用于治疗

外感风寒邪气

侵袭太阳、阳明部位

引起神经受损而致的

眼肌、面肌痉挛

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等神经痛

小儿抽动症

p.s.

对“《伤寒论》掘藏”系列课程

有兴趣

有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