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罕见的“窑洞寺庙”,就在西安!几经滑坡塌方,幸运古迹尚存

 小渔的行旅日记 2020-04-20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西安是国内人文旅行的最佳目的地之一。所谓“一城文化,半城神仙”,在西安遍地的人文古迹中,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景区,其实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地方。

今天,小渔要带大家去探访一座千年古寺。作为佛教的第二故乡,西安境内古寺遍布,有如大慈恩寺大雁塔这样的知名景点,也有像古观音禅寺这样的新晋“网红”。这座千年古寺是佛教六大祖庭之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而最特别的是它是中国罕见的“窑洞寺庙”。

它便是——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西安城南少陵塬半坡,是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寺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元年(627),距今已有将近1400年的历史。

提起“少陵塬”这个地名,或许很多朋友并不陌生。唐朝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他曾经生活在长安城南少陵一带13年之久。在距离华严寺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明代修建的杜公祠,便是后人专门纪念杜甫的祠堂。

少陵塬一带自古是长安人文荟萃之地,华严寺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西安市区出发坐地铁到“韦曲南站”,转乘4-33路公交车到“长安师范”站下车后,便能看到路边高高竖立着的寺庙指示牌。

沿着一条土坡蜿蜒朝上,很快便能抵达位于少陵塬半坡的华严古寺。途中会经过一户窑洞人家,黄泥土墙,院中袅袅炊烟,让人恍惚间有了穿越之感——从繁华闹市不过半个小时车程,便已经是另一番原始、古老的景象了。

抵达华严寺,会发现寺庙位于一片塬崖之间狭长型的平地上。寺庙一侧是黄土台塬,几口荒废了的土窑洞依稀看见;另一侧则是高高的断崖。

根据史籍记载:地处少陵塬半坡华严寺,因地形位置所限,始建之初便“依塬掘窑”,没有高大的殿宇,而是在窑洞之中供奉佛像,形成了国内罕有的“窑洞寺庙”。

一年多年间,少陵塬几经滑坡崩塌,古寺老窑早已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唯有两座古塔巍峨耸立,成为千年古寺最后的两盏明灯,指引着前来寻幽访古的游人。

如今的华严寺,是围绕两座古塔的位置,在原址上重修而成的。和传统寺庙布局不同,华严寺是特殊的“倒装”布局。走入山门,先是办公区域,再是塔院,最后才是寺庙。

走入塔院,两座巍峨高塔跃入眼帘。东边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寺塔,这是一座阁楼式四面砖塔,塔高七层约21米,耸立于此已经1377年,几乎与古寺同龄。杜顺为华严宗初祖,也是传说中文殊菩萨的化身,在佛教中地位极为尊崇。

西面为华严宗四祖澄观大师塔,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清凉国师塔。这是一座七层六面密檐式砖塔,塔身上嵌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澄观大师一生经历唐朝九代帝王,当过七帝门师,被赐“僧祖清凉国师”称号。塔身上的“妙觉”为唐文宗所赐,大概意思是修佛的某种至高境界。

站在两座塔下抬头仰望,只觉古迹斑斑,还能看到修缮过的痕迹。这两座塔也代表了中国古塔两大经典样式,阁楼式塔大气壮丽,密檐式塔婉约秀美。二塔相依相伴,吹过了长安千年的风,塔檐上生长的野草,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

穿过塔院,便来到寺庙大殿区域。主体建筑包括华严三圣殿、弥陀殿、药师殿等,面积不大,但形制完备。静静游览一番后,我便走出了寺院。

出了寺院继续向塬上走,转了几个弯儿之后来到一处高崖上,可以俯瞰整座华严寺。从平面视觉无法感受到的美景,此刻则一一展现眼前,令人忽然生出几分豪情壮志。

拉高视野,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寺紧紧倚靠在少陵塬畔,两座古塔巍然耸立,古色古香。向南则是秦岭终南山脉,向西则是神禾原。寺庙脚下建起了密密麻麻的民居建筑、学校的区域,则是大名鼎鼎的樊川。

我是去年冬天来华严寺的,来时刚好有雾霾。如果挑一个晴天来,相信又是另一番壮美的景象了。

华严寺的周边,还分布着众多人文深厚之地。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杜公祠(杜甫纪念馆)、牛头禅寺、兴教寺(玄奘舍利塔)等等。这里并非常规意义上的景区,却个个底蕴深厚,如果喜欢人文旅游,倒是不错的小众旅行地。

最后,说一些实用攻略吧,想来的朋友可以参考

1、抵达华严寺交通十分便利,从西安市区出发乘坐地铁二号线到韦曲南站下车,步行十分钟到西寨十字公交站,换乘4-33路公交车到“长安师范”站下车,抬眼就能看到马路旁边寺庙的指示牌。

2、上述提到的几处景点在一条线上,从西寨十字出发,先经过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杜公祠(杜甫纪念馆)、牛头禅寺,再到华严寺,最后到兴教寺。这些景点全部都是免费开放,个别地方需要提供身份证换票。

3、目前特殊情况,西安很多古寺庙都没有开门。近期游览的话需要提前查明是否开门,以免白跑一趟。

END

走走停停,我们一起看世界

小渔的行旅日记

旅行 | 攻略 | vlog | 摄影 | 心情

商务合作

旅行达人|自由撰稿人|百家号导师|入驻多家自媒体、OTA平台

全网@小渔的行旅日记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