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征战沙场的将士,如果在战场上因奋勇杀敌而牺牲的,在清扫战场是若是能找到遗体,必定会将其厚葬,好安抚他们的亡灵,不让他们在荒郊野外无家可归。一直到近现代抗日战争,都保留了这种做法,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想要找到牺牲官兵的遗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那些遗体有可能被炮火攻击的面目全非,更有可能遗留在敌军控制范围内,而多数情况下,战场上针锋相对的敌军不大可能良心发现主动归还这些烈士的遗体。此时,若是有一些重量级的将领牺牲与地方阵营,我方就会派遣敢死队士兵拼死夺回其遗体。 1944年衡阳战场,日军发动十多万兵力负隅顽抗,对国军数个军发动激烈的进攻。展开血泪的战场。62军151师驻守的郑家冲阵地,毫不例外的也突遭大批日军的猛攻,师长余子武率领士兵英勇抗击,成了这场战争中牺牲的一员。 白天几经血战,日军伤亡一片,可就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始终未能突破151师防线,本以为他们能够善罢甘休,可谁知深夜,日军调来援军猛扑向郑家冲阵地,危急情况下151师依然奋力抵抗,无奈日军兵力和武器占据优势,我方寡不敌众,接连有士兵倒下,余子武在劣势下仍坚守阵地,手臂被炮火打伤也拒不下火线。 直到最后存亡时刻,全师濒临弹尽粮绝,他绝不投降,跟日军短兵相接,展开近战,余子武骑上战马,挥起指挥刀,率领精悍的战士冲向敌阵,霎时击退了前锋的日军数十人,可余子武就算再英勇,再无畏,一人的凡身肉体也抵挡不住大炮枪支的袭击,他的战马连中数抢惨死,遍体鳞伤的他被摔倒在地,也依旧不放下手中的指挥刀,猛刺日军,最后壮烈牺牲。 激战过后,62军军长黄涛闻讯痛哭,悲痛不已,遂在军中悬赏5万大洋在敌阵区夺回余子武师长的遗体,召集到了7名敢死队员前往敌区冲锋陷阵,他们穿过满目苍凉的战场,爬过敌军设置的铁丝网,偷袭日军阵地前哨哨兵,跟闻讯赶来的日军激战,在茫茫血海中搜寻徐子武的遗体,最后,他们终于在一处炮火焚毁、铁蹄践踏的焦土里找到了已被烧焦一半的余子武的遗体,日军火力猛攻,七名敢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运送遗体,其中四名队员断后,掩护前面其余队员护送遗体,最后全部牺牲。 最终,余子武的遗体被安全运送回我军阵地,只见余师长早已面目全非,而手中还死死地握住那把指挥刀,上面凝固着敌军战士的鲜血。众士兵纷纷落泪,摘帽敬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