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那时的农村生活

 nmcd350 2020-04-21

我出生在60年代,中学毕业后在家乡搞种植,几年下来也不十分的景气,便随着打工的浪潮来到了城市,进城以后利用工作之余便于朋友去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农家饭庄”、农家乐、农家院等去品尝农家风味的饭菜,所以,让我经常怀念起农村的生活哪些事。

散文:那时的农村生活

儿提时的记忆,不时的能让我想起小时的玩伴儿,生活所迫各奔东西,难得所聚,近日多闲让我回了老家一趟,老宅的房屋依然所在,虽然说售于他人已经无人居住仍然屹立在那,我心不平静,大步近前,迎窗而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铺大炕,这就是我们农村的火炕,这也是我们的祖先极富聪明才智的创造,因为种植玉米、高粱以及大豆等庄家,家家户户都有烧这些秸秆的大锅灶,粮食打下来以后剩下的秸秆就是生火做的烧柴,不够的时候到草甸子上打一些柴草,虽然这些秸秆燃烧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那时候的农村也没有别的可以做烧柴。

散文:那时的农村生活

寒冷的冬天到来,屋子里面冷主要靠这个火炕来取暖,它遵守烟往高处走的规律,七行锅台八行炕,炕不能低于锅台否则炕不好烧,那时的冬天家家都有火盆,里面有火就是把烧完秸秆没有烟的火放到火盆里面用来取暖,冬天在外面回屋的人,可以用来暖暖手脚,可以用铁盒子烧水,大人还可以用来烫酒,给孩子们烧土豆、鸡蛋等,大人们干完活围着火盆做在炕拉拉家常,其乐融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还真是让人留恋家的温暖。

我家用大锅做的菜非常的好吃,做菜主要掌握火候,锅底热的面积大,火候相应炒菜就非常的好吃,为了让灶坑里的火着的旺一些,风箱就派上了用场,用手去推动风箱拉杆,产生风、火力就增加,在大锅里做上猪肉粉条炖酸菜,转圈儿贴上大饼子,家家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园子,种上自己喜欢吃的各种蔬菜以及果树。

散文:那时的农村生活

打我记事起,农村最热闹的场景就是谁家娶媳妇了,办喜事提前好长时间就开始做好备,结婚的日子确定后,就可以通知请客了,然后家里组织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帮忙,由唠头忙来组织工作分工,有的开始借桌椅板凳、借锅碗瓢盆等,到办正事的前一天,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由“唠头忙”按照你的特长进行分工,我记得那时候用纸写好了贴到墙上便于分工好找,一目了然,那时候我们吃的粮食是有定量的,每人每年是有数量,如果谁家里要有特殊情况,比如有结婚的、老人的了生产队适当的给一些粮食补助。

散文:那时的农村生活

那时只有坐四个人的桌子,前去帮忙的人赶着马车挨家去借,两桌并到一起就可以坐些人,占用左邻右舍家里也都坐席,人多的时候轮席进行,那时候,虽然农村很穷,但乡村处处文明,坐席间相互谦让,井然有序,鞭炮齐鸣酒席就算正是开始了,“唠头忙“的大嗓门:请远道来的客先入席,场面真可维是谈笑风声、划拳喝酒、欢笑声此起彼伏,喜庆的鞭炮声不绝于耳,酒席没有准确的开始时间和散席时间,一席接着一席连续进行,来多少人就着待多少人,直到招待完客人为止,菜不够吃再做,坐席也不分先后,总之,要把来的客人招待好,那时送亲或者是接亲都是大马车,婚礼也很简单,大体就是宣布结婚,放鞭炮、三鞠躬、交换礼物等项,然后往新人身上扬洒五谷粮表示吉祥,有的人家还组织吹、唱、弹、拉和大秧歌。

除了招待好婆家客外,更主要的是首先招待好娘家客,取媳妇那天的礼节比较多,一切都要以礼貌待人,说话办事得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特别是东家对送亲的人要谨慎对待,相互了解新人的辈分关系,再找一个有威望的、能说会道办事能力强的来做陪,娘家把人给送来,交给了你要好好的善待,所以送亲的人来了之后,要以相待,把握好分寸,不能随意了事,更不能惹娘家人生气,要和谐圆满!

虽然现在生活今非昔比,但是我也不知道现在是社会变了,还是人变了,很难找到那时候的乐趣…

散文:那时的农村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