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徐霞客游永和(7)

 01一线 2020-04-21

(文化)徐霞客游永和(7)

文/01一线

崇祯九年腊月十八日,51岁的旅行家徐霞客人生最后的西南之行来到永和古镇。清晨,他与随行三人从罗家埠出发,步行到达赣江永和对岸的张家渡,便搭乘小船顺流北下。行十里,他指着江左岸樯桅林立、商贾云集的地方,对同伴说,那有个集市叫永和,北面江边有条道路,可直通青原。乘船至鸡冈山下的丹砂渡码头(今永和对岸的华能电厂),随行的张其远乘舟去了白鹭洲。其他两人仍随徐霞客上岸沿山脚一路向北五六里路到达赣江永和对岸的青原山净居寺考察游历。


二十一日,在城中考察两日后的徐霞客,南登永和对岸的吉安城南十五里神冈山考察。山下安福江、永新之江合流禾水汇入赣江处,附近是神冈山余家河轮渡。当日返回城里,歇息几日后,二十六日(公元1637123日),早餐后随永新舟十里至神冈山下,乃西入小江。又西二十五里,到达三江口。这天是徐霞客离开吉安府城螺川一带考察后,溯禾水西向,途径永和、敦厚、横江、永阳、指阳、敖城、天河,随舟溯永新江西南行的日子。在吉安古庐陵境内考察游历后,于崇祯十年(1637)正月初十日进入湖南境内。


在赣江永和段,徐霞客的江右游日曾三度途经濒临永和镇,然终不能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他早年熟读中国历史,想必熟知这座积淀了千年文化底蕴的古镇,而此次出游仍然是初心不改,以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为己任,故而不是有意而避之。为此,代为补述。


永和镇位于吉安县东部,赣江中游西岸,禾水河东岸。地处吉泰盆地中心、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吉安市中心古城南岸。濒临赣江,北面隔江与古城的神岗山、青原山相望。河谷平原尽显曲美突起。这里山连水、水连山,峰回路转、彩云飞驰,处处有引人寻趣的景色。

走进永和镇,她便以迤逦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古典的宋代建筑群、璀璨的雕刻艺术,特别是吉州窑的陶瓷文化,而倍受世人瞩目。这座拥有“古镇(永和镇)、古县(东昌县治)和古窑(吉州窑)”即“三古”之称的千年名镇如今被誉为江西十大文化古镇(村)。

永和镇地理上地处江西省中部西南门户水陆要冲,揽罗霄山脉中段,据赣江中游富饶的吉泰平原。其“咽喉荆广、唇齿淮浙”由来已久。是西接湖南和连接南北东地区的天然纽带;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湖与长江相联,顺抵长江下游发达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占有特殊位置。历史上,吉安古属东夷,也称干越之地。夏、商、周代时,干越为扬州西南境。东周(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属九江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始置庐陵县。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或次年升格的庐陵郡。隋开皇十年(590),改庐陵郡为吉州,乃归庐陵县,隶属吉州。州郡几改,庐陵县隶属不变。元元贞元年(1295),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吉安之名始于此。明朱元璋兵取江西,改吉安路为吉安府,庐陵县属吉安府。清初沿明制,雍正九年(1731),庐陵县隶属赣南道吉安府。永和镇经清代至民国初年以后属吉安县。


永和古镇宋时辟有“六街三市”,即上市、中市、下市“三市”,瓷器街、米行街、莲池街、锡器街、柴草街、鸳鸯街“六街”。“六街三市”中的迎仙街和米行街(现合称横街)、锡器街、莲池街等至今仍基本完整保存,古镇老街即“鸳鸯街”宽三米多,两边有台阶进出店铺;里坊有绿野坊、文德里、茂材坊和南丰里等;官署有税课局、监国公祠、监丞公祠等;书院有凤岗书院;寺观庙宇有本觉寺、智度寺、清都观、辅顺庙等。这些现存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有近百处,其布局、结构、木雕镂刻及石雕等技术较高,富含传统文化色彩。街、巷、院、路,大多以窑弃匣瓦铺筑地面,为古瓷镇的一大特色。历史建筑除了传统的天井式民居外,部分建筑还采用了赣中地区特有的独立中小型民居,并为解决厅房内的采光通风而创造了天门、天窗等特殊的采光方式,明显带有江西省中部的地方建筑风格。


永和镇至今保存下来的濒赣江而建的永和古镇其他建筑构筑物街道、古码头、古渡口、古村落集中连片,古朴典雅,延绵达一公里多长。街市、里坊、官署、书院、寺观庙宇等建筑类型丰富、历史脉络清晰,且有一定数量的历史遗存相印证,集中反映了唐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特点。

永和市镇古建筑多为朝代变更时兵祸所灭。目前修建有东昌路宋街。宋街全长1800米,主路宽7米,步行街的两边是38栋赣中仿宋民居风格的民房。永和镇因吉州窑陶瓷而兴盛,以陶瓷生产、销售为主,带动了交通、膳宿、服务等行业的兴起,成为江南一大重镇。

这里的河谷平原占总面积80%,其余属低岗地,最高海拔208.3米,平均海拔60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8.5℃,年均降水量1357毫米。自然生态优美,青山绿水,物产丰富。农业生产以水稻、大豆、芝麻、油菜、萝卜、红薯、花生、车前子种植为主。境内河系发达,砂石储量多,水域面积达5600亩,湿地松面积达2.2万亩。可谓“四山半水三分田,两分半道路和庄园”。


东昌古县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治所永和镇。东汉初平二年(191),分豫章立庐陵郡。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攻破严白虎等事变后,属吴国领地,析西昌置东昌县(治所永和镇),东汉建安四至五年(公元199-200年),东昌县属庐陵郡10县之一,经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存续到隋唐时期。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建置县,到唐贞观五年(631年)并入庐陵县,东昌县至少走过了431年的历程。而明代《东昌志》记载:“永和名东昌,地旧属泰和,宋元丰间(公元10781085年)割属庐陵,遂以泰和为西昌,永和为东昌。东昌之名,肇于此”。据此推测至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又复建东昌县。直至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吉州路,元贞元年(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东昌县归属庐陵县。永和东昌从隋至元初均有吉州之称。永和是本地地名,东昌是县名。东昌,即大概今天赣江吉安段两侧,吉州区、青原区、吉安县敦厚镇、永和镇附近,县治在今永和镇。


行走在永和古镇,最为映入感动眼帘的是这里的千年物化天宝。三国吴末置东昌县治而开埠。南齐朝,又辟为焦度将军的封邑。唐末五代,“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始置“柴草市”。后因吉州窑的蓬勃发展,北宋真宗景德(1004年)成为镇市,制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是吉安古庐陵吉州四大古镇之一。至北宋元丰年间,陶瓷名贯九州。因地处古代中原至岭南交通要道赣江水道之畔,成为江南重要商埠,“西南之一都会”,“舟东一大都会”。吉州窑产品远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各国。瓷业的兴盛,又带动了商业、手工业等产业的发展。一时商贾云集、樯桅林立、车辐辘辏。据明代《东昌志》记载:“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遂与广东佛山、湖北武昌齐名为“天下三镇”。印证了吉安“金庐陵”“江南望郡”的美誉。


走进吉州窑博物馆,这座占地面积约501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200平方米,院落式布局,按照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建设而成。整个建筑屋面象错落有致的窑包和不规则的窑棚,墙体上排列整齐的小窗口就象是观火口。博物馆内的陈展分为8个版块:吉安望邑,古镇永和,千年窑火,抟土成器,器行天下,窑家风情,研究探秘,古瓷新韵,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千年吉州窑陶瓷历史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吉州窑专题博物馆。吉州窑闻名遐迩从此可见一斑。这座宋代南方著名民间瓷窑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创建于唐贞观五年(631年),兴于五代、盛行于宋代,衰于元末。这里物化“瑰宝”,河谷平原尽显曲美突起,有着柔力之气的古窑堡。永和窑产品胎质有“似陶非陶”的特征。以黑釉瓷和彩绘瓷为代表,黑釉瓷中的各种釉斑、木叶纹、刻花和剔花等独树一帜,尤具特色。因胎土中含砂较多,使胎质粗松、吸水率高,粗看似陶,击之有金属声,成为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吉州窑的青、白、黑各色釉瓷和彩绘瓷,其中的黑釉木叶天目纹盏和青花瓷属国内外首创,极为名贵。是我国陶瓷史上独一无二“中国的瑰宝”享誉全世界,深受各国欢迎,成为外销瓷的主力军。永和吉州窑集北宋各窑制瓷技术之大成,是永和窑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要贡献。


据调查和考证,吉州窑遗址遗存面积3平方千米,有瓷业堆积窑包24座,堆积物87万立方米,还有大量窑床、作坊等烧造瓷器遗迹。是我国目前面积及保存量最大、种类最多、堆积物最丰富、保存最好的瓷窑遗址,吉州窑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永和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且古镇空间布局具有特色,街市架构清晰,功能分区合理,城镇形态基本完整,吉州窑遗址保存完好,并保存了数量众多且类型十分丰富的历史遗存,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特点和庐陵文化特色,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城镇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旅游价值。


永和的山山水水是许多文化名人游历之地,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基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大书法家和诗人黄庭坚、“诚斋体”创立者杨万里、民族英雄文天祥以及胡铨、刘辰翁、解缙、罗洪先、王守仁等,或于此访友、或于此览胜、或于此讲学、或于此小住,留下不少诗文和遗迹。永和镇有楼台亭阁、祠宗寺塔等名胜40余处。最著名的有15处,称为“东昌十五景”,一景一段历史,一桩故事,累被文人吟咏。“苏黄台”是苏东坡、黄庭坚讲经论道的地方;“明秀楼”有宰相周必大的诗咏;“金钱池”有状元罗洪先的诗咏;“东坡井”有苏东坡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他在这里小住,为观题名,在这里会见了农学家曾安止,曾为其所著《禾谱》补写了农具图,作《秧马歌》。所有这些名人造访,为“古庐陵,吉州天华物宝域;老东昌,永和人杰地灵群”增添了不少光彩,为后人津津乐道,流芳百世。

如今古迹名胜历数百年,天灾兵祸,多忆湮没,有的仅存遗迹,只有24个如冈似阜的古窑包错落有致相嵌在镇旁的田野上,用万古不化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古镇昔日的辉煌;建于唐代的本觉寺塔依然耸立,成为永和古镇的标志。另外,全镇各乡村自宋至明清古建筑、巷陌内外的古井、水塘等,以万古不化向人们展示古镇昔日的景象。


永和镇著名景点主要包括同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唐代本觉寺塔、南唐清都观,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吉州窑遗址、吉州窑博物馆。现辟有仿宋一条古街。吉州窑遗址公园列入国家4A级景区。永和境内的智度塔、东昌井、堆花井、觉群社旧址、周必大故居、曾山故居、锦源贞节牌坊、锦源曾氏敦睦堂等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永和镇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经济文化名镇、国家生态镇称号。2010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26个省级示范镇之;多年来,吉安县坚持以吉州窑遗址保护为重点,以繁荣镇域经济为主导的思路,以创建全国生态镇和陶瓷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旅游区为目标,开展了大规模的永和示范镇建设。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规划建设吉州窑考古遗址公园、中国吉州窑博物馆,并规划圩镇的全面维修改造。吉州窑遗址公园现已建成,基本恢复原“东昌十五景”;建成全长1千米的仿宋古街;中国吉州窑博物馆按高起点、高质量要求正在布展。全镇景点多、质量高、布局紧凑合理,吸引大批游客,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250多万人次。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网络与信息技术。个人辞条列入大型文献《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编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