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也是汉室宗亲,出身比刘备高,仁义更胜刘备,结局却凄凉无比

 四地闲夫 2020-04-21

提到刘备,他的人生逆袭之路,始终被无数后人津津乐道。刘备为何能成功?现在最为笼统的说法概括道:一是刘备仁义,二是他有汉室后裔的身份。前者让他如愿笼络到大批人才,后者使得他的创业名正言顺。

此人也是汉室宗亲,出身比刘备高,仁义更胜刘备,结局却凄凉无比

但在人杰辈出的汉末三国,比刘备仁义的不在少数,而比刘备根本苗红的汉室宗亲,也同样有不少。幽州牧刘虞,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刘虞,东海郡人氏,乃正儿八经的东汉皇室。在汉灵帝在位期间,刘虞凭借自身的才干与家世,一路高升,曾担任过尚书令、总正等职,后来转为幽州牧,负责边地的治安问题。

此人也是汉室宗亲,出身比刘备高,仁义更胜刘备,结局却凄凉无比

同样是汉室后裔,刘虞的仕途一帆风顺,而刘备的经历却是一路坎坷。有意思的是,刘备便是幽州涿郡人,所以刘虞反而成为了他的父母官。由此,刘虞当时的身份与地位,是远远高于刘备的。

简而言之,他的起点比刘备高出很多。

基于刘虞在汉室宗亲中影响力,冀州牧韩馥与渤海太守袁绍等人,也对他颇为重视。当时,董卓乱政,百姓苦不堪言。于是颇有野心的袁绍便拿这个做借口,不承认被董卓拥戴的汉献帝,反而打算另立刘虞为帝。

从这个例子,也能看出刘虞当时的地位。袁绍想拿他做幌子,也同样是看重了他的名声与身份。

此人也是汉室宗亲,出身比刘备高,仁义更胜刘备,结局却凄凉无比

不曾想到,刘虞本人却不同意。一方面,他自然不愿意沦为袁绍等人的挡箭牌,而另一方面,刘虞对于汉室,也是十分忠诚。这一点,从他的性格也能看出。

刘虞的性格宽厚,有长者之风。在他担任幽州牧时期,主张安抚夷族,以致“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

说起爱民如子这个方面,刘虞做的比刘备还到位。刘备担任平原相时,曾与百姓同吃同住,与民共疾苦。但是刘虞在位时,却注重改变民生问题,使得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关于仁义,刘备只是说说,这不过是他用来满足自己目的的一个幌子罢了;而反观刘虞,则是脚踏实地地去做。在他在任期间,无论是幽州郡内的百姓,还是北方的乌桓、鲜卑等胡人部落,都对他感恩戴德,足见刘虞深得民心。

此人也是汉室宗亲,出身比刘备高,仁义更胜刘备,结局却凄凉无比

说到这,或许有人会问,刘虞做的既然比刘备还到位,为何还是兵败身亡?事实上,刘虞便是因为太过仁义,这才导致了日后的悲剧结局。

先说说刘虞之死,这与公孙瓒有着极大关系。刘虞是一介文人,他的军事实力,并不是很出色。因此刘虞在治理幽州期间,便重用公孙瓒。后者英勇善战,能屡次击破强敌。

这一文一武配合起来,幽州的地位万无一失。但很快,两人便产生了分歧。因为刘虞主张怀柔:先把胡族给打服,然后再施以教化,而公孙瓒却想着彻底歼灭这些外族,史书上记载为“瓚志扫灭乌桓”。

公孙瓒还说过:“胡夷难御,当因不宾而讨之,今加财赏,必益轻汉,效一时之名,非久长深虑。”

此人也是汉室宗亲,出身比刘备高,仁义更胜刘备,结局却凄凉无比

由于幼年的一些经历,公孙瓒对胡族深恶痛绝,对待他们始终以最激进的手段。

尽管两人有所分歧,但幽州的最高长官还是刘虞,公孙瓒就算再勇猛,也是前者名义上的部将。所以面对刘虞的主张,公孙瓒也只能被迫接受。

既然打不了胡族,公孙瓒这个好战分子,干脆便将心思放在了中原地区。在乱世将起之际,公孙瓒这个枭雄,也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但可没多久,公孙瓒便在袁绍手上吃了个大亏。

界桥一战中,公孙瓒由于指挥失误,没有认清地理环境,导致其麾下的头号劲旅——白马义从,就这样折损在了鞠义的重弩之下。经此一役,公孙瓒对待袁绍更加痛恨。

此人也是汉室宗亲,出身比刘备高,仁义更胜刘备,结局却凄凉无比

但迫于形势,公孙瓒只好退回了幽州,并放任手下四处抢掠,以此来恢复自己的损失。刘虞爱民如子,又岂能放任公孙瓒任意妄为?

就这样,两人站在了对立面上。期间,刘虞本有机会将公孙瓒捉住,但因为他不肯毁坏百姓的房屋,导致功亏一篑。不久之后,善于作战的公孙瓒击败刘虞,并找了一个借口将他杀死,从而取代了刘虞,自立为幽州牧。

刘虞的结局可谓是凄凉无比,他为何失败?这不怪他自身能力不强,也不能怪他的仁义。只能说,在这样一个乱世,刘虞还持有传统文人的思想,将乱世描绘地过于理想化,这才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源。

此人也是汉室宗亲,出身比刘备高,仁义更胜刘备,结局却凄凉无比

参考文献:

《后汉书》

《三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