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放假还有段时间,母亲大人,亲戚,同学相继电话,问我是否回去过年。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们也很高兴,就说好久未见,这次回来,必须好好的喝上几杯,顺便搞个同学聚会。听到这里,真的头都大了。如果说小酌几杯还可,对于同学聚会就没必要。我真的想自己静静的呆着。 说到底,回到家才能真的感悟到,还是爹亲娘亲。母亲特意给我做了爱吃的羊肉面条,那叫做真的过瘾。亲戚倒过来了,话题没别的,还是老生常谈,询问收入怎么样,有没有进步,然后就开始炫耀自家,孩子职务晋升了半格,整天如何如何的忙,每天都有人安排请客吃饭,在当地也算是个人物,厉害吧? 对于这样的场面,我早已经习以为常,只是淡淡的回应,恭喜。可是,亲戚也愤愤的表示,现在的官也不好做了,上面要求的严格,容易被垫底,更主要的是刁民越来越多,动不动就举报投诉,畅谈法治,还说是中央的要求,你说,他们怎么知道那么多,真是得加强管理了,要不,总是出幺蛾子事。 我告诉他,别当别人总是傻子,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动辄就忽悠,社会在发展进步,这是形势所趋。这话显然让他们心里不爽,谈话也戛然而止。其实,这正是我所要的效果。反之,母亲不是很高兴,责怪我,你这孩子,这么大的人了,还不会说话,大过年的,说些暖心话,大家都喜欢,不就行了。 不想让母亲有太多的心烦,如此这般的话题就不愿再说。母亲可能不明白,这就是她儿子不愿意回来的原因。在外漂泊这么久,虽然融入不进去他乡,对故乡的情感业已逐渐淡薄。昔日的伙伴都因为三观不同产生了明显的隔阂,还有什么值得眷恋。都有家小,就先各自安好吧。否则,都是白扯。 同学聚会,更是不愿意去。说起来,都是高谈多年不见,亲热的很,骨子里却是算计着如何经营自己的圈子,没有利用价值的话,当场就翻脸不来往。还记得多年前那次回来,我准备安排个同学去洗澡足疗,他妻子却很委婉的拒绝,事后得知,原来嫌我没有“身份”,共同出去的话,丢人。 当然,我也不计较什么,轻轻的报以微笑。还是好事呢,不需要我破费,有这些钱,给家人买些礼物或者吃顿饭,更是值得。搞笑的是,后来通过另外的同学得知,我还是在某方面有那么丁点的“实力”,就到家里去找母亲,非要认个干娘,让我恶心的要死,我给娘说,你要认他,那就彻底的别要我。 春节另外个主要任务就是拜年。在家的时候,必须要早起,随着父母挨家挨户的登门拜访,说上些吉利的话,期盼新年有更好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都是小儿科。微信拜年已经成为风潮。这些日子,每天收到的祝福语,我都懒得再看。都是复制粘贴的,名字都有错的,让人情何以堪。 毫不犹豫的说,都是些违心的话语。我呢,更简单,挑选了些特别要好,值得尊重的亲人朋友,直接打电话过去,适当的聊会天。然后,也在微信圈说,不发信息,并不是代表你我的友谊没有,只是对于泛滥的信息极度厌烦,想联系的话,就单独电我吧。发完,就收到不少评论,以为是谁啊,这么拽? 有什么呢?就是这么拽,我不吃你的,不喝你的,不欠你的,能把我怎么样?这世上,原本如此的。你日子好,有人说你炫富,说钱财来路不正,日子差,有人瞧不起穷酸,把你当做笑料。没有必要看任何人的脸色,没必要为所谓的脸面去违心的说话。能来往者来往,不能来往的彼此相忘于江湖就是。 年,越来越没趣,人越来越势利,我想,不单是我,应该有很多和我有着共同想法的人,现在很讨厌春节这个传统的日子。而且,动辄就是以大过年的来说事,讲上些违心的,昧良心的话。原本好好的节日,因为这些原因,加上假期的短暂,如今已经彻底成为“谈春色变”。这如何是好?(文/孙新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