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史|“日常即时摄影”的题材经历了哪些变化?

 落岸飞思 2020-04-2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创作而言,题材永远是最重要的部分。而当相机逐渐向小型化、机械化发展,摄影能够捕捉的题材也越来越多,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同样也开始面临一个问题:目之所及的题材都能拍吗?
 
其实不然。其实,小型相机和快照摄影作品也会侵犯个人隐私,这点在19世纪末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直至今天也依旧是人们所讨论的话题。
 
个人或者业余群体通常以摄影俱乐部或自行车俱乐部的形式组织在一起,他们在街头抓拍,而拍摄对象可能对此毫无意识,因此抓拍照片的道德规范问题被提了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1887年英国的《业余摄影师》(Amateur Photographer)刊登了一系列微型讽刺漫画,后来有人开始更加直接地谴责所谓的快照摄影,警告那些手持小型相机的朋友们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拍摄早晨刚沐浴完的女士,不要拍摄卿卿我我的情侣和私人户外野餐”,甚至威胁要让他们的相机“空空如也”。

《如此拍照》(‘What an Exposure!’),选自《业余摄影师》杂志,1887年9月23日,凹版印刷,佚名摄影师


而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工人阶级往往没有中产阶级那么介意陌生人在街头拍摄照片。街头生活开始吸引手持小型相机的摄影爱好者(也有一些人使用大型相机),部分原因是因为街头的日常生活场景为摄影师提供了全新的、生动的拍摄题材。
 
此前,摄影师为了摆脱工业社会带来的令人压抑的千篇一律,要么前往异国他乡寻求不同的题材,要么前往尚未受工业浸染的偏远乡村拍摄。他们也拍摄城市里的贫民或者少数民族人群,但需找新鲜的题材。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纪实摄影师、画意摄影师和持小型相机的摄影爱好者,甚至一些使用大型相机的摄影师,都被生机勃勃的街头生活场景所吸引,于是他们把镜头对准了城市的贫民窟和工人阶级生活的街区,用更自然的形式来记录城市不同人群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保罗·马丁(Paul Martin)1884年开始就在伦敦拍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的职业生涯代表了同时期世界各地摄影领域在实践、操作、使用的器材和拍摄题材等方面的变化。
 
当他还是一名雕版工学徒的时候,他就开始接触摄影,当时他意识到摄影可以辅助插图制作。他通过阅读摄影杂志,以及参加业余摄影师俱乐部来学习摄影,后来还给逐渐壮大的摄影爱好者队伍提供技术支持和审美指导。
 
这些来自工人阶层的摄影师,例如马丁,无力购买昂贵的器材,也没有财力使用耗时的铂金或碳素印相工艺。但是马丁最终成为了一名有成就的手艺人,他精通合成照片、装饰画,以及解决拍摄夜景的相关技术问题。
 
19世纪90年代,尽管有的时候评委认为马丁的作品缺乏气氛,看起来“太像地图”,但他还是通过银盐印相法直接成像的摄影作品获得了很多大奖。

《维多利亚公园的入口》(Entrance to Victoria Park),约1893年,银盐印相工艺,保罗·马丁


近年的摄影研究发掘了更多拍摄日常生活题材的摄影师,他们有的拍摄城市生活,有的拍摄乡村生活。尽管这类照片经常被印在明信片上,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很多摄影师却并不为人所知。同时,日常生活题材也吸引了大量女性拿起相机拍摄,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摄影师的队伍中。
 
他们的照片要么拍摄日常家庭生活,要么拍摄于工作场所或者街头,很多作品看起来同伦敦摄影师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和纽约摄影师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的社会题材摄影作品类似。出自女性摄影师之手的作品则往往充满感情,让人心情愉悦,但构图也更加随意。
 
马丁宣称自己是一名街头摄影师,因为他没有财力从事画意摄影师所进行的创作,但事实上,对于“真实生活”的热情和追求消融了摄影分类的界限,这类作品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人,其中也包括一些富有的人,诸如朱塞佩·普里莫利(Giuseppe Primoli)雅克·亨利·拉蒂格(Jacques Henri Lartigue)
 
朱塞佩·普里莫利是波拿巴人的后裔,在意大利和法国,他是知名的文化和艺术精英,从1889年至1935年,他用相机记录了各类人的生存状态,包括乞丐、体力劳动者、街头小贩、街头艺人,以及他所在社会阶层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他的大部分作品,色调都非常亲切柔和,拍摄对象周围的空间都非常干净,使得拍摄对象自然成为画面的焦点,朱塞佩·普里莫利有的作品也充满紧张感,色调反差强烈,空间压抑局促,其中的代表作是一张阿里恰宗教游行队伍的照片。

《游行队伍,阿里恰》(Procession,Aricca),约1895年,银盐印相工艺,朱塞佩·普里莫利


从日常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寻找意想不到的瞬间,这是当时使用小型相机从事街头摄影的摄影师的另一个追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的特征带走了不同地域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取而代之的是同质化的建筑环境,以及趋于一致的服饰和行为。当个性特点逐渐被工业化带来的趋同性所侵蚀,小型相机的使用者们便开始致力于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个性。
 
法国摄影师拉蒂格的经历非同寻常,在他年仅7岁的时候,也就是1901年,家人给了他一台小型相机,终其一生他都在使用这台相机记录日常生活中出乎意料的瞬间。
 
他早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他的上流社会家庭成员的特殊爱好或癖好,他们所拥有的财富以及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让他们能够有兴趣尝试当时各种最新的发明和设备,小到电动剃须刀,大到汽车和飞行设备。
 
年轻的拉蒂格对线条、强烈对比和空间感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这从他1911年的作品《布洛涅森林大街》中就可以看出来,欧洲富人在“一战”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在画面中一览无遗,很多当时为画报工作的摄影师的作品也体现出欧洲富有阶层的生活状态

《布洛涅森林大街》(Avenue du Bois de Boulogne),1911年1月15日,银盐印相工艺,雅克·亨利·拉蒂格


其他一些摄影师则寻找特定的角度,来揭示不同社会阶层在着装和生活上的强烈对比,例如贺拉斯·W·尼科尔斯(Horace Nicholls)的作品《占卜师》。贺拉斯是一名职业摄影记者,他拍摄了大量“一战”前英国富人放纵的生活。

《占卜师》(Fortune Teller),1910年,银盐印相工艺,贺拉斯·W·尼科尔斯


有些摄影师则拍摄了不寻常的热闹场面,例如摄影师海因里希·齐勒(Heinrich zille)的作品《倒立者》,他原是一名平面艺术家,1900年前后在柏林地区从事艺术创作,把摄影当作辅助工具来记录柏林工人阶级的生活。

《倒立者》(Handstands),约1900年,银盐印相工艺,海因里希·齐勒


而美国摄影师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则寻求温柔、细腻的情感瞬间,同城市生活的冷漠和非人性形成鲜明对比,这在他的作品《终点站》和1890年他从德国返回纽约之后的作品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终点站》(The Terminal),纽约,1892年,凹版印相工艺,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


总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丰富的题材。而当题材多到开始被选择时,如何拍摄到兼具艺术和生活的街头摄影作品,已经成为检验优秀摄影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

条目注释

1、保罗·马丁(1864-1944),法国出生的英国摄影师,他开创了街头和夜景摄影的先河。

2、约翰·汤姆逊(1837-1921),英国人。他不是最早来中国摄影的西方人,但却是第一个最广泛拍摄并传播中国的西方摄影家,一本《中国与中国人》画册,更奠定了约翰·汤姆逊在世界摄影史上的地位,后人把他誉为摄影界的“马可·波罗”。

3、雅各布·里斯(1849-1914),美国摄影师,记者。

4、朱塞佩·普里莫利(1851-1927),意大利贵族,收藏家和摄影师。

5、雅克·亨利·拉蒂格(1894-1986),法国摄影师和画家,以赛车,飞机和巴黎女性时装模特的摄影而著名。

6、贺拉斯·W·尼科尔斯(1867-1941),法国摄影师。

7、海因里希·齐勒(1858-1929),德国插画家,漫画家,石版画家和摄影师。

8、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1864-1946),是一位身兼各派的全才摄影家。他早期曾是画意派摄影高手,后又成为纯粹主义摄影的倡导者和写实摄影的先驱者。作为摄影分离运动的先驱,他与一些艺术家积极向美国艺术界引进包括马蒂斯、毕加索在内的欧洲前卫艺术家,对美国现代艺术观念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摄影之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