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客观看待管理层减持:考验真知之时 分析思考企业多了,就不由得越发对市场和人性产生敬畏,谈这个话题...

 墨子语 2020-04-21

分析思考企业多了,就不由得越发对市场和人性产生敬畏,谈这个话题要从管理层减持说起。

在投资市场中,我们存在太多的认知缺陷和判断错误,所以,我们的人性才会不自觉更倾向去看人或意见领袖办事,而非格物致知,意见领袖或管理层的态度直接影响我们的判断,虽然他们很大一部分都是错的,但即便我们知道如此,还是会身受影响。

所以,当管理层或大股东减持时,很多人都会跟随一起卖出,因为这透露出的信号简直太直接不过:管理层都不看好了,那我们也跑吧。如果这时,你刚好读过一篇某大股东高位减持割韭菜这样一些文章的话,那相信你会更加坚决的卖出,说白了就是,管理层都不看好公司发展了,我又拿什么勇气去说服自己眼光比管理层都要强?

我了解过一些人,他们有一部分在长期持有中,之所以会减仓或卖出,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管理层减持,对于这个行为,我翻过不少教科书,基本都以利空来解释,而且编著这些书的皆是一些没有商业阅历的通过评职称熬出来的老教授,当然,有些韭菜就是从这里培养出来的。

那问题来了,应该如何看待管理层减持这件事呢?我觉得对这样的行为,能做到客观很不容易,至少不能一棍子打死,为何呢?因为商业世界错综复杂,管理层的眼光未必就是对的,别以为他们就能看的清未来的形势,错,有时他们更迷糊,正因如此,经营企业才被人们成为九死一生的一个行当,我们要清楚,管理层的眼光不一定是对的,这是从定性的角度去客观看待这件事。

接下来,说几个案例或自己的亲身体会,自经营酒厂期间,效益一般,后来合伙人出台了一款地方民俗酒,专门找人设计的商标名字等,我们以为会大卖,结果销量惨淡,市场压根就不感冒,后来在地方强突广告,在中秋节提价后,没成想居然销量大增,后来我也开始从现象结果中去找寻那个靶向逻辑,但说实话,从结果推逻辑容易,但由逻辑指导战略,很难,公司销量下滑,你还是会愁眉不展。

但事实上,如果你跟踪消费者购买的整个过程和环节,你推出的逻辑胜算会很大,但即便是如此,我们对下一年的利润增长依然是没谱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消费者心理一变,又被其他酒忽悠走了,更别说看未来五年十年了,身为经营者,这就是最真实的感触,所以,对于那些分析者动辄对未来十倍百倍的预测,大伙听听就好,千万别太入戏。

很多人经常让我推荐投资书单,我经常说的就是多看企业家传记,这是有原因的,它能让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内心对当下以及对未来的真实写照,我看企业家传记不下几百本,最大的帮助就是,对于之前过于神化的那些企业家,这些传记手把手告诉你,在企业艰难时期,没有哪个企业家不迷惘。

俞敏洪说他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马化腾自腾讯上市就开始陆续减持,也曾四处出售qq;

马斯克在面临倒闭时,怎么也没想到强大的中国制造帮他力挽狂澜;

五粮液管理层怎么也没想到它自认为很强大的战略会被茅台超越,在低谷时期,也曾错误的预估了未来高端白酒会走弱;

王石08年的拐点论和14年的顶点论也被市场无情打脸;

苏泊尔创始人苏增福在08年错误预期未来市场后,也开始将股权卖给seb……

这样的事多如牛毛,它告诉我们企业家犯错是常态,而进击力就是在试错中调整前进。

而市场就是市场,它不会因为某个分力的意志就改变自己的商业规则。

我跟很多大大小小的老板也都聊过,真正的企业家永远是危机感驱使的,而不是危机驱使的,为什么会有危机感,因为他不知道明年会怎么样,尤其在新模式产业,更是如此,这些企业家在企业困境期或者他觉得涨不动的时候,可能就会减持套现,这都很正常,但不代表他的眼光就是对的。

这里其实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感觉,一是外界在看到你的增长后,乐观有加,分析起来也觉得毫无压力,而管理层内部,则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虽然到了第二年,公司又获得了增长,但对于管理层而言,可能对于未来依然是一片模糊,我这么说不为过,相信每个做过企业的都会深有同感。

而市场就是市场,它会看业绩说话,很多时候,很多企业家都不相信,居然可以做到增长那么多年、发展那么大,这是他们不敢想象的,但市场就是市场,企业的战略就像一泓清泉,能流多远,只有市场给你验证,管理层都不一定能清楚的知道能流多远,他们负责把水放好,而我们很多善于思考的人,则可以从局外人的观察角色,来去思考分析这种战略的实施效果,以及可能要比管理层更清楚其产品在底层的受欢迎程度。

管理层在分析市场,而我们也是在分析市场,这时拼的就是眼光和独立思考能力,否则你跟着管理层加减持操作早就发家了。

况且企业的胜出,也存在幸存者偏差,一切都是后视镜去看教训找逻辑,失败的企业多了去了,管理层战略眼光真要全对,商业就不会有这么残酷的淘汰率,好好看看数据,你会发现,哪个坑在巅峰时都有增持,哪个大牛在落魄期都有减持,而且比例还不低。

比如对管理层而言,他们只知道销量增加了20%,但底层市场的真实反应,他们却不如咱们在底层市场研究的人要更清楚,比如某手机销量增长20%,对于公司而言,可能只知道数字增长了,但或许只有我们知道,你的舍友对它评价极低、不会再买,这是产品走弱的信号,亦或是这款手机让你的其他舍友都心动,这就是继续增长的强烈信号,这是管理层都感受不到的。

所以,这就是我们作为观察者和研究者应该有作为的地方,由此,研究企业的终极之路,都会落脚在研究市场上面。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叹市场的伟大与神秘、公平与慈悲,因为商业世界的很多东西,它不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而是遵循着属于商业世界的底层运行逻辑,包括对人性的融入。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忽视人性的强烈或强大主观意志,都会被神秘而伟大的市场所鞭挞,这也是所谓大公司不可能通吃全部品类的主要人性心智因素。

包括新浪微博对腾讯微博的人性博弈、陌陌跟微信的并存、千禾跟海天的心智定位的错位、拼多多对阿里巨头的突围,这一盘盘的商业大棋,让我无不感叹这如水般的市场,它会让每一种商业模式和战略都渗透进属于它们的市场蛋糕,由此,有神秘伟大的市场和难以逆从的人性在,这战略模式的结果它就在,而不是某些人说不在它就不在。

说到这,咱们也就明白了,管理层也好,我们投资者也罢,都是在分析市场、尊重市场、找寻市场的商业逻辑。

由此,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跟管理层在市场面前都是公平的,就如同前期在智库中谈五粮液时,说过的那样,曾经的管理层可以认为未来高端白酒会遭遇停滞而减持,但同时,我们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看法,去选择押宝看好高端的茅台,这就是市场的公平之处

当然,我们还要提防那些清仓式的减持,因为这样必然会影响管理层的战略执行力,也是必须要考量的,减持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独立的思考,我们只要站在市场这一队列里,那么我们的认知才会更客观,管理层减持之时,正是考验真知之时,拼的就是眼光。

因为通常情况下,有些管理层会低估战略带来的威力,从而减持,而有些管理层,则会高估进击劲所带来的乐观,低估战略失误对未来的硬性影响……
总之,无论企业,还是投资者,大家都是市场的臣子,到最后拼的就是看市场的眼光,我们要做的是,相信市场,敬畏人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