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源于古代科举考试,那是古代大多是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名姓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是各有千秋。
心系青梅竹马,被迫迎娶公主
——郑颢,历史上唯一可考的最伤情的驸马状元。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的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人。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郎被皇上看中了,非要把自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他爱的是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巴结掌权宦官,要来的状元爷
——裴思谦,脸皮最厚的状元。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就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士良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将他轰了出去。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费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见这位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幸亏有一个好身板
——王嗣宗,体格最棒的状元。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结果,王嗣宗得胜,获得状元。
说能考中就考中
——胡旦,最自信的状元。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招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个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写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马上吟诵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道:“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及第!”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纵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的,胡旦当属第一。
皇帝的儿子偷偷参加考试
——赵楷,身份最高的状元。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加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当年也曾偷偷参加科考,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状元仅仅当了二十天
——陈安,最悲惨的状元。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12人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本来是莫须有的事,可朱元璋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只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真是悲惨。
楷书工整给予加分
——史大成,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个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榜眼愿做他徒弟
——康海,最受人推崇的状元。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被鲁铎夺得,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绝对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遂将康海朱批为状元。
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自然有人不服康海的气。第二名孙清便是一个。他对众人说:“我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时,不禁叹服,便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为学生。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仰慕,纷纷争睹其风采。能与康海家沾上点边的,都引以为自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称:“康赞誉乃南京风水所出。”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可惜,如今已经无法找到那篇变今绝古的奇文了。
值班值出了殿试考题
——毕沅,最侥幸的状元。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次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4月26日的殿试。褚、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确实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说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褚、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