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感思

 秋实书馆4628 2020-04-21

      又到传统节日端午节了。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唐代文秀有《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于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自幼胸怀大志,勤奋好学,26岁便升至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起初他颇受楚怀王的信任,官至左徒时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是,楚怀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暗中接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设法阻止怀王采纳屈原的意见,并且用计使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最终被放逐到江南,郁郁不得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认为:“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愤然跳进滚滚江水,一生的思想与抱负付之东流,从此只有鱼儿与他作伴了。现在想起这件事,其实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以死来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洁,确实有些不值得。既然自己无力改变“举世皆浊”的世态,就应该傲然面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岂不更好!“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当年渔父的一首《沧浪歌》,虽隔了千年,却音犹在耳。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身处清世抑或浊世,都要刚直进取,要有一幅豁达的心胸。

      人生憾事斑斑,命运无常者十有八九。凡事如果一味地妥协,那么一代文人也只能吟唱出人间苦难的悲凉之音了。如果你的思想高洁,处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下,不妨曲高和寡,至少保留个人的发言权,即便不能“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千秋思念,万世传颂,亦能活得虎虎生威、有滋有味,这才不白活一回,不枉到人世走一遭。所以,死亡永远都不是最佳的选择,活着才是真正的勇者!

      所以,一个人即便是生不逢时、坎坷多难,也不必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对生活丧失信心;一定要坚持本色精神,绝不轻易言败,大胆地与天地抗争,锲而不舍地进取,走适合自己的路,把心胸放得更远更阔,把视野放到更大更远,即使脚下无船,只要心中有船,也可以在滔滔江河中畅快淋漓地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