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无知的人就越自信,智慧与自信成反比关系,这是为什么?

 无上科学信仰 2020-12-08

当我们与人交谈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一种人,他们的言谈举止透露出自己的无知,但是却能够侃侃而谈,他们的谈话显示出自己的无所不知,但我们清楚地知道,那都是错误的。

相信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这样的朋友,或者和这样的人交谈过,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人的呢?我问过很多的朋友,他们大多认为这些人是在故弄玄虚,明知自己的无知,却又要在众人面前逞能,以博得眼球。

这里,我可以要为这些人说句话了,他们绝对没有在故意逞强,甚至于他们也没有在撒谎,他们真的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他们认为自己所说的全都是正确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够参透的真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恰恰来源于无知。

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两位心理学家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在一篇报告中所提出的,他们通过研究发现,认知能力的不足会导致人们做出过高的自我评价。比如能力差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而且他们还无法正确认识到其它拥有此技能的人的技能水平,他们完全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不过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当一个能力不足的人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就可以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无知和错误,而自信的程度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显著降低。两位心理学家凭借着这篇报告斩获了2000年的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研究发现,人的自信程度会随着智慧的积累发生反复的波动,而所谓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做是知识与经验的集合。

自信的波动

在一个人近乎于完全无知的情况下,他的自信程度是最高的。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人都处于这一区域,而这一区域又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做愚昧山峰,处于愚昧山峰的人拥有绝对的自信,它们会鄙视、攻击、谩骂一切与他们观点不同的人。

而当这些人中的一小部分人开始学习的时候,他们开始由“不知道自己无知”进化到“知道自己无知”,此时他们的自信会急速下滑,跌入到一个低谷,很多处于这一区域的人会陷入绝望,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太渺小,渺小到找不着前进的方向。如果这个区域中的一小部分人能够鼓起勇气继续学习,那么他们会逐渐由“知道自己无知”跨入“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定智慧”的行列。此时他们的自信就开始回升了。

“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定智慧”的人的自信虽然在回升,但是远不及一无所知的人,所以你会看到,成就显著的人往往为人谦逊,他们并不是在装模作样,他们是真的知道自己的渺小以及世界的广博。

当然这还不是最终的境界,只有极少的人能够跨入最后一个境界,这个境界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了极高的智慧”,他们拥有智慧,却并不自觉,如果到达了这一境界,通常能够成为一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而他们的自信水平也能够与一无所知的人打成平手了,不过他们依然会受到位于愚昧山峰的人的鄙视、攻击和谩骂,不过他们并不会在意,更不会去理会,因为他们知道位于愚昧山峰的人的攻击并不是恶意的,他们是真的那么认为。

此前,在不经意间和一个亲友聊到了关于科学的话题,他一张嘴就提到了“爱因斯坦搞的什么相对论,就是骗人的”,于是我便没有再说什么,之后只是耐心地听他侃侃而谈。

他根本不知道如果没有相对论,现在的世界会有着怎样的不同,他甚至根本不知道相对论是怎么回事,但他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任何争论都会使人陷入泥潭,最终会被他们自信的洪流所裹挟。古希腊的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画了两个圆圈,一大一小,圆圈之内代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而圆圈之外则是未知的世界,知识越多,圆圈就越大,周长就越长,与未知的区域接触得也就越多,也就越能够了解自己的无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