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春秋左传研究》读书笔记三--(37)春秋初年鲁国之强
2020-04-21 | 阅:  转:  |  分享 
  
《春秋左传研究》读书笔记春秋左传研究(校注本)童书业著,童教英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一卷春秋史之部(37)春秋初年鲁国
之强--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已,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桓十三年)童案:此为鲁国国势之
极强。鲁在春秋初年本强,然在惠隐之际国交盖甚孤立。鲁在春秋前本为郑之敌国(见隐十一年传),“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隐元年)。郑
、齐在春秋前已为盟国,鲁与郑敌,自亦与齐不睦,则春秋之初鲁与齐、郑、宋三大国之国交皆不和。惠公之卒惟“卫侯来会葬”。隐公元年鲁求
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又求成于宋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与戎亦“盟于唐,复修戎好”。六年始与郑结好,同时“盟于艾,始平于齐也”至
是鲁、郑、齐之交合,与宋、卫等成为两“国际”集团矣。隐公十年,齐、鲁、郑伐宋,“公败宋师于菅”,取郜、防二邑,桓十三年又与纪、郑大
败齐、宋、卫、燕联军,终结“齐僖小伯”之局。庄九年鲁伐齐,纳子纠,虽因无备而为齐所败,然次年即大败齐师于长勺。又侵宋,齐、宋联军来
伐,鲁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次年,鲁又败宋师于晋。春秋初年,鲁祗一败于齐,而四败宋、两败齐、一败卫、燕。直至齐桓称霸前夕,鲁之
国势尚甚强,不亚于齐。又春秋初年鲁常侵杞邾、戎、莒等小国,而小国如曹、滕、薛、杞、纪、穀、邓、邾、郫、牟、葛、萧、鄯、州等亦常朝鲁
,纪且一度成为鲁之保护国。据此以观,鲁诚春秋初年一强国矣。故以郑庄之强,亦不能不竭力与鲁为好,合鲁之兵力、齐之地位,以破宋、卫、
陈、蔡之联盟。注释:西周初年,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周公辅佐武公,伯禽治鲁,鲁为同姓,齐为异姓,故鲁国势强于齐。而鲁推行“
变其俗,革其礼”齐推行“简其礼,从其俗”,鲁以“亲亲上恩”“尊尊亲亲”治国,齐国以“尊贤上功”“举贤而尚功”治国。《史记·鲁周公世
家》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太公亦封於齐
,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吕氏春秋·长见》载: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
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
亦必非吕氏也。”《淮南子·齐俗训》载: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
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注释:在齐、鲁之前,东夷占有胶东半岛,
周公三年东征时伐淮夷,占有奄地,迁其君薄姑(《竹书纪年》《史记·周本纪》),奄在今山东曲阜附近,薄姑在今山东淄博附近。时召公、周公
分陕而治,陕以东,以齐行征伐而威慑,以鲁行天子之礼而抚柔。《左传·僖公四年》载: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礼记·明堂位》载:孟春乘大路,载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
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礼记·明堂位》载:凡四代之器、服、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史记·鲁周公世家》载: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献花(0)
+1
(本文系意外之外9dv...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