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城士兵为何不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头?

 尚宫女史 2020-04-21

影视剧中的攻城战,常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攻城的士兵抬几架梯子,搭在城墙上,然后开始往上爬,结果城墙上面的士兵开始往下滚大石头或者射箭,阻止这些试图爬上城墙的敌人。

每每出现这样的场景,可能有不少观众朋友会纳闷:城墙上的那些士兵是不是傻?使劲晃动梯子或者直接推倒梯子不就完事了,谁也别想爬上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影视剧中出现的那些梯子实在和现实生活中用到的那种用来攀爬的木质梯子没有什么区别,看起来就很容易推到,一晃就不稳。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只要在城墙上安排一些大力士,等底下的敌人往上爬的时候,大力士使劲晃动梯子或者直接推到梯子,敌人就全部与地面亲密接触了。甚至梯子刚搭上城墙,就被扔了,敌人都来不及往上爬。

那这梯子还有什么用?说好的工程工具,这不就变成了送死神器了?如果真是这样损己利人的话,梯子是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的。其实这些都是影视剧造成的一种误区,历史上真正的云梯,那样式和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梯子是不一样的。

云梯的最初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的建筑鼻祖鲁班的发明,他为楚王造了云梯,目的是攻打宋国,想攻进宋国的都城,当然后来云梯造出来了,但是楚王在孟子的劝说下放弃了攻打宋国。

鲁班造的云梯准确来说应该是一个云梯车,算是战车的一种,它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底部有车轮,这个主要是为了便于移动;梯身很重,靠人力抬,最终依靠在城墙上;为了防止云梯被大力推倒,靠近城墙的顶部还有钩状物,用于钩住城墙。

这样的一个云梯车就牢牢地靠在城墙上了,守城士兵是不可能推倒或者晃动云梯的。这样造出来的云梯相当稳固,大大提高了士兵到达城墙上的几率。

当然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其实攻城战是一直存在的,一座城墙最薄弱的部分就是城门,所以攻城首先是攻城们,但也不能只攻城门,还要想方设法通过别的方式攻进城,比如通过城墙,怎么攀爬到城墙上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鲁班发明云梯之前,就已经有了云梯的类似物出现,比如钩援,就是一种带钩子的梯子,可以用来爬到城墙上去,《诗经》有云:“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这个时候的钩援看起来还比较粗糙,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就在钩援的基础上发明了云梯。云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攻城的效率。 不要看影视剧中的梯子好像很轻的样子,实际上云梯是很笨重的,移动很困难,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更加的稳固。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战争的升级,云梯也经过了很多的改革,比如唐朝时期的云梯与战国时期的云梯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唐朝宰相杜佑在《通典》中详细记载了唐朝时期的云梯:

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上立双牙,牙有检梯,节长丈二尺有四,桄桄相去有三尺……有上城梯,首冠双辘护,枕城而上,谓之飞云梯。

云梯底部是安装有六个轮子的底盘。梯身以一定的角度固定在底盘上,形成三角形结构,而在梯身之上还有上城梯,连接梯身和上城梯之间的是两个巨大的辘轳,可以让云梯上下滑动,这样就能找到最好的角度攀爬城墙。

这个与战国时期的云梯相比就有了很大的进步,战国时期的云梯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但是随着云梯的出现,与之对抗的东西和方法也都相继出现,城墙底到城墙上是有一段距离的,在这个攀爬的过程中,城墙上的人滚大石的话,还是能造成不小的伤亡的,所以云梯一直在改进。

唐朝时期的这个云梯,之所以有了上城梯,就是避免云梯与城墙过早接触,减少了很多架梯前的危险。但是推梯子的人其实还是很危险的,他们没有遮挡,很容易被攻击,所以到了宋朝时期,云梯进一步改善,底盘和唐朝时期是一样的,而底盘之上的则有所变化:

上立二梯,各长二丈余,中施转轴,车四面以生牛皮为屏蔽,内以人推进。

这就相当于是一个车子,人在生牛皮加固保护的屏蔽里面推云梯到达城墙底下,然后开始架云梯。宋朝时期的梯身有两部分,是折叠的形式的,能最大程度保护爬梯人员的安全,也能提高爬梯的成功率。

所以云梯这种笨重工具,推倒或者晃动是不可能的,根本就推不动,只能搞破坏,投石头或者别的武器来阻止敌人攀爬。不得不说,云梯的一步步改善就是科技进步的力量,当然到了明清时期,因为火器的出现,这种笨重的云梯实际上在战场上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也就逐渐被废弃了。

当然梯子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一直存在的,即便是在今天,它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