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湿在关节,重在祛湿通阳

 新用户27681511 2020-04-21

寒湿之邪乘虚而入,阻滞经络,流注关节、肌肉,致使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寒湿为阴邪,故四肢疼痛、沉重、乏力。中医认为,风寒湿合而为痹,造成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对于痹证,中医重在祛湿通络。 风寒湿邪是痹证的基本病因 感受风寒湿热外邪是痹证发病的常见病因,早在《黄帝内经·痹论》就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指出风寒湿邪为痹病的基本病因。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颈椎骨质增生、腰颈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痛风等,中医里均属于痹证。 气血闭阻不通,风寒湿三气交杂而壅塞经络,血气不行,故而痹。所以,痹证治疗重在宣通脉络,使气血运行通畅。 《黄帝内经》上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痹证治疗以通阳为主。通阳方法有很多,祛风除湿是通,温阳散寒是通,益气补血也是通。

四肢疼痛,关节沉重乏力,甚至周身不舒畅,这是湿邪侵犯人体导致的明显症状。 别让湿邪伤了关节 潮湿天气勿开窗通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潮湿侵袭地板,保持居住环境干爽。如果室内陆面已经潮湿甚至“冒水”,可以在地上铺一些硬纸板或旧衣服之类,既可吸水又可防滑,同时可以在居室内使用抽湿机进行除湿。

对于关节病的预防,每天最好用1个小时时间做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周身气血的流畅,通则不痛。 有明显湿重症状者,可尝试到正规的医疗场所拔火罐或做温针治疗。

可以在煲汤时适当加入一些健脾祛湿的药材,如薏米、茯苓、白术等;另外,在乍暖还寒、阴晴不定的季节应尤其注意保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