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系消费金融2019:分化加剧,科技为王

 ALECKWANG 2020-04-21
科技已经成为一些消费金融公司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由「轻金融」出品 作者:李静瑕

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2019年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多项指标高歌猛进,净利润增幅高达100%~1000%之际,也有一些公司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还在上演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建行、光大、平安等涌入,实力强劲的机构纷纷抢占地盘;另一方面,在零售金融受抑制的大背景下,高质量增长难度增加。
 
轻金融根据各家银行2019年报,全面盘点了银行系消费金融的经营业绩与背后驱动因素,以期从领先者的布局中找到行业的新启示

2019关键词:分化


在2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是绝对主力,由银行控股或参股的达19家(文中把银行控股、参股均按银行系消费金融统计),既包括国有行、股份行,也有不少城商行。

 
从发起主体看,六大行中目前仅中行、邮储银行分别成立了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持股比例分别为56%、71%,处于绝对控股状态。
 
而建行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已有一段时间筹划。“从中国银行业结构讲,大型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占比普遍偏低,我们将会扩大消费金融覆盖的范围。”
 
在股份行中,目前仅招行和兴业银行分别成立了招联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持股比例分别为50%和66%。2020年1月,光大银行持股60%的阳光消费金融也获得银保监会的筹建批复。
 
其余15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全为城商行,有6家持股比例在40%以下,而重庆银行、南京银行各自持有马上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仅15%的股权。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前的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分化”再合适不过。
 
一是股东分化。尽管行业规模约10万亿,但消费金融仅有25家获得牌照,银行系占主力。相比之下,参股消费金融的非银金融机构寥寥,互联网巨头仅有度小满一家。
 
二是资本实力分化。据轻金融统计,注册资本大于10亿元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有9家;注册资本最高的达40亿元,也有多家公司注册资本仅有3亿元。
 
三是业绩分化。截至2019年末,总资产超过300亿元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有5家,分别为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最大,达927亿元。
 
从营业收入看,10亿以上的有5家,招联消费金融是唯一一家营收在100亿元以上、净利润超过10亿的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
 
从净利润变化看,4家年报或中报业绩增幅超100%,也有2家负增长。两家在2019年净利润增幅超过100%的公司,分别为哈银消费金融和长银五八消费金融。
 
其中,哈银消费金融主要瞄准有循环特征的信用卡客群和有稳定收入的中产、白领等潜力人群。截至2019年末,管理资产总额112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13.4%。
 
成立仅三年的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贷款突破百亿,净利润2.10亿元;其定位为中低收入人群,具有“小、快、灵”的业务特点。

科技:差异化的核心


在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中,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以传统银行未覆盖的大众客群为主体,由线下营销团队开拓。

 
随着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消费金融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消费金融年度报告2019》就指出,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正在消费金融的资产获取、资金对接、用户体验等各环节渗透,有效解决了服务效率、风控水平、客户体验等痛点问题。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消费金融业务2019年技术资金投入预计达206.30亿元,其中前沿科技投入达137.6亿元。在前沿科技的各项技术中,云计算与大数据投入目前占比最高,人工智能投入在快速提升。
 
一些科技投入力度大的行业巨头,已经建立了自身的特色化、差异化优势,可以说,科技已经成为一些消费金融公司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首家以“互联网金融”为定位的消费金融公司,是招联消费金融。从其贷款余额结构来看,35岁以下占比超70%,贷款余额在2万元以下的客户占比75%,具有较强的普惠金融属性。
 
这家公司在成立初就完全依托互联网模式获客、经营,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员工人数比其他靠前的公司要少很多。究其原因,是已实现99%以上信贷审批自动化率,真正实现“秒级放贷”;95%以上客户服务由智能机器人客服完成。 

在招联消费金融之后,越来越多消费金融公司开始注重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不过,纯线上的消费金融模式,如何去下沉获客?
 
一方面,越来越多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加强与互联网合作。如在哈尔滨银行2019年年报中透露,哈银消费金融与度小满开展深度业务合作,并与京东、360、趣店等10余家平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中银消费金融也表示,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标准化授信流程、专业化风险管理、全方位客户服务专业业务受理平台,不断推进自动化审批作业能力,提升“获客”和“活客”效率。

另一方面,离不开股东的支持。如招联消费金融和股东联通创新推出的“沃信用分”,打造了一套KS值超过40的评分体系,应用到了多个业务场景中;另一股东招行,也把APP首页重要位置给招联消费金融作为产品入口。
 
对科技的运用程度使得行业分化加剧,在同行业线下展业模式遭遇瓶颈时,一些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近年来实现了加速超越。
 
据轻金融了解,截至2019年底,招联消费金融构建的“好期贷”、“信用付”两大产品体系累计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亿户,用五年以来的实践证明,科技让普惠金融更加行之有效。
 
当前,消费金融业务模式日渐成熟,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和银行、互联网等多方协作局面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头部机构开始对外输出系统能力。
 
比如,招联消费金融就致力于同业输出与创新,提供了一套覆盖授信、风控、交易的全业务流程和消费场景的解决方案,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风控管理、智慧职场四大领域取得多个同业合作案例。

互联网模式突围


目前,还有两大方面在制约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一是融资渠道受限,决定了普惠金融服务的空间;二是服务征信体系外的客群,需要很强的风控能力。

 
从融资渠道来看,头部机构与小公司间差异很大。

尤其是受制于监管部门对金融债券发行机构内控制度完善、资本充足率达标、近3年连续盈利等要求较高,国内获准发行金融债的消费金融公司并不多。目前仅有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及招联消费金融获批发行。

最近发行金融债的公司是招联消费金融:2020年1月和3月,先后发行两期20亿元金融债;2020年4月初发行的第三期30亿元金融债,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低至3.1%。

同时,截至目前,有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发行消费金融ABS资格,其中银行系占8家。


轻金融梳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近半年ABS发行利率发现,2019年11月苏宁消费金融ABS发行利率为4%,兴业消费金融ABS优先级与次优级发行利率分别为3.4%、3.75%;2020年以来捷信消费金融两期ABS发行利率则比前两家更高。

而就在近期,马上消费金融4月14日发行了17.05亿元的ABS,优先A档利率为3.5%,优先B档利率达3.98%。
 
对比上述产品不难发现,招联消费金融3.1%的金融债发行利率,是可比公司的最低水平,凸显了市场对其近五年来稳健经营、优良的盈利能力、互联网模式的高度认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该公司年化利率低至10%左右的背后,就有赖于比同行更低的融资成本。
 
当前,零售信贷的不良压力越来越大,风控压力骤增,消费金融机构的风控水平决定了能走多远。

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做法值得行业借鉴。以招联消费金融为例,一方面,招行在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打造数字化的客户信息共享平台,打通信用卡贷款和招联消费、对公业务的数字化,精准识别客户,借助这一平台其风控能力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公司自主打造的“风云”风控系统,实现了实时数据源毫秒级的高性能实时计算和每秒数万次事件的处理能力,把欺诈风险控制在千万分之五以内,即欺诈率达到0.005BP,远低同业平均水平。
 
这次疫情,让各类金融机构日渐认识到线上服务渠道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运用金融科技力量、加大线上化服务力度。率先建立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持牌机构,有望持续受益于线上消费金融需求的稳定增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