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语文带来的众生焦虑,如何破解?

 我要折腾 2020-04-21

文 陆九奇

这是一个让人倍感焦虑的时代。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为生活感到焦虑,年轻人为大城市的一套房而焦虑,中小学生的焦虑所在,无非是自己的学业。而在学业当中,这些年来凸显而出的“大语文”理念,则给许多人带来全新的焦虑。

■大语文概念提出

“大语文”理念强调的是,以课堂语文教学为轴心,向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去拓展,全面对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使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深化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其人文素养,最终实现“全人教育”“全人作文”等。

这一理念最终落在了“全人”教育上,走向了一种人文精神,摒弃了以往课堂教学时对各种语文材料做外科手术般的“肢解”,继而扬弃了语文教学中一贯侧重的工具化,体现出一种生命教育的思想和哲学。

■“大语文”概念的市场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众生焦虑”

然而不管什么理念,一旦市场化、产品服务化,一方面容易在资本运作下做大做强,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却又就容易走向复杂,产生凌乱的社会效果。所以,大语文的市场化,自然也会引发一些人的欢腾,另一些人的焦虑。

同时,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广度都做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文化的考查比重加大,学生整体阅读量加大,这也促使与K12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快速布局“大语文”项目,让“语文”这一学科,大踏步地加入了和重点培训学科之中。

语文这只大框,装了太多的东西进来

大语文的“大”包容了哪些内容?这是多年来针对大语文展开的谈论时,难以回避的问题。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许多人摒弃探讨,一股脑将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纳入“大语文”的范畴,从而让语文这一学科看起来变得没有边际。一个看似没有边际的学科,对一线语文教育、受教者(各年级学生)以及学生背后的家长们,产生了大量而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广泛性,也包括了众生焦虑。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至少导致了三个群体的焦虑:

①语文老师的焦虑:大语文怎么教?

许多老师表示,语文本来就不好教,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不少学生对此不够重视,不愿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和作文上。

②学生们的焦虑:大语文怎么学?

各种语文考试,不可能局限在教材上。大量阅读材料的出现,各种样式的作文题等,都是学生学习的苦恼。尤其随着学生进入初中和高中,考查的内容不可能是书本上现成的,语文知识给人以浩瀚无边的感觉,所以许多学生很焦虑、很苦恼:语文到底要怎么学才好呢?

语文之“大”,让人焦虑不堪

③家长们的焦虑:大语文是什么?怎么学,要不要报各种语文辅导班?

在学生的背后,是他们的家长。随着大语文概念的流行,社会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语文培训机构,给出的知识内容异常广泛,推荐阅读的书目大部分连家长自己都没读过,真不知道语文到底如何学,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成绩。

■到底什么是大语文?大语文都包括了什么呢?

大部分人来不及去思考、探究,搞不清楚“大语文”的基本范畴,就稀里糊涂地跟着社会的潮流走,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探究大语文的内涵,我们能发现:它确实给人以没有边际的感觉。大语文教育理念的提出者张孝纯先生,其本身的知识面异常丰富:

他对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艺理论、中国文学史等,都有着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对各个时期重要作家和作品都较为熟悉,作为燕京大学的高材生,他通晓英语和历史,使他在教学、写作方面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被同事们称之为“活词典”。另外,他还擅长朗读、书写、演讲、写作、绘画等,是教师队伍中的多面手。

如果我们回归到他的“大语文”理念,从源头去查看“大语文”的内涵,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所针对的是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突破以传授语文知识为目的,张孝纯先生提出了“一体两翼”的语文教学新结构,意在把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主张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教语文和教做人结合起来,发展语文素养,让传统的“听说读写”更有机结合起来。

后来,张国生老师在张孝纯的基础上,对大语文理念有了新的发展,他将“一体两翼”的整体结构具体化为三个课堂:

第一课堂是以培养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第二课堂以阅读为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课外活动;第三课堂是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语文教育条件,随机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说到底,“大语文”是以语文课堂为核心,同时向外部进行开拓和延展,进而“成全”语文在生命中的价值和意义。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主体即语文老师)更多需要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对其接受群体学生而言,不可过于复杂,应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兴趣激发。

■得语文者得天下?不过是经不起推敲的一个口号而已!

两三年来,高考语文改革增加了大量阅读,如果翻开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你能发现一个现象:以前高考语文的各种基础知识考查,已经融入到大量的阅读材料之中,开篇就是阅读!在阅读过后伴随几道题,可以说,语文考试已经变成了以“大量阅读”为前提的考查,阅读题设计的类型很广,既有科技文、论说文,也有文言文和当代散文、小说等,这让许多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感到痛苦。

社会上广泛传播的一段温儒敏教授的话语,大意是“未来的高考语文,要让15%的学生答不完题”,更是引发了许多家长的不满。虽然温儒敏教授一再辟谣,说:自己从没有说过要让15%的学生答不完题,只是强调说:如果你的阅读能力不强,你未来参加高考语文考试,你可能答不完题。但许多家长对增加阅读量本身并不满意,觉得这是考试部门在有意刁难学生。我相信温儒敏作为教材总主编、北大教授,绝不会以刁难学生为出发点。自然,这种不可改变的事实(阅读量增加),在体现语文之“大”的同时,也在加剧家长、学生和一部分语文老师的焦虑。

不少人已经喊出了“得语文者得天下”的口号,这可能是史上最强的语文学习口号,让一些语文老师感到很快乐,因为体现出语文的重要性,以及语文老师的重要性。但我们必须要理性认识这个口号!

这个口号的来历很清楚,每年高考结束,各省市第一名的成绩公布之后,你能发现:数理化英等成绩对他们而言,几乎能达到满分!而主要的差异就在语文,一名状元级的考生,常常是语文分数超过同龄人,才得到了第一名。这给人的印象是:省市第一名之间的竞争,主要是语文的竞争。

其实理性去看,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各种选拔考试的竞争是综合性的,没有其他学科的接近满分,是不可能荣获省市第一名的。但我们能说最后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是最有价值的一颗稻草吗?或者,你吃的第八个馒头之后很饱,是因为这第八个馒头才饱的吗?显然不是。我只能说,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想要在语文上拿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高考作文满分已经很难,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上拿到满分,更是难乎其难!

■语文的学习应该充分简化

对学生而言,语文的学习应该简化,简化到从两个角度去认识:一是语言,二是文学。前者是语文的工具性,后者是语文的人文性、文学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工具性,轻文学性,自然导致各种语文知识泛滥,汉语言的文字已经浩如烟海,常用的不过两三千的样子。到小学五年级结束,基本完成对常用汉字的认知,阅读的障碍基本扫除。即在五年级过后,完全掌握了汉语拼音这种工具的人,也可以看大量有拼音的书籍;同时还可以查字典。笔者还能清晰记得,在当年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总是各种各样的知识点,识字、组词、造句、病句、成语、熟语、关联词、句子成分、修辞、诗词名句等各种语文知识,仿佛置身在汉语的大海之中。

小学语文应重基础、重语文技能

其实,语文的工具性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通过反复的认知,完全可以掌握语文的基本工具,识字是其中的核心,其它的东西可以在阅读中逐步解决。我们不应在基础技能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如果一个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上述基础,却不能拥抱好的文学作品,是很难真正学好语文的。

一个人连学语文的兴致都失去了,是谈不上学好语文的。

■学语文,需要的只是一个突破

纵然语文给人以无边无际的感觉,但其实语文的学习,寻求一个突破就可以。

1.小学阶段,重点在基础技能上突破,真正掌握语文工具。适量阅读一些类型化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故事和儿童文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大部头的作品尝试阅读,有计划地加以阅读,但不要贪多,不要伤害对语文的兴趣。

2.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逐渐向大量阅读转向,通过不同类型的阅读寻找突破。能够形成这种突破的方向很多,如:

选择一个方向,保持兴趣,力争突破

①古典诗词、文言文的突破。反复阅读一些喜欢的唐诗、宋词、元曲等,通过一定的背诵、吟咏、誊抄等,为自己创造出一片诗词的天地。文言文方面可以集中学习《古文观止》,或《史记精选》等,朝着精通它们的方向发展。真正学有余力的孩子,才可以朝着一些喜欢的国学作品进发,最好不要盲目地展开各种国学的学习,每一种国学精品都富含深邃思想,值得大人、专家去探究,中小学生只能将它们作为一种学习材料,培养学习兴致是关键。

②中国古典文学的突破。包括古典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儒林外史》《拍案惊奇》,或一些戏剧名著如《牡丹亭》等,逐步养成自己的古典文学素养。

③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突破。现代文学可以精选鲁迅、老舍、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巴金等名家作品;当代文学可以精选余华、格非、贾平凹、莫言等人的小说、散文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④外国文学的突破。精选一些世界名著,如《复活》《简爱》《鲁滨孙漂流记》《红与黑》等进行研读,探究其内在美。

⑤传记文学的阅读和欣赏。传记是一种非虚构作品,阅读名人传记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形成良好的激励作用,帮助孩子形成高远的志向。

既然语文如此之大,没必要平均用力!找到突破口才是关键

以上几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出一定的选择,深度学习语文,其它方面的内容,可略作兼顾,有所涉猎,关键是拿出一定的精力,在某个方向上实现突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旦你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是可以将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快速转化到其它方面的,如果在起点上就平均用力,是很难实现突破,其结果,最大的可能是你的语文始终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只要你选定了某一条道路,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在语文这条路上收获很多的,读书切忌贪多,作为一名学生,要面对多个学科的学习,只有合理分配时间,才能不陷入到“大语文”的烟海之中,在我看来,大语文并不能、也不该脱离语文固有的内容,其本质不过是“语言课+文学课”,不值得我们过分焦虑。

参考文献:

《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思想与实践研究》.齐增会.2007年5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