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艺家︱刘镇洲:心塑大地,神游自然。

 TWOdpmb1g1fj3x 2020-04-22



陶艺家 第70期

刘镇洲 / 中国 台湾
刘镇洲自幼生长于新竹乡间,对大自然怀有一份特殊浓密的亲切感。藉着一抔陶土,将大自然浓缩其中,捕捉那份自然的优雅与舒畅。
因此他在作品的呈现形态上,收纳了山岳河川、云雾风雨以及各种物质现象。而在釉色处理上,保留了陶土的天然质感,还原朴质、含蓄、安静的泥土之美,以及散发来的丰富生命力。
1951年,刘镇洲出生在乌龙茶之乡新竹北埔,1978年自“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术工艺科毕业,期间受教于台湾现代陶艺大师吴毓棠。在校时与同窗陈新上、蔡尔平、庄惠芳共同创立了「陶轩」陶艺工作室,开始釉药试验及陶艺产品设计、开发和制作。
1980年赴日本京都艺术大学进修陶艺创作,返国后即任教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工艺设计系。1987年成立「方圆陶舍」陶艺工作室,1988年设立黑陶熏烧窑,1994年迁居淡水并成立「陶艺研究室」,曾获台湾”中国陶业学会“颁发的「陶艺贡献奖」。

刘镇洲


刘镇洲先生发表有陶艺相关论述70余篇,著作有《陶艺与生活》。先后举办了6次个展、30余次联展,作品被多个艺术馆、美术馆、基金会收藏,在台湾陶艺教育上具有重要贡献和影响。 
对于创作表现的主题,刘镇洲常选择绵延不绝的山峦,叙述超脱的胸怀与宽阔的气度,或以雄伟壮丽的山峰,表现坚忍不拔的气势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造形结构上,他常以单纯的弧线连接出造形轮廓,以微鼓的切面支撑出造形的量体,用以构筑作品厚实、饱满的内在精神与沉稳、平衡的外观形态。
思乡 Home Sick,2013
69*58*33 cm
郊游 Go Hiking,2013
38*64*42 cm
天光 The Light from The Sky,2011
56*54*29 cm
依恋 unwilling to leave, 2009
61.5*53.5*31 cm
他的雕塑作品的表面则尽可能保留大面积的土质粗犷质感,而与局部施釉的釉质块面形成对比,并藉以强调造形转折的光影效果,让作品在材质的微妙对映与光影营造中,呈现自然空间的丰富意境。
这种积极性的创作行为,不但使他在进行创作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也能让人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收获到这种创作的喜悦。
探秘,To visit mysterious palce, 2009
71*41*18.5 cm
月落西峰下 Moon and mountain,2009
70*53*20 cm
云顶,Top of the cloud, 2009
25*46.5*36 cm
前进  To go forward, 2008
68.5*31*22 cm
寻幽 To visit scenic spots,2008
57*54*26 cm
地景 Landscape,2008
15.5*37*22 cm
登高,To ascend heights, 2007
22*53*28 cm
沉思 To think deeply, 2007
50*30.5*27 cm
坚毅 Fortitude,2007
75*35*24 cm 
吉兆 Good symptom, 2007
61*33*24.5 cm
自信 Self-confidence, 2007
56*33*24.5 cm
苍穹 Skyline, 2007
41*62*28 cm
育 To cultivated,2006
28.5*24.5*8
盛 Heap up,2002
21*40*19 cm
象 Phenomenon,2002
47*25*25 cm
承 To receive,2002
32*24*20 cm
城市 City,1997
27*27*27 cm
起 Raise,1995
28*50*14 cm
藏 To store,1994
38*32*8 cm
顺 Smooth, 1993
29*44*9 cm
角 An angle, 1992
47*53*9.5 cm
近邻,Neighborhood
57*56*28.5 cm
柴山古道, Sidewalk in the field mountain, 2008
47*41*23 cm
憩,To rest,1995
28*29*11 cm
捷径,A short cut, 2008
52.5*40*26.5 cm

Thu.︱和陶艺家一起,探索黏土的无限可能
编辑︱百陶君  微信号︱gfxc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