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段子四十 | 云间韵致

 昵称35473260 2020-04-22

书法是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

《东方朔答客难》局部

点击下面绿色图标听语音 
四十 云间韵致 来自子曰斯文 08:35

      云间书派抗衡吴门书派,提出了上追晋唐的书学主张,代表人物董其昌。

      朋友们大家好听段子学书法现在开讲上次我们讲了吴门风流,今天我们要讲云间韵致》。

      云间是个地名,就是今天上海市的松江县的古称。明代的松江,前期有二沈的台阁体,沈度沈粲他们活跃于宫廷,中期有张弼、陆深,也是名重当时,后期莫如中、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矗立书坛,这就基本形成了“云间书派”。

      '云间书派'起初只是一个松散的地域性的群体,后期其流派概念完全明确。先是莫如中、莫是龙父子俩,他们两人被董其昌比作是王羲之和王献之。莫如中是董其昌的老师,莫是龙和董其昌一起就跟着莫如中学书法。莫如中最早提出了主张,他打破赵孟頫自元以来的笼罩,以及明中期吴门书派对于文徵明的盲目崇拜,直接上溯到魏晋寻求古法,莫如中的书法比较沉稳,莫是龙的书风是比较激越,但是真正能代表云间书派的人物则是董其昌。

      董其昌这个人,既会做官,又会做书。他官至礼部尚书,相当大的官,他的文化修养比较全面,集画家、收藏家、鉴定家、文学家、书法家于一身。董其昌是精于人事,他在仕途上三进三退,腾挪闪跃,非常得意。35岁走上仕途,80岁告老还乡,这期间亦官亦隐,既营造了谦逊超迈的形象,又攀上了权势的巅峰。董其昌的书法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淡、秀、润、韵。淡秀润韵,其中“韵”就是晋尚韵的韵,这就说明他是传承了晋代的书风,而“淡”指的是墨色淡。

      其实他是一个著名的画家,对于水墨的应用有很深的造诣,所以他用画法入书法。关于学书临帖,董其昌有一句名言,他说“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说得很绝对。他认为“临古”就是要不遗余力的挖掘古人用笔的技巧和结构的规律,精心临习,以求肖似,要学得很像。一般都提倡“初学者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一家”这样的说法,而董其昌则不然,他一开始就转益多师,最初学书三年,他就换了数个书家和数个字贴,这是他个人的一种特殊做法。

      也正是因为他转益多师,所以他的书法就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风格,而又自成一体。他的书风可以描述为飘逸空灵、风华自足。从他各体的代表书法来看,他的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他用笔非常精到,保持正风,少有偃笔,浊滞之笔;还可以看到的是他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他的用墨更是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所以可以说董其昌是集古法之大成,他“六体八法”无所不精。

      董其昌信佛,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特色。他深通禅宗渐修与顿悟的道理,讲究以禅入书。我们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很浓郁的禅意,而且论书,他的基本思想也是叫以禅喻书,比喻的喻,以禅来喻书。他的书论中间多次阐述了顿悟在书法中间的重要作用。其实董其昌的人生,不论是为官还是做书,都是在应用禅宗的思想,这是他的法宝,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在历代书法研究体悟中,董其昌在书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思想,说是“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样一种书法的史观,这就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以后又经过冯班、梁谳等人的演绎,影响深远。我们的书法段子里的基本思想,也就是从董其昌这种思想理论而来的。

明 董其昌 行书 《东方朔答客难》局部

      云间书派的观念,其实就是针对吴门书派而起的,与吴门书派抗衡的主力就是董其昌。云间书派倡导取法“二王”本原,摒弃了明代对于赵孟頫的崇拜,因为只有突破赵氏的笼罩,才能开出新境界。云间书派对于书坛的影响比吴门书派要长,所以等于战胜了吴门书派。

      云间书派以韵致见长,其中一个细节值得一提的就是具体表现形式上以立轴的格式来表现,将连绵草书在立轴中尽情发挥,这是他们的一个创新。

      纵观书法史,我们会发现,每一代的学书人都是推翻前代,回到古代,尤其是回到“二王”,以此来寻找力量,创造新的境界。这种现象揭示了书法发展的规律,也为我们透露了学书的路径方法,值得我们深思。

      好,今天这个话题我们就讲到这儿,听段子,学书法,我们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