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灸法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2020-04-22 | 阅:  转:  |  分享 
  
灸法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灸法操作

1、灸法总论:

灸法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比较多,但在实践技能第二站的考试中,考点主要集中在艾柱灸的间接灸和艾条灸的悬起灸。这是复习的重点。在灸法内容的复习中,首先要分清每个灸法的大概类别和内容,这样就容易多了。

艾灸主要分两大类:艾柱灸和艾条灸。这两类的划分,是用于灸法的材料的不同。

艾柱灸用的是圆锥形的艾柱(小的如麦粒,大的象半截橄榄,每灸一个,叫做一壮)。直接把艾柱放在皮肤上灸,就是直接灸;艾柱和皮肤之间放上姜片、蒜片等,就是间接灸。间接灸的功效,取决于所放的隔热物的药性。

艾条灸用的是长条形的艾卷(也就是现在药店所售的艾条),艾条和皮肤保持距离的灸法,就是悬起灸。其中,温和灸是保持艾条不动;雀啄灸是艾条和皮肤的垂直距离上忽近忽远;回旋灸是艾条和皮肤的垂直距离不变,而在等距离的水平面上回旋运动。

实按灸主要是指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艾条中添加的药物不同,其操作基本相同,都是点燃后隔布包裹直按腧穴或患处,所以称之为实按灸。因外形也是长形艾卷,所以也归到艾条灸的类别。

温针灸是针刺和艾灸合用,针刺留针后,在针柄挂一个2厘米左右艾条施灸。

温灸器灸实际就是温和灸,只是用器具代替了手持艾条的作用。

其他灸法,就是指形式还是艾灸的形式,但改用不同药物代替艾柱或艾条刺激腧穴或皮肤,起到相应的药效。实践技能考试中一般不涉及。



艾灸

艾柱灸 直接灸 瘢痕灸无瘢痕灸 间接灸 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

艾条灸 悬起灸 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实按灸 太乙针灸雷火针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其他灸法 灯火灸 灯心草 天灸 白芥子灸蒜泥灸斑蝥灸 附:灸法分类表:



2、艾柱灸

(1)隔姜灸:

操作: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为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

操作: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施灸腧穴及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3)隔盐灸:

操作: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

操作: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



3、艾条灸

(1)温和灸:

操作: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

操作: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3)回旋灸:

操作: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作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附:灸法功用汇总表:



灸法种类 适应范围 艾柱灸 直接灸 瘢痕灸 治疗哮喘、肺痨、瘰疬等慢性顽疾。-涂大蒜 无瘢痕灸 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等-涂凡士林 间接灸 隔姜灸 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湿痹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隔蒜灸 瘰疬,肺痨,初起肿疡等;清热解毒,杀虫。 隔盐灸 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回阳救逆,固脱。连续施灸 隔附子饼灸 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和疮疡不敛等;温补肾阳。 艾条灸 温和灸 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应用。多用于灸治慢性病证。 雀啄灸(回旋灸同) 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应用。多用于急性病证。 注意事项

施灸过程中如感觉太热,可适当将艾条抬高散热;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凡属实热症,阴虚发热者不宜用艾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施灸。中医提倡冬病夏治,虽然艾灸一年四季都适用,但在三伏天做效果最好。

艾灸的注意事项

1、施灸后当天需避风寒,保持情绪平稳,饮食素淡为宜,切忌生冷厚味。

2、大饥大饱、劳累醉酒、情绪不宁时不宜施灸。

3、施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施灸后,要喝比平常量多的温开水(不能喝冰水),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5、施灸后,会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还会起红疹、水疱,有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施灸,很快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若症状持续,可至医院专科处理。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