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违背“盟约”,推广一个治瘟疫的方子,救人无数

 白乙笑谈馆 2020-04-22

瘟疫,来无影,去无踪,是人类的天敌,谈起让人色变。在古代,抗瘟疫的方法主要靠传统中医。由于瘟疫至今仍让现代医学感到棘手,甚至束手无策,传统中医单靠几味简单的中草药方子,真的会有疗效吗?那些不信传统中医、甚至闭着眼反对的人,恐怕会深表怀疑。

但据史籍记载,各朝代伴随着战乱、饥荒,甚至在太平盛世,几乎都发生过瘟疫,且都不泛有效治愈的例子。比如在宋代,就有一个治瘟疫的药方曾一度“天下通行”,救人无数。这药方叫“圣散子”,是同样精通中医的北宋文豪苏轼提供的。

苏轼精研中医,常亲自上山采药,开药方为民治病。他的中医著述颇多,在传统医学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自成一家。不过这“圣散子”却不是他所研发,而是从一个叫巢谷的人手中苦求而得。据苏轼在《圣散子序》中说,这方子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得这方子的巢谷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传;他将这方子“秘借”给苏轼时,曾让苏轼“指江水为盟”,不能传给他人。

苏轼对中医的态度非常严谨,获得药方,也不会轻信,“必目睹其验”,“始著于篇”。也就是说,为检验药方的疗效,他所使用的,其实就是现代西医的实证法。

他曾在《东坡志林·记与欧公语》中记述了一件关于疗效验证的趣事:有人坐船遇大风,惊恐害怕生病了,医生在被舵工手汗浸透多年的舵把上用刀刮下一些碎屑,伴以丹砂、茯神之类,泡水给他喝,病就痊愈了。欧阳修说:“初看似儿戏,有时验证却有效,这应不易招致责难吧。”苏轼回答:“将笔墨烧成灰给学生喝,就能治愚蠢和懒学毛病吗?推而广之,那喝伯夷(清廉之士)的洗手水,就可治贪;吃比干(忠臣)的剩饭菜,就不会谄媚;舔樊哙(勇士)的盾牌,就可医好胆怯;嗅西施(美女)的耳环,就可治好天生的丑恶啦。”

一向严谨的苏轼,显然并不认可这种“看似儿戏”的验证方式,但欧阳修是提携他的长辈,他也不好直言反驳。好在欧阳修听了他一番话,也大笑起来,应是也意识到这种验证法的荒谬。

得到“圣散子”的苏轼,大概是在被贬黄州时验证药方的。据他在《圣散子序》中称,“谪居黄州,比年时疫,合此药散之,所活不可胜数……”后来他又被贬至杭州,逢“大旱,饥疫并作”。他除了“请于朝”,采取多种措施救“饥者”外,还用“圣散子”作药剂医治瘟疫;且还自己捐钱建造“病坊”,集中救治病人。据《宋史·苏轼列传》记载:“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经他多次验证,据说“圣散子”有类似《千金方·三建散》“无所不治”的疗效。因而,以“济世活人”、“推广仁民之道”为己任的苏轼,决定违背盟约,推广药方,造福于民。他将药方传给当时的名医庞安时,通过庞安时将药方传之于世。

古代之人多重诚信,守誓约,苏轼不惜自毁信誉,违约将“圣散子”广传于世,恰正说明他有大仁之心,甘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当然,他为给巢谷一个交代,专门为他立传,从而“使巢君之名,与此方同不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