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十九首》第十五首《生年不满百》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生年不满百


        [昭明文选·东汉·五言诗】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作品介绍]

《生年不满百》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感慨人生苦短,劝人通达世事,及时行乐,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并讽刺了那些贪图富贵者不懂得领悟人生的愚昧无知,同时也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诗的前四句极言人生短暂,主张人应当及时行乐;后六句进一步游乐人生中的三种主张:要及时、不惜费、不要企慕神仙。全诗思路清楚,层层推进;对比明确,达意深刻;用典恰当,意蕴深厚。

《生年不满百》整首诗充满了对人世欢乐的追求留恋,甚至还指斥企慕神仙(王子乔)的虚妄。

      [注释]

  1.  ⑴千岁忧:指很深的忧虑。千岁,多年,时间很长。

    ⑵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秉,本义为禾把、禾束,引申为动词,意为手拿着、手持。

    ⑶来兹:就是“来年”。因为草生一年一次,所以训“兹”为“年”,这是引申义。

    ⑷费:费用,指钱财。

    ⑸嗤:讥笑,嘲笑,此处指轻蔑的笑。

    ⑹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⑺期:本义为约会、约定,这里引申为等待。

  [译文]

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却常常怀有千万年的忧愁。

及时行乐却怨白昼短黑夜长,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要及时,时不我与又怎可等到来年?

愚笨的人锱铢必较吝啬守财,死时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

像王子乔那样驾鹤升天成仙,这样的事情难以期待成真。

赏析

这首诗,和《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两篇用意略同。诗中强调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因生活的苦闷。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传统的观念,都会在怀疑的目光中轰然倒塌。这首诗集以松快的旷达之语,给世间的两类追求者,兜头浇了一桶冷水。

首先是对吝啬聚财的“惜费”者的嘲讽,它几乎占了全诗的主要篇幅。这类人正如《诗经·唐风》“山有枢”一诗所讥刺的:“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穿裹着);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只管苦苦地聚敛财货,就不知道及时享受。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这在诗人看来,简直愚蠢可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纵然人能活上百年,也只能为子孙怀忧百岁,这是连小孩都明白的常识;何况还未必活得了百年,偏偏想忧及“千岁”,真是愚不可及。开篇落笔,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者的可笑情态,真是妙不可言。接着两句更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放情游乐也。把生命的白昼,尽数沉浸在放情游乐之中,已够耸人听闻的了,诗人却还“苦”于白昼太“短”,竟异想天开,劝人把夜晚的卧息时间,也都用来行乐,真亏他想得出来。夜晚黑灯瞎火,就怕败了游兴。诗人却早备良策:那就干脆手持烛火而游!——把放情行乐之思,表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惭,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至于那些孜孜追索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听了更要瞠目咋舌。这些是被后世诗论家叹为“奇情奇想,笔势峥嵘”的开篇四句(方东树《昭昧詹言》)。它们一反一正,把终生忧虑与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

诗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这样的放荡之思,必会遭到世俗的非议。也并非不想享受,只是他们常抱着“苦尽甘来”的哲学,把人生有限的享乐,推延到遥远的未来。诗人则断然否定这种哲学:想要行乐就得“及时”,不能总等待来年。诗中没有说为何不能等待来年,其弦外之音,却让《古诗十九首》的另一首点着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谁也不知道“来兹”不会有个三长两短,突然成了“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的“陈死人”(《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那时再思享乐,已经晚了。这就是在诗人世间“及时”行乐的旷达之语后面,所包含着的许多人生的痛苦体验。从这一点看,“惜费”者的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着为子孙攒点财物,便显得格外愚蠢了。因为他们生时的“惜费”,无非养育了一批游手好闲的子孙。当这些不肖子孙挥霍无度之际.不可能会感激祖上的积德。也许他们倒会在背底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二句,正如方廷珪所说:“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文选集成》)。其嘲讽辞气之尖刻,确有对愚者的“唤醒醉梦”之力。

全诗抒写至此,笔锋始终还都针对着“惜费”者。只是到了结尾,才突然“倒卷反掉”,指向了人世的另一类追求:仰慕成仙者。对于神仙的企羡,从秦始皇到汉武帝,都干过许多蠢事。就是汉代的平民,也津津乐道于王子乔被神秘道士接上嵩山、终于乘鹤成仙的传说。在汉乐府中,因此留下了“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下游来,王子乔”的热切呼唤。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见《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所以,对于那些还在做着这类“成仙”梦的人,诗人便无须多费笔墨,只是借着嘲讽“惜费”者的余势,顺手一击,便就收束:“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结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但诗人之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即朱筠《古诗十九首说》指出的:“仙不可学,愈知愚费之不可惜矣”。只轻轻一击,即使慕仙者为之颈凉,又照应了前文“为乐当及时”之意:收结也依然是旷达而巧妙的。

这样一首以放浪之语抒写“及时行乐”的奇思奇情之作,似乎确可将许多人们的人生迷梦“唤醒”;有些研究者因此将这类诗作,视为汉代“人性觉醒”的标志。但仔细想来,“常怀千岁忧”的“惜费”者固然愚蠢;但要说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及时满足一已的纵情享乐,恐怕也未必是一种清醒的人生态度。实际上,这种态度,大抵是对于汉末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的苦闷生活的无力抗议。从毫无出路的下层人来说,又不过是从许多迷梦(诸如“功业”、“名利”之类)中醒来后,所做的又一个迷梦而已——他们不可能真能过上“被服纨与素”、“何不秉烛游”的享乐生活。所以,与其说这类诗表现了“人性之觉醒”,不如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佚名

赏析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题解】:这是一首抒写东汉末年失意的文人感慨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的诗。
 
       【赏析】:全诗共十句,可分作两层。

 第一层(1-4句),写诗人极言人生短暂,主张人应当及时行乐。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首句便以嘲弄的口吻,揭示出人生中一种荒谬的现象:人生在世难活百年,可有的人却常常为千年后的事情而忧愁。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昼短苦夜长":即苦昼短夜长。苦,苦恼。“秉”:作“持”、“拿”讲。三、四句写诗人表明自已的人生态度:要抓紧时间,夜以继日地及时行乐。诗人认为人生不过短暂百年,而在这短暂的百年之中,又嫌白天太过于短暂了,而夜晚又太漫长了,因此,他主张人不仅要在白天纵情游乐,享受人生;而且还应当点着蜡烛照明,在夜晚也要继续作乐才行。

第二层(5-10句),进一步写诗人游乐人生中的三种主张:要及时、不惜费、不要企慕神仙。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来兹”:来年。兹,本义指新生之草,草一年一生,故又引申为年。在对待人生享乐问题上,可能有的人认为趁现在年富力强时多辛苦点,多积攒些财富,待以后苦尽甜来,才慢慢地去享受人生吧。而诗人则认为人生既然苦短,百年时间转瞬即逝。“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一个人活在世上,谁个也难保长命百岁,说不定那天你就呜呼哀哉了。因此,人之行乐要及时抓紧进行才行。千万不要推脱延宕,把享乐的希望寄托在虚幻的未来。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费”:费用,指钱财。 “嗤”:轻蔑的笑。在对待人生享乐问题上,有的人却终日汲汲无欢,吝惜钱财,象守财奴一样死守着钱财,不愿享乐消费。诗人认为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也是愚蠢而不可取的,而且这样的人也决不会受到后世人们的尊敬,反而还会受到后世人们的嘲笑。其言外之意,可以看出,诗人是主张人不仅行乐要及时,而且在享乐中还不要吝惜钱财,要纵情享乐人生才是。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王子乔”:古代传说中著名的仙人之一。据刘向《列仙传》载:“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仙去”。 “等期”:等,同也。期,待也。等期,指同王子乔一样成为仙人这样的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的。最后两句,诗人又进一步揭示出另外一种人生追求也是虚幻而不可期待的。有的人企慕得道成仙,妄图因此而长生不老。而诗人则明确地指出,王子乔得道仙之事只不过是传说而己,现实之中这样的事是绝不可能期待的。既然人生不满百年,而企图象王子乔一样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又是一件现实中决不可能实现的事,那么人就更应当不要吝钱财,抓紧时间及时纵情行乐才是。

这首诗开篇四句,诗人便揭示出忧虑人生与游乐人生两种鲜明对立的人生态度,并从中阐明自已的人生主张:人生短暂,人应当及时行乐。接着又从人之为乐:要及时、不要吝惜钱财、不要企慕得道成仙三个方面予以进一步强化说明。

对这首诗评价,长期以来一直为人所诟病,认为它是消极颓废之作。近年来又有研究者认为它体现了汉代知识分子对人性的觉醒,对人生命价值的肯定,因而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认为在乱象横生,社会昏暗的东汉末年,广大知识分子企图通过仕宦之途改变人生命运之路无望,在无奈失望之余,难免反思人生,认识到人个体生命价值之可贵。因而生发出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的主张和感慨,这应该是无可厚非的。而且诗人的这种态度,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一绝望、苦闷生活的一种无力抗议,是诗人以一种貌似旷达狂放之思绪,来表现内心中对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佚名

赏析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是一首东汉的五言诗,作者未知。本诗劝人通达世事,及时行乐,不必为那些毫无益处的事而日夜烦忧,并讽刺了那些贪图富贵者不懂得领悟人生的愚昧无知。

从全诗来看,这首诗以松快的旷达之语,对世间的两类追求者予以嘲讽。首先是吝啬钱财的“惜费”者的嘲讽,这类人只管苦苦地聚敛财富,就不知道及时享受,他们所忧虑的无非是子孙后代的生计,真是愚不可及。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两句是说,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常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

生年不足百岁,却愚蠢到怀千岁之忧。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者的可笑情态。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秉:持,拿。秉烛游:指长夜之游。这两句是说,既然老是埋怨白天短暂,黑夜是如此的漫长,哪么为什么不拿着蜡烛在夜间欢乐游玩呢?

这里的游乐,与那种酒池肉林、歌舞升平的的穷奢极欲有本质的不同,是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把酒言诗,忘却失意不得志之情一种积极健康的享受生活之乐。这种乐是建立在热爱生活基础之上的,是旷达狂放之思。把放情行乐之思,表现得如此赤裸而大言不惭,这不仅在汉代诗坛上,就是在整个古代诗歌史上,恐怕都算得上惊世骇俗之音了。至于那些孜孜追求于藏金窑银的守财奴,听了更要瞠目结舌。

开篇四句,笔势峥嵘,奇情奇想,他们一反一正,把终身忧虑和放情游乐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对立起来。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来兹:来年。这两句是说,人生要及时行了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

诗人似乎早就料到,鼓吹及时行乐的主张,会遭到传统的小农世俗社会的非议,他们并非不想享受,只是他们顾虑太多,长抱着“苦尽甘来”的哲学,把人生有限的享乐,延宕到遥远的不可知的未来,诗人断然否定这种哲学,其原因也是很清楚的,因为人生是有限的。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费:费用。惜费:吝啬钱财。嗤:轻蔑的笑。这两句是说,那些终日汲汲无欢,只想给子孙积攒财物是愚不可及的,不肖子孙只会嗤笑他们不会享受。

诗人指出,吝啬财物者,他们生时的惜费,无非培养了一批游手好闲的子孙,当这些子孙们挥霍无度之际,不可能会感谢祖上的积德,也许他们倒会在背地里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这两句,正如方廷珪所说“直以一杯冷水,浇财奴之背”(《文选集成》)。其嘲讽语气的尖刻,确有对愚者“唤醒醉梦”之力。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王子乔:古代传说中著名仙人之一。据刘向《列仙传》记载:“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仙去。”等:同。期:期待。等期:指同王子乔一样成为仙人这样的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的。这两句是说,像王子乔一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

这结束语在全诗似乎逸出了主旨,一下子岔到了仙人身上,对世间的另一类梦想成仙的追求者进行了嘲讽。但是诗人本意,其实还在唤醒那些惜费者,指出仙不可学,只轻轻一击,就使慕仙者泼了一盆凉水,又照应了全文及时行乐之意,收结仍然是旷达和巧妙的。

佚名

赏析

        

从全诗来看,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对世间的两类追求者予以嘲讽。

首先是吝啬聚财“惜费”者,生年不足百岁,却愚蠢到怀千岁忧,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者的可笑情态。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文中的“游”与后文所提到的“为乐当及时”的“乐”都与常人理解的有异意,游及乐并不是那种酒肉池林,歌舞升平的放纵肉欲,是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把酒言诗,忘却失意不得志之情殇的一种积极健康的享受生活之乐。这种乐也是建立在热爱生活基础之上,更是以旷达狂放之思,表现了人生毫无出路的痛苦。

只要看一看文人稍有出路的建安时代,这种及时行乐的吟叹,很快又为悯伤民生疾苦、及时建功立业的慷慨之音所取代,就可以明白这一点。其实是对仰慕成仙者的嘲讽。但这种得遇神仙的期待,到了苦闷的汉末,也终于被发现只是一场空梦。

佚名

赏析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面对的,是怎样超越死亡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东亚地区有着自己的思考。

  所谓“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我们身边的世界,在古代中国人眼中,是一个“运转无息,天地密移”的世界,一个刚柔相推,阴阳相接,乐极生悲、剥极必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生则必有死,一如万事万物无不在变换迁流。而能够依靠来超越死亡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文化与精神的不朽。

佛教文化传入之前,传统的中国人基本沿着两条路径试图超越生命的时间界限。一条是超越现实的升仙之路,成为神仙后就可以完全超越时间的束缚。历史上走这条路的人多得很。秦始皇遣方士入海觅仙药,魏晋的竹林之下也多有服食药石以求神仙者。惜乎“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尽管人们耳朵里听到过很多白日飞升的佳话,但仙人异界,毕竟成仙之事在现实中很难证明。另一条则立足于现实世界,追求不朽的声名。一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叔孙豹所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依靠立德、立功、立言,人就可以越肉体生命的局限,获得“虽久不废”永恒的精神生命而不朽。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超越生死的名声足以让人死而不亡。明白这一点,就明白为什么孔子会说君子惧没世而名不称。

在古代中国,文章也一直被看成是可以超越死亡的存在。与升仙相比,很明显这条路径更有可操作性。有了“虽久不废”的三种不朽,就有了超越生命局限性的可能。三不朽之中,和立德立功相比,立言所需要的条件最低。所以,文章之道,在古代的地位高得很。

佚名

《生年不满百》   [昭明文选·东汉五言诗]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
        昼短夜苦长二句:“秉”,执也。“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
        来兹:因为草生一年一次,所以训“兹”为“年”,这是引申义。“来兹”,就是“来年”。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整天不快乐的人,只想为子孙积攒财富的人,就显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孙也只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
        费:费用,指钱财。嗤:轻蔑的笑。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
        仙人王子乔二句:“王子乔”,古代传说中著名的仙人之一。“期”,待也,指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

生年不满百》还是一首关于人生观、生死观的哲理诗。但侧重于提倡及时行乐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

起首第一句就是嘲讽的话。诗人嘲笑某些人“杞人忧天”、“替后代担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

与上句对比,提倡及时行乐。

诗文首两句,也是本诗的诗眼,更是本诗最闻名的两句诗文。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

对本诗中心思想“及时行乐”的明确阐述。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愚蠢的人啦,只想着为子孙多积攒点钱财,(却料不到)后代子孙也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

这一句诗文,借用后代不肖子孙的角度来嘲笑诗人所抨击的只顾赚钱不会享乐的愚者行为。

这一句其实是在说,后代子孙如果不肖,整天花天酒地,也就枉费了祖先的一片苦心了。那为什么还钱不肯花呢?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

也是嘲讽句。幻想成为神仙?那始终只是存在神话传说里。

这后两句,诗人嘲讽和反对了两种偏颇的人生观:一是惜费;二是向往成仙。

联系到东汉末年连年军阀混战,社会乱象。有良知的士子面对黑暗朝政即束手无策也无能为力,本诗也含有诸如诗人这样的士子面对朝政和个人前途都没有出路的忧愁和痛苦,只能转而个人的及时行乐,自我逍遥了。

生年不满百一首抒写东汉末年失意的文人感慨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的诗。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古风泊客》第一辑《文言文经典》

《古风泊客》第二辑《诗经》

《古风泊客》第三辑《楚辞》

《古风泊客》第四辑《乐府诗集》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作者:佚名

编订:萧统

成书时间:南朝梁代

《古风泊客》第五辑《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15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