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脾湿肝郁,胆胃气逆,木郁克土,感受不正之气 2 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而运迟。 情志不遂而伤肝,肝气郁滞而化热。 脾湿肝郁,胆胃不和,湿热内蕴,易感外邪。 此时湿热较轻,故不发黄。 土湿木郁,肝气不舒,横冲胁肋,故胁痛。 脾湿肝郁,故脘腹胀满,倦怠无力,心烦易怒。 肝木郁滞,化热伤脾,移于膀胱,故小便黄少不利。 脾湿肝郁,胆胃不降,故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胸胁胀满。 胆胃上逆,相火上扰,故口苦口臭,头晕目眩。 脾湿肝郁,胆胃不降,故脉细濡,稍弦,关寸较大,或右脉偏弦,舌苔白腻 3 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清肺理气,化瘀止痛 4 茯苓 泽泻 草豆蔻 瓜蒌 半夏 白芍 丹皮 制首乌 佛手 郁金 川楝子 元胡 泽兰 5 a上热重,去制首乌,加黄芩 b肺气壅滞,胸闷重,去佛手,加枳壳 c肝气郁滞,胁痛重,加香附,丹参 d胁痛重而热象不重,加乌药 e脾湿肝郁,腹胀尿少,加滑石 f转氨酶高,加半枝莲或五味子或大青叶 g胃气上逆,呕恶不思食,加生姜 h脾肿大,加鳖甲 6 湿热较黄疸为轻,故不发黄。 脾湿肝郁较黄疸为重,故胁痛重。 重在调理肝脾,清降肺胃,化瘀止痛。 俾土木冲和,气血流畅,病可向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