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王大伯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左侧的手脚动弹不得了。 一家人都慌了,平时身体好好的,这是怎么了啊?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经过医生仔细查看后初步判断,大伯是得了脑中风。 “父亲一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二也很少抽烟喝酒,怎么会得脑中风呢?'大伯的子女感到难以理解。 这时,医师关注到,大伯被送到医院时,体温高达39.3度。 “难道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脑栓塞?' 他第一时间想到这个临床不太常见的脑中风原因。 给大伯做了心脏超声检查,果然如此。 也就是说:大伯的心脏里面长满了细菌团块,而这些细菌团块随着血液流动进了脑子,把脑子的血管堵住了,引发了脑中风。 但疑点并没有就此结束。 '平时那么健康的人,为什么心脏上面会长那么多细菌呢?' 又细细问了一遍,答案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大伯两个月前曾在当地医院拔过一次牙,出现了创面感染,后来开始腰痛和发烧,痛到无法行走,挂了一个月消炎药后好转了。 至此,整个事件有了完整的线索:大伯拔牙后引发菌血症,细菌在体内繁殖,在心脏定居,并随着血液流遍全身,引发腰椎感染和脑中风。 感染性心内膜炎: 指因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发病率较低,仅为千分之一,然而1年死亡率近30%,令人谈之色变。 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出血,脾肿大和血培养阳性等。 拔牙怎么会引发如此大的危害? 何医师解释说,口腔是一种污染的手术环境,而且拔除的患牙旁边往往有慢性感染,拔牙可能会让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一过性菌血症,发生率高达50-80%。 如何杜绝此类悲剧的发生?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要尤为当心,进行有风险的牙科操作,包括任何损伤牙龈组织、牙周区域或者口腔黏膜的操作时(包括拔牙),需要进行预防感染治疗。 ▼没有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阿莫西林; ▼存在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选择克林霉素;(药物通常在操作前30-60分钟给予) ▼糖尿病患者也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普通人限制抗生素的使用,更强调个人口腔和皮肤的卫生; ▼常规的麻醉注射(除非接触感染区域)、牙齿X线片、乳牙脱落、调整、放置或移除矫正器,则不需要预防用药。 哪些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 1.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2.既往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3.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还有什么容易诱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任何侵入性操作发生感染时都容易诱发。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人体纹身特别是舌头穿刺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案例不断增加。 |
|
来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脑中风由心脏长细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