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大领域案例分享!看省级部门如何推进行业信用监管

 昵称45199333 2020-04-23

为贯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和省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对加快构建行业信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的工作部署,近日,省信用办组织召开省级部门行业信用监管观摩会,33个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参加会议。

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等5个部门作现场汇报。

1

省科技厅科研领域案例

省科技厅建设的科研诚信公共信息平台,基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评价数据、科研诚信数据建立分析评价模型,对从事科研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科研诚信状况进行记录和评价,为科技业务系统提供监控和预警服务,为科技管理活动监管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向上滑动阅览

一、数据清单的编制和归集

科研诚信信息系统按自动采集、数据交换和人工录入三种方式,对科研诚信信息的基础信息、不良信息和守信信息进行采集。其中自动采集对应科技业务管理流程,数据交换对接省信用中心和科技部严重失信名单,人工录入由各归口主管部门完成。

二、行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的设计

针对从事科研诚信的人员、企业、事业单位三类主体分别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分为两级,一级指标由公共信用和科研信用组成,公共信用数据来源于省公共信用平台。科研信用包括科研合规度、科研履约度、科研成效度三部分;以此为逻辑关联二级指标和诚信行为。

三、行业信用监管模型的构建及评价结果的分布

科研诚信评价总分为1000分,根据科研诚信不同主体评价指标和权重设置,通过识别指标特征、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综合计分,建立评价模型和评分规则。

四、行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成效

(一)具体应用场景

省科技厅依托“浙江科技大脑”平台,建立了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包含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用监管、监测分析四大模块,同步开发电脑端和手机端登陆界面。

监管应用模块是科研诚信评价结果在省内各类科技活动中的创新应用,包含信用查询、信用榜单、信用修复、科技业务(准入应用)、联合奖惩等功能。信用查询,设置查询权限,为各类科技活动的科研诚信审核提供查询通道;信用榜单,对红黑名单进行公开。信用修复,提供信用异议和信用修复的相关服务;科技业务(准入应用),在计划项目、企业培育、科技奖励等各类科技业务系统中,设置信用数据共享接口,实现科技事项审批事前预警;联合惩戒,公布省级各部门间开展信用奖惩的情况、案例和相关规定。

监测分析模块是科研诚信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主要对科技活动的领域分布、诚信主体、类别分布、重点关注企业、地区分布、数据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和动态监测。

(二)应用成效

一是强化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将诚信管理纳入科技与人才计划实施、项目与经费管理、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科技奖励评审、企业认定备案等科研活动管理全过程。省科技厅加强科研诚信审核,设立科研诚信门槛,利用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对申报单位和申请人的科研诚信状况进行查询,将具备良好科研诚信状况作为参与各类科技活动的必备条件。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建成后,为省重点实验室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等科技活动提供了科研诚信信息查询。

二是严厉打击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科研诚信信息系统除查询功能外,还具备信用榜单、科技业务预警等功能。按照相关规定,将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的信用主体列入红黑名单,起到激励警示作用。根据《浙江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在规定期限内未提交验收申请或完成验收工作,2年内暂停项目申请人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系统会在科技项目申报时自动预警,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拒绝申报。

五、行业信用监管政策文件的制定

参照《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我厅在科研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同步制订《浙江省科研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科研诚信信息的采(归)集、评价、使用、披露等管理流程,明确严重失信名单(黑名单)认定、科研诚信等级评价标准、科研诚信评价等级的结果运用等内容,规范信息的使用、管理和运用,实现省内科研诚信日常管理的信息化。目前,该办法已向省发改委、设区市科技局、省内部分高校院所2次征求意见,拟在今年制定出台。

2

省自然资源厅地矿领域案例

2014年8月以来,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全面启动全省地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通过“边建设、边实施、边运行”的模式,不断完善地矿信用体系。通过推进地矿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分类监管,提升监管效率;夯实监管基础,促进矿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地矿监管工作的效能,地矿行业监管取得较好成效。

向上滑动阅览

一、数据清单的编制和归集

(一)数据归集

全省地矿信用信息基于省公共数据平台数据、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省矿业权审批系统数据和主体行业监管数据等,整合了全省公共信用数据、矿业权审批数据库、储量年报数据库、规费数据库、开发利用数据库等数据资源,与矿业权审批、执法监察、监督管理、资质管理、项目管理等有机衔接。

(二)数据归集量

截至目前,全省地矿综合监管平台数据库中有1970家矿业权人信息,为政府部门监管、社会公众查询、信用主体信息公示提供了重要平台。

二、行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的设计

矿业权人和地矿中介服务机构信用评价是在行业信用评价和公共信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是选取能客观反映矿业权人和地矿中介服务机构行业信用状况的信息作为评价指标;公共信用评价是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模型计算得出的企业公共信用评价得分折算后进入评价指标体系。

三、行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成效

(一)具体应用场景

全省财政出资地矿项目招投标将地矿中介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招投标条件之一,只有信用A、B级中介服务机构才可作为财政出资地矿项目承担单位候选人。大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320家2018年度信用等级B级以上的地矿中介服务机构允许参加2019年度的财政出资地矿项目招投标活动。相反,安吉骏杰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等32家C级地矿中介服务机构,被限制承担地矿中介服务机构财政出资地矿项目,杭州秀川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22家D级地矿中介服务机构,被视为不具有承担省内财政出资地矿项目应具有的一般履约能力,不认定为适格投标人。同时,对C级、D级的地矿中介服务机构,限制参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或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推荐的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和取消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给予的政策优惠和行政便利措施,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信用氛围。

(二)分类监管应用成效

通过及时分析从业主体的信用等级动态变化情况,并根据系统自动评价的信用等级结果,结合现有的日常监管手段,调整巡查和储量动态监测等监管频次,信用等级高的将降低抽查比例、适当减少监管频次,信用等级低的将合理提高抽查比例、适当增加监管频次,加大监管力度。

2019年度,通过矿山巡查,发现疑似越界开采81起、界桩受损49起、界桩位置移动14起、最低开采标志受损8起、告示牌受损42起、告示牌内容不清晰完整18起等多类问题。通过勘查项目巡查,发现重型山地工程未施工1起、疑似以采代探1起。从巡查监管情况看,矿山企业疑似越界开采行为同比减少近50%,勘查工作逐步规范,巡查工作有效把违法苗头制止在“萌芽”状态。

四、行业信用监管政策文件的制定

2020年1月,出台《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矿业权人和地矿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地矿专家信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0〕1号)。《浙江省矿业权人和地矿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监督管理办法》分别由原来的采矿权人、探矿权人、地矿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监管的3个规范性文件修订而成,强化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一是实施分类惩戒措施。在审批服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和其他政务事务中应用信用评价结果和等级信息,将其作为重要参考或依据。二是省厅将地矿信用评价结果、地矿严重失信名单推送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施联合惩戒。矿业权人、矿业权竞买人(投标人)、地矿中介服务机构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中有被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的,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也需要按照规定实施惩戒。修订后的《浙江省地矿专家信用监督管理办法》新增严重失信名单管理。一是对地矿专家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的情形作了规定。二是明确惩戒性措施。三是规范公开内容,严重失信名单每季度更新一次,每年度集中向社会公开一次。

另外,我厅已申报将地矿信用评价信息、地矿信用黑名单信息列入我省2020版信用信息目录。

3

省生态环境厅企业环境信用监管领域案例

为贯彻落实我省数字政府和信用浙江建设的工作部署,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生态环境厅深入开展行业信用管理试点示范,在全省率先开发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系统,首个出台行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环境信用初步实现实时评价、动态管理、综合应用、分类监管的工作目标,极大提升了环境信用的管理效能。

向上滑动阅览

一、数据清单的编制和归集

环境信用评价数据归集目录共归集三类数据,分别为:污染源企业基本信息数据、行业监管数据、企业公共信用数据。

二、行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的设计

生态环境信用监管主要选取6类企业作为评价对象:(1)年度重点排污单位,(2)列入重点环境风险源名录管理的单位,(3)实施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的排污单位,(4)纳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双随机”抽查监管的排污单位,(5)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环境服务机构,(6)列入生态环境严重失信名单的单位。当前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企业48410家,基本涵盖生态环境部门日常监管的污染企业。

指标设计方面,根据生态环境行业监管各业务领域的监管要求,在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统一框架下设计生态环境信用监管指标体系。

三、行业信用监管模型的构建及评价结果的分布

环境信用评价等级设置为A级(优秀)、B级(良好)、C级(中等)、D级(较差)、E级(差)五档。综合得分为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得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每天更新一次。

环境信用评价指标中行政处罚、挂牌督办、生态环境损害、严重失信名单4项指标参与环境信用评价的有效期为5年,其余指标有效期为1年。有效期自不良环境行为或事件认定之日起计算。一旦企业通过整改满足指标修复情形,相关信用评价指标扣分予以清除。

四、行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成效

(一)环境信用动态评价可对企业环境信用状况实时掌握。环境信用动态评价结果能够精确反映企业当前环境管理状况,为后续精准监管提供有益参考。企业也可通过主动整改及时提升信用等级,极大提升企业整改问题的积极性。

(二)评价结果综合运用推进了对企业的扶优限劣。由于企业环境信用对信贷融资、税率优惠等方面有较大影响,企业积极整改环境问题,不断提升自身信用,2019年共有28家企业完成环境违法“黑名单”信用修复,同时有22家企业因环境信用差被市场淘汰。

(三)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可对问题企业实施精准打击。通过对信用良好企业降低检查频次、信用差的企业提高检查频次,有效提高了环境问题发现能力,更加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五、行业信用监管政策文件的制定

生态环境厅已于2020年1月20日印发《浙江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20年2月20日正式施行。

4

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和旅游领域案例

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省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首批8家省级试点单位之一,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先行先试,以打造全省行业信用监管标杆、实现行业监管全覆盖为目标,在国内率先制定“浙江省旅行社信用监管评价指标模型”,对全省2726家旅行社进行精准“画像”,并同步建立“浙江省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监管平台”,探索打造文旅行业信用监管“浙江模式”,为更好的实现文化和旅游市场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精准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向上滑动阅览

一、行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公共信用评价、发展规模、运营能力等7个方面。

二、行业信用监管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成效

(一)具体应用场景

为深入推进实施我省信用“531X”工程的重要部署,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旅行社”为突破口,大力探索行业信用监管,积极打造“一平台三体系”,建立“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监管平台”,统筹推进行业信用评价、分类监管和应用体系建设,评价结果应用于全省旅行社信用监管专项执法行动、在线旅游平台以及“信用特约旅行社”金融产品开发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旅行业信用监管“1+3”模式。

(二)应用成效

1大力推动“信用+监管”应用落地。以探索旅行社“精准监管”为试点,根据浙发改信用〔2019〕313号文件要求,将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分级分类管理依据,部署对全省信用评价为E级(差)的旅行社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首次精准监管异常检出率为31%,比旅行社常规“双随机”抽检发现异常率高出近20%,成效显著。同时,将旅行社信用评价结果信息接入“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省级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向基层执法部门的自动输出。

2积极探索“信用+社会”服务。我厅将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为A级(优秀)的157家旅行社信息通过“浙里好玩”OTA平台,以“信用标识”的形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旅行社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自省文旅行业信用监管平台于2019年10月份上线试运行以来,累计访问查询超过20万次。同时,我厅将行业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旅行社申请质量保证金减半、重点项目招投标、参加涉外重大活动、“省百强旅行社”评比等事项的重要依据,探索创建旅行社“守信激励”应用场景。

3积极探索“信用+金融”服务。我厅联合省级国有银行,积极探索开发针对信用较好旅行社的金融产品,如“信用特约旅行社”“旅行信用卡”等,营造“信用有价”信用氛围,倡导文旅行业诚信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三、行业信用监管政策文件的制定

(一)制定《浙江省旅行社信用评价指引(2019版)》,并作为行业信用评价依据开展应用。

(二)制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处于合法性审查过程中。

5

省市场监管局企业信用监管领域案例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对全省250万家企业进行智能化、精准化信用风险等级分级。根据行业、风险等级的不同,分类监管、精准施策,努力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提升监管的精准性,优化营商环境。  

向上滑动阅览

一、数据清单的编制和归集

信用数据归集并记于企业名下,是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的基础,也是运用机器学习等新一代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科学分类的关键。依托国家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目前已归集39个部门数据共8.45亿条,涵盖年报数据、行政检查、行政处罚、黑名单、税务等涉企信用信息。

二、行业信用监管指标体系的设计

指标体系的设计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从公共信用、治理体系、资本能力、质量能力、市场表现五个维度。同时,创造性地对每个三级指标引入观测点的概念,通过109个观测点对指标进行考察。用固定的三级指标保障体系稳定性,以相对动态的观测点保证体系开放性,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信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公共信用是基于企业的合法经营、信用管理、社会责任等要素构建起来的企业基础信用形象,是企业在遵纪守法、金融财税、公用事业等方面建设水平的整体呈现。治理体系通过一整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内部的、外部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所有者之间(股东、债权人、法人等)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最大限度降低企业信用发生风险的概率。资本能力是企业通过投入资本运营获取利润并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对企业历史资料动态分析以及财务报表数据的汇总、计算和对比,综合评价并预测企业财务发展状况和运营能力。质量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通过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与品牌推广等手段,逐步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风险,持续提升企业管理体系运作水平。市场表现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企业在市场开拓能力与市场应变能力方面的主要体现,是企业市场竞争力及企业信用等级提升的内涵因素。

三、行业信用监管模型的构建及评价结果分布

在企业信用风险模型建设上,采用机器学习与专家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升模型的客观性与科学性。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省通用的企业信用风险模型构建。通用的企业信用风险模型将2019年度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被检查的16万户企业作为学习样本,遵循模型构建方法论,通过机器学习、规则触发两种方式产生高、中、低风险企业。

四、开展信用分类监管,提升监管精准性

通过企业信用风险模型预测企业信用风险水平,实现风险防范、处置闭环化,提升监管的靶向精准性,使监管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努力做到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

在日常监管领域,将企业信用风险模型应用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设置双随机关联信用规则功能,在抽取检查对象时,必须抽取一定比例的高风险企业实施检查,依据信用水平进行差异化监管。

在重点监管领域,将企业信用风险模型与重点领域专业风险监测预警模型有机集成,协同处置。以特种设备为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将识别出的高风险企业及其高风险事件(如特种设备超期未检)发送给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流转至管辖地市场监管局,逐家进行风险核查与处置。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预警模型评定的中风险企业,则和企业信用风险模型高风险企业共同进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名单。

五、持续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

一是进一步加大信用数据归集力度,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进一步夯实企业信用风险监管的数据基础;二是将企业信用风险等级推送至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并进行数据共享;三是总结前期试点试用情况,着手制定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办法,做到科学分类、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供稿:信用处、省信用中心

编辑:来佳飞

责编:蔡璐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