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坤批评《惊雷》:流量不等于质量

 gs老张 2020-04-23
近日,乐坛知名歌手杨坤在直播时评价喊麦作品《惊雷》“难听”、“俗气”:“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要律动没律动“、“不算音乐”,而《惊雷》作者MC六道则表示“音乐无高低之分”,只要大家喜欢就好,并喊话杨坤:“你看《惊雷》比您任何的歌都火”。但是,赢得流量的作品,未必就有高质量。
《惊雷》的爆红始于三月中旬。3月19日,阳子的《惊雷》登陆QQ音乐热歌巅峰榜第十名,并连续四周横踞榜单前三,与此同时倪浩毅的《惊雷》也在QQ音乐网络歌曲榜前十。在短视频使用量上,截至4月13日,快手超过10万人使用的《惊雷》片段高于10个;而在抖音上,#惊雷#有42.9亿次播放量,#挑战唱惊雷#有18.5亿次播放量。《惊雷》在网络上的版本各式各样,比如温柔版、方言版、海绵宝宝版等。
由此观之,《惊雷》在音乐平台、短视频平台无疑赢得“大满贯“,收割了无数的注意力,也获得了巨大流量。但是正如电影有”叫好“与”叫座“之别,票房的成功不意味着艺术的成过,音乐获得流量的胜利,也不意味着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惊雷》这类喊麦作品,就严格意义来说,连音乐的门槛都没有达到,其伴奏是下载的,非原创,其词要么套用古诗词、要么使用低俗的意象和表达,唱作方式主要是“喊”。只要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楚,都适合喊麦。即使《惊雷》算一首新型网络音乐作品,但是其词作不过是武侠、玄幻等网络小说中常用词语的堆砌,没有一个完整的表意,节奏、旋律呆滞,缺乏审美价值。一个缺乏艺术性和审美性的作品,很难称得上是成功的音乐作品。
MC六道认为,惊雷的爆火是缘于人们的喜爱,表示只要能带来快乐的作品都是好作品,这是一种误解。人们关注《惊雷》,并非是喜爱作品本身,而是关注花样百出的二次创作。音乐和视频平台给了大众进行延伸创作和二次创作的机会,又因为算法推荐技术的存在,系统不断推荐类似的作品,为相关翻唱带来流量,流量又吸引了更多的翻唱者。因此说人们喜欢《惊雷》本身,不免有些草率。此外,“带来快乐的作品就是好作品“更是一个有害的论断,因为快乐可以是肤浅甚至恶俗的。
因此,无论从艺术层面还是从受众喜爱度层面,《惊雷》都算不上“好“,它只不过是流量时代被卷到浪尖的沙砾,被一千遍一万遍,也无法改变其粗粝的本质。
没有质量的作品在流量场所向披靡,有实力的创作人的作品却火不过粗制滥造的残次品,实在可悲。是谁给了MC六道大家喜欢《惊雷》的错觉?是所有沉迷于短暂的新鲜感中的广大听众。音乐领域劣币驱逐良币,并不是因为后者太过高远、有距离感,而是我们可能在很多时候失敏了,也失去了亲近艺术、亲近美的主动性,这固然有时代的原因,各种碎片化、有刺激性的内容不断抓取我们的注意力,但我们消费这些内容,而交换的代价不仅是时间和注意力,还有我们的审美。我们抛洒时间和注意力在劣质品上,市场就会不断回馈劣质品给我们,久而久之,难免“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审美滑坡再反馈给市场可能会造成整个音乐市场的质量滑坡。不止音乐市场,整个艺术市场都是如此。
流量不等于质量,更不应该让流量倾轧质量,只有创作者与听众都有审美自觉和耐性,实现良好的互动,流量和质量才会统一。
文字:叶红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思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