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背负的压力实在太大了!面对生活的快节奏,996加班上线赶进度,被房贷车贷提前透支的生活…… 许多无形的压力正蔓延整个生活,紧绷的神经让我们无法安然入睡。 失眠,似乎已成为大部分人面临的生活常态。它是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低、睡眠时间少,导致个人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症状。 偶尔失眠,会导致第二天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给生活、工作与学习造成不良影响。而长期失眠甚至有可能会引发各类重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7%的人口受到睡眠问题困扰。 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患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就医率低,但仍然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微博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话题,叫做“失眠签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10.8亿的阅读量,帖子数有2.5万。虽然整个活动看似孤独且无聊,但背后却聚集着一个异常庞大的群体。 由此可见,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数之多。每个人的失眠原因都不一样,有纯粹生理障碍,有忧虑过度,甚至有报复性熬夜。 但不论哪一种,都是每一个正处于失眠状态下的人,最真实且痛苦的迷茫状态。 睡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刚出生的婴儿,每天都要睡20个小时以上;而成年人每天要睡6~7个小时,补充精神与体力。6小时已经是最低标准,并且要睡眠质量特别好,在工作、生活高压的环境下,年轻人的睡眠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有些人可能只为了睡个好觉,就用尽了全力。 一位名叫李某的市民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尝过不少方法,“吃的保健品、休息的床垫、按摩院的艾灸……都试过了,只求不再失眠。”最近,他还体验了一种“全方位”的助眠方法。 “体验馆有卧室一样的房间,布置着量身定制的床垫、枕头等床品,还有专门的App可以智能操控睡眠环境系统,像调节温度、湿度、光线之类的,甚至气味等来帮助人进入睡眠。”对于效果,这位市民表示,使用这些助眠产品前期会感觉睡眠好了一些,而后期效果逐渐消退,并且花费太大。 即便如此,重金买“觉”的人依然络绎不绝,“睡眠经济”带来助眠商品的销量依然遥遥领先。这同时也说明了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人对助眠产品的购买热情显著提升。2015年前后,失眠人群愿意为助眠产品买单的人均承受金额不到100元,而2018年,这个承受金额已经将近2000元。 全球睡眠经济的商业规模已达到万亿以上,2020年仅中国就有4000亿的市场,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睡眠产业市场容量将达到10000亿。 由此可见,睡眠经济带来的万亿市场正在悄然崛起。 伴随市场的快速发展,无数人都在闻风而动,都希望能在庞大的睡眠市场分一杯羹。但助眠产品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少睡眠报告、数据分析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无法从本质上解决失眠群体的问题。 市场上能真正帮助失眠患者解决困扰的产品屈指可数,其中安全问题仍是大众考量的第一标准。 随着观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助眠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从最早的1.0版本的安眠药,到后来2.0版本的褪黑素,以至现在3.0版本的γ-氨基丁酸(GABA)。 从外部调节摄入,进化到天然氨基酸补给,真正做到了安全且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帮助失眠患者重拾健康的信心。 GABA是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如豆属、参属、中草药等一些植物的种子、根茎和其组织液中,或者是动物神经组织中。 GABA不仅能在人体内参与合成胶原,而且它在人的大脑细胞中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性物质,能产生对中枢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的改善作用。人体在休息时,大脑释放γ-氨基丁酸,使得神经兴奋性降低,神经放松,进入安静的睡眠状态。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虽然允许食物中添加GABA,规定GABA的膳食摄入量上限为550mg/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