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天字浅析
2020-04-23 | 阅:  转:  |  分享 
  
英章书法“天”字浅析解字: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科目:英章楷书“天”字练习目的:学习“天”字结构及书写的动作要领,熟练掌握中撇和捺的基
本笔画及应用。方法:通过辅助线的引导,对整字结构进行分析。要求:仔细研究通过辅助线学习临贴的方法,反复练习,过渡到用脑默画辅助线,
最后达成直觉。注:四分之一格内的绿色辅助线为2等分。解析:一、短横。起点位于左上格的中分线线上,靠斜线一侧,大抗肩高过右上角
。有人说天是大抗肩,比其它都抗,其实不然,请看下图对比。从结果上看,它与王甚至同月字都差不多,造成这种结果,其实是跟我前篇人字里关
于2/3界格的研究差不多。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一下人字篇中的实验方法和思路。二、中横。与我王字篇的一样,只不过前长后齐。起笔在中线,事
先用脑补一下图中的斜线,不要过左下角,不然你的撇将会甩的又弯又长。三、撇。这个竖撇起笔就斜,过中线后明显加弯,收尾指向左下格中下。
此笔画有两处参考,一是与横之间的间隔略同或稍大,二是左收笔略与上齐将延伸到左中角靠内。四、捺。捺为主笔,做整个字的支撑,从横与撇的
交叉处出,靠撇不靠横。过两横尾线准备出捺角,向右平出尖。捺角为最低点(撇高捺低)。最后,献个丑,请大家斧正。过数年再回头看,也许挺
有意思的。小贴士:书法简介----------------仓撷造字,甲骨文殷商出。金文(钟鼎文)始于西周早期,因其刻在铜鼎上(当
时铜称为金)。西周晚期,周宣王的左史官“籀”写了一本儿童启蒙书《史籀篇》,奠定了中国方块字的基础。以上都被后人称之为大篆。秦李斯创
始了小篆,后有两汉袁安、袁敞碑、张迁碑的篆额等。小篆名家还有唐李阳冰和清朝邓石如。因为小篆不便于书写。稍晚的时候监狱管文书的程邈创
造了隶书(因为他是小隶),此书体也被称为秦隶、古隶。同时期,蒙恬将军发明了毛笔,秦汉书体如泉涌。王次仲即八分之祖也。字的高、宽比例
大约取十分之八为宜,整理创造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开的“八分”书。汉代“行书鼻祖”刘德升创造了行书。东汉末年出了一位书法家张芝
,被称为草圣,他的书法属于今草。与蔡邕同时代。唐朝张旭也被称为草圣。甚至他俩的作品也有混淆,有些作品已经分不清是张旭还是张芝写的。
汉末到西晋出现了很多的书法人物。索靖是东汉末年草圣张芝的姐姐的孙子,学张芝。卫瓘一家人都擅书法,卫瓘、卫恒、卫夫人是其中代表。皇象
是三国时吴国人,写了急就章(章草)与天发神谶碑(篆隶)。钟繇是三国魏国人。陆机是西晋人。东晋政权出现了几大书法世家,王家以王羲之、
王献之为代表(王羲之兰亭序作于353年),谢家有谢安、谢万,还有郗家、卫家、钟家等(钟繇第17代世孙钟绍京作灵飞经)。北魏孝文帝拓
跋宏迁都洛阳,在短短三十多年刻了无数的碑文,被称为魏碑。隋唐时代。王家一直脉络不断,一是因为二王太强大,二是他们的后人传承不断。王
家传人永欣寺老和尚智永,生活于梁陈隋三朝,将笔法传给了虞世南。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陆柬之、褚遂良、冯承素、薛稷等大家横空出世,后
来是孙过庭、李邕、张旭、钟绍京、徐浩、颜真卿、李阳冰诸子争雄,再到晚唐时就只有柳公权、柳公绰、裴休等人形单影只孤零零的了。他们的
作品涵盖了楷、行、草、小楷、篆书等各种书体,各种风格都极其高妙,特别是将楷书法度推到了极致,将草书也推向了狂草。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设
弘文馆,请虞世南、欧阳询授课。后虞世南死,荐褚遂良。虞世南死的时候,李世民哭说再无人跟自己讨论书法了。这话说得很不给面子,李世民不
太喜欢欧阳询,据说他以前是太子的人。宋四家苏黄米蔡,受杨少师、李西台启发,创造了北宋书法的辉煌。元朝时,有一个人说,你们这样不行,
老想着个人的个性、意趣,不入传统不见法度。“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工”,赵孟頫倡导文艺复古。他确实做到了师法古人,而且写得很好
,只是写得太好了,结果他自己就成了古人的代言人,成为时人学习的对象。明代早期规规矩矩学赵、学古人,出现了“二沈”沈度、沈粲兄弟与“
三宋”宋克、宋广、宋璲,谨守法度,写得一手好馆阁。明朝中期董其昌与徐渭,则分别代表了两探索、突破的道路。董走的是恬淡虚和、不激不争
的路子,将佛道之类的哲学融入到书法,取淡墨里的意趣;徐渭走的是狂暴粗野、张扬放肆的路子,以浓墨大字表达激烈的情绪。明中晚期黑暗的时
代,东林党人互相攻伐,朝堂宦官专权。文人们有一股气需要发泄,普遍比较躁。当时生宣的普及,也为大写意类狂草书法提供了条件。所以,徐渭
的路子比较对胃口。出现了张瑞图、王铎、傅山等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来表现笔墨意趣的书法。清代书法主流的翁方纲、刘墉、成亲王、铁保、王文治
等人,他们是官方评出来的代表人物。主要学董、学赵,笔法孱弱。从民间看。有一群文人如顾炎武、黄宗羲就主张,咱们不做清人的官,那就做学
问吧,这就叫做“学以致用”,结果是小篆与隶书又重新焕发了光彩。隶书上,出现了郑簠、伊秉绶等代表人物。而篆书上,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拓宽了小篆的定义,重新发掘了小篆的笔法之美,吴昌硕也从大篆石鼓文里获取了自己的艺术灵感。何绍基则是颜楷、隶书、小篆各方面广泛涉猎,自成一家。
献花(0)
+1
(本文系散仙闪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