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城美女的出路。

 xiaosanj 2020-04-23


我第一次感觉到人和人之间不平等是在高考后,确切的说是在放榜后。

那年7月,爸妈接到自称是招生办公室的电话,说我报考的专业本省只录取1人,已经收了别人,同系另一个专业还有1个调剂名额,两个专业课差不多,问我愿不愿意去,如果去的话,当晚5点前发传真过来。爸妈有点慌神,急忙打电话给我征求意见,那时我正在亲戚家里野着,每天围观钓小龙虾小螃蟹啥的不亦乐乎,听完叙述当场就哭了:不是说高考完了就没我什么事了吗,怎么还有这一出啊,不同意是不是就失学了?他俩一看我这么傻缺,叹口气,赶紧跑去办公室给发了传真。

收到第一志愿学校的大信封后,爸妈如释重负,然后才告诉我一件事:那天他们发完传真马上给工作人员回确认电话,对方很唏嘘,说那1个名额的备选考生有俩,我和另外一个女生,我们考分一样,专业单科成绩也一样,他先给那女生家里打了电话,她爸爸接的,说女儿去工厂打工了要周末才回,问找她什么事。工作人员给他说明了情况,这位爸爸不大会说普通话,也不知道怎么发函,咿咿呀呀讲半天最后跟工作人员说,你明天再打过来吧,明天女儿就回来了你再跟她讲。然后招生办的才拨通我家的电话……据说那个女生因为后续的志愿都招满了,一路滑档,最后分流去了广西某地高校。

8月份班里统计结果,大部分人算正常发挥,唯一逆袭的是坐我前排的妹子,平时成绩属于150分卷只能考2位数的那种,但高考却被某985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录取。消息一出,全班都惊呆了,因为她平日怕晒黑,连体育课和课间操都不去,怎么就成体育特长生和郭嘉二级运动员了呢?后来我们知道了,她的爷爷是解放后人民大学的第一批高材生,曾经做过领导人的翻译,特殊时期下放回到家乡,做过市里的TOP2高官,儿子当了市长之后才退休,儿媳妇是他精挑细选的剧团最漂亮的姑娘。

在当时十七八岁小孩子眼里这事很不可思议,不是说考试是最公平的么?为什么大家考一样的分,却是不同的命运,为什么成绩很差,最后却能上别人可望不可及的学校呢?但现在看这一切很正常:每个行业都有自己专属福利,这是整个社会的潜规则。古代科举之外还另设“荫补制”照顾官吏子弟呢,做父母的为子女谋福利乃人之常情,你觉得体育生特招不公平,但也许在她爷爷眼里,这背后是一家三代人的努力。更也许,班级的孩子原本阶级就不同,只不过现行的教育制度将他们放在了一起度过一段青春时光罢了,等毕了业,除了个别人之外,大多数人还是会各自回到原有的阶级切片中。

以上就是我和另外2个女生关于高考的真实经历,今天写出来不是为了吐槽招生模式的弊病,相反还要理解它,它考的不单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一种筛选:几百万人同时做一件事情,看谁做得更好。把这件事做好的人,以后做其他事情大概率也会做好,哪怕圈钱,你北大毕业搞比特币都比别人骗得的更加高端不是?

【币圈巴菲特,带你飞~】

那个被体育特招进985的妹子,后来留校任教又嫁给了当地的富二代;去了广西的妹子在人人网上关注过,毕业后考进了广东省排名第一的高校研究生,最后一次的定位是深圳的软件园,虽然不知现在如何,但肯定比父辈境遇好很多。至于我嘛,大家都知道了,考研读博,炒股留洋,一不小心成了三人中最富的,要是小富就算了,还是大富啊。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那时长得都挺好看的,班里男生对我和市长千金哪个更好看还展开过讨论,但最后我们都没有被脸蛋改变命运,而是被知识。所以啊,靠脸吃饭啥的只存在段子里,现实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投资,条件越差的人,性价比越高。

我们粉丝中有不少人是学生和家长,我不止一次被问过孩子今后的选择问题。今天想结合自己一路以来的观察和过去走过的弯路给年轻人几条很诚挚的建议:

1

学校比专业重要。好的学校平台作用比你想象的重要的多,抛开校友资源不谈,国内的单位在筛选人才时都是卡死985、211高校,因为在不少HR眼中,能进这些的都是智力筛选上胜出的,可能你的专业排名业内很强,但外行人未必知晓,如果学校名气上再弱一点,你就更吃亏了。记得有个大V就讲过,自己是当年县里的文科状元,高分进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结果找工作时屡次被筛掉,理由是没听过这名字。

其实不仅是国内挑学校,国外名校的研究生录取时更挑,他们会有自己的后备学校名单,英国的不少学校就讲明了只招C9或者985、211院校学生,双非大学的哪怕平均成绩再高,不好意思你没有机会;还有的则要求非此类大学的学生,平均成绩要在85分or90分以上。是他们太势力了么?不是,据说是通过入校后观察,发现他们在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毕业率和就业上有不少差距,然后才做的决定。这里不是说专业不重要,而是说好的学校,你进去后还有二次选择的机会,否则连机会都没有。记得我申请那年,有个是厦门大学古汉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然后申请进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商科,结果还是成功了。

2

喜欢的专业、有发展空间的专业远比热门的要重要。这是我观察了很久了总结出的教训,金融和计算机哪年都是高考志愿的热门,但是如果不喜欢,不要去跟风,家长也不必强求。学不喜欢的专业就像和不爱的人结婚一样,你做不到从心底热爱,你就不会愿意付出心血和精力,也就不会在奋斗中激发自己的潜能,只想着混日子,混着混着人就麻木了,可能原本是个天才的命,结果变成庸才了。还有就是,不要觉得专业冷门就不愿意选,本科学数学,化工甚至土木,考研时想转金融、管理甚至人工智能的研究生,是很容易的,国内行不通就走国外,但如果你本科是学的会计管理之类的文科,再想做码农、搞人工智能就比较困难了,任何时候,你要给自己留个再选择的余地,不知道该选哪条路,那就选最难的路。当然如果你还是不知道选啥专业好,那就参考以下美国佬给我们的死刑名单:

3

选大城市比待在小城市好。小地方安逸有人情味,但它有硬伤,主要差在机会和思维。小地方资源有限,蛋糕就那么大点,人脉不够硬的话肯定轮不到你,如果我们三个女生当初都不走出去的话,可以说一辈子都竞争不过市长家的千金,但是外面不一样,竞争机制相对透明,你有能力总会有出头的时候。在观念和思维上,小地方比较保守,觉得孩子进体制内端铁饭碗是最稳定的,但实际上,越是看似稳定的工作越是危机重重,因为安逸会让你的生存能力变弱,时代在变迁,郭嘉在发展,当时旱涝保收的工种也许没多久就消亡了。铁饭碗金饭碗都靠不住,最靠得住的一是持续学习的态度,二是认知世界的热情,三是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4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条,高考不是终点也不是唯一途径,它只是一个起点。我们中不少人有个毛病,觉得人生是有“终点”的,没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考上大学一切问题就解决了,毕业后发现不是这样,然后就觉得找个能赚钱的工作就能轻松了,没房子的时候觉得有房就万事大吉了,没钱的时候,就又觉得能有个几百万就不用奋斗了,这都是很懒很傻的思想,人生哪有什么一步到位,都是边打怪兽边享受啊。

边打怪兽边享受的是人生,但边被怪兽打还装作很享受的是炒股。今天比较丧,为了烩面打电话的利好,一个高开就涨到位了,让你早上卖也不是,买也不是,但是指数是被权重撑起来的,场内资金少,根本不够撑住权重股持续行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更丧的是板块轮涨,但没有核心领涨的,港资今天还是持续流入中,反倒是内资在大撤退。垃圾分类题材是近期黑马,周一晚上我说垃圾行情那种垃圾退市股就不用碰了,结果垃圾分类股倒涨上来,华宏科技等近10支股封板。详细分类如下:

1、环卫设备制造商:龙马环卫。

2、垃圾中转和处置:上海环境、瀚蓝环境、维尔利。

3、再生资源回收:中再资环。

长文和股评就是这样,公号文字推送功能被禁言到22号了,原因不详,其实我挺难受的,每篇文章都用心写,而且是不求回报的写,同样的时间去干别的早发大财了,结果却总有这样那样的挫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