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空头》讲的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里几个小人物的故事。 片头与内容有些相左。 一个普通的白天,阳光灿烂,云卷云舒,草坡野花迷迭香。 脖子上骑着小孩的父亲,伸展双手,以保持平衡。 亲子背影上叠加的字幕是马克.吐温语录。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 1. 2005年,几位小人物先后发现了房贷、房贷债券、房贷债券的信用评级作假问题。 他们逆潮而动,购买了“房贷债券信用违约互换”(下称“互换”),对赌“房贷债券”的违约率。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美国经济崩盘,并席卷全球。 作为覆巢之下的完卵,这几位小人物赚到巨额收益。 一如白垩纪陨石撞击地球,灾难里体量巨型的恐龙灭绝,而诡秘的小动物幸存。 有时候,小就是大。 2. 相信实施房贷的良好愿望,是让老百姓都有房子。 但良好愿望被利用,成为金融机构生财的算盘珠子随意拨拉。 房贷债券,作为金融创新出现在1978年。 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刘易斯认为30年房贷利息太低,回款太慢。 他想出一招,利用政府担保发行房贷债券,收取手续费2%每笔。 有钱赚是动力,又设计出高风险的次级债,为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凭空制造了可以申请房贷的机会。 是不是皆大欢喜? 老百姓要房拿到房,金融机构要钱拿到钱。这个设计让美国房市持续火爆30年。 2000年,美国的抵押贷款欺诈暴增5倍。狐狸尾巴还是露出来了。 抵押贷款欺诈就是中介违规,用假数据、假收入证明在银行拿到贷款。 银行放贷后,转化为债券出售给房地美、房利美两家公司。 两房又把成千上万笔债务打包,切割成小额度债券卖给全世界的投资者。 贷款买房,圆一个有房梦,变调为“房贷债券”。 “房贷债券”卖不动,那就重新组合包装换个名字卖。 还是卖不动,再包装,再卖,巴拉巴拉,不断转嫁。 人均收入不变,浮动利率使房价飙涨,贷款人还不了月供,即为信用违约。 若信用违约率超过15%,相应的“房贷债券”价值归零。 但贷款不止,进账不止,其乐融融,甚至一条狗的名字都能拿到贷款。 谁还管信用违约率居高不下。以至于上下异口同声反对唱衰房市。 潘多拉盒子打开,意味着后患无穷,也意味着变局就快降临。 3. 变局被清醒者看到。 传人对冲基金管理迈克尔对房利美、房地美两个公司的债券有深入研究。 他刷着满屏的数字图表,甚是疑惑。 房贷额度与抵押品价值比率(LTV)规定小于70%。即若抵押价值100万的房子,只能贷70万。 而迈克尔所在城市圣何塞的LTV当时达到90%、95%,甚至110%。 这样下去,挺到2007年2季度出事是不争的事实。 迈克尔向高盛、德意志等几家投行提交了募股说明书,购买了13亿“互换”,准备坐收渔利。 迈克尔辛辛苦苦的测算没几个人能接受。 银行背地嘲笑他白送银子,募股说明书被湮没在银行一大堆公开资料里无人问津。 先发而至者鱼龙混杂,一般就这待遇。 迈克尔忽略不计。 4. 贾瑞德是投行债券推销。 他在酒会上听说银行卖给迈克尔“互换”后,被点醒,认为这是本世纪华尔街最棒的交易。 他鼓动小型基金管理公司老板马克买入。 告诉他只要房贷债券突破规定的违约率,你就可以获得10倍甚至20倍的投资收益。 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马克悟到门道,出动团队,到远离纽约的乡村入户调查。 调查证实了大多数房子皆负债而非资产。 长期不还贷的债务人多多,断供比比皆是,尘封的空置房遍布。 房贷并没有把老百姓的有房梦画圆。 而相应的“房贷债券”之所以能够售卖,是因为有65%的信用评级为最高级3A。 马克和合伙人找到标准普尔信评机构,责问还贷高违约,为什么债券还是3A? 回复是,标准普尔不给,人家会到穆迪信评机构去要,照样拿到3A。 内斗纷争,让信评如此荒谬和不靠谱。 可能怎样? 包括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称美国经济很健康,还贷违约率很低。 标准普尔只是整个链条上的一环。调整评级,这不现实。除非他们不想吃米了。 马克义愤填膺,到处唱反调:房市以发不义之财为导向,问题严重。 可有谁听一个中年愤青的大声呼吁。 不听是吧。 那就沽空垃圾债券,反制这些家伙,反制整个金融体系。 马克忧国忧民的暴脾气,他老婆说要吃药才能克制。 参加美国房市论坛,贾瑞德一再叮嘱他说话要谨慎。 可他倒好,不是打断财长发言,就是上台怼嘉宾。 即便合伙人还有迟疑,马克也执意购买“互换”。 赚钱在其次,必须要给垃圾债券一点颜色瞧瞧。 可真到了房市垮塌前夕,马克又迟迟不愿卖出,非常自责。 他觉得很滑稽,自己也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发不义之财的人。 马克的基金公司卖“互换”,收获10亿,马克分到2个亿。 凭三寸不烂之舌,煽惑马克购买 “互换” 的贾瑞德,拿到4000多万佣金。 颇快慰。 贾瑞德有清晰的大脑,在荆棘丛生的乱象中没有选择从众,而是为人架桥铺路,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5. 查理和杰米梦想做有钱人。 大学一毕业,他们就注册了布朗菲尔德对冲基金管理公司。 在摩根大通银行申请高阶交易许可时,无意中看见了新物种 “互换”,两人兴奋不已。 他们立即联系了在家乡科罗拉多遛狗认识的邻居,摩根新加坡分行前交易员李克特。 李克特因为讨厌银行的龌龊黑幕,已经金盆洗手。 李克特一边提醒他们,金融体系是个丑陋世界,一边又确认机会千载难逢,答应指导他俩入门。 仨人在拉斯维加斯的美国房市论坛转了一圈,得出可以多多买进“互换”的结论。 两位同学虽说是第一次投资,却屡次让师傅李克特倍感惊喜。 慨叹他们瞅准机会的狗鼻子嗅觉,以及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灵敏。 6. 旁观者清。 旁观者的 “以不变应万变”各各不同。 一类是俯就姿势。高人一等的罔顾事实,认为不用操心,一切尽在掌握。 一类是隔岸观火。看出端倪,发发牢骚。或坐山观虎斗,或盼天降馅饼。 剩下的是极少数。 比如与不断攀升的房贷违约率对赌的几位。 他们也是习惯套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实地调查,拟出方案,计算胜出概率和时间表。 然后按部就班行动。 中途有变,自然也有应对套路。 他们购买“互换”的原因,不是附和大形势,不是迷之自信,不是建立在胡乱猜测上,不是知道什么内幕或秘诀。 也不是什么非要逆行,拧着来。 就是把“房贷信用违约”这件事搞明白了七七八八而已。 7. 其实,最难的不是下决心要买 “互换”。 而是购买后等待中的状况百出。 尤其是卡在反常规的市场表现上。 房贷违约率攀升,房贷债券价值却居高不下,信评稳在3A。 也就是说,按照合约,房贷债券上涨,他们每年要支付银行保证金。 为此他们焦头烂额,并和狮子大张口的银行讨价还价。 差一点点,差一点点就挺不下去,功亏一篑。 单说迈克尔。 从一开始,迈克尔的逆势操作就备受攻击。 投资人劳伦斯坚决反对迈克尔购买“互换”。 因为保证金吓人。 每年支付银行8千万到9千万美元。只要15年本金13亿就赔光光。 尽管之前迈克尔一直在股市帮劳伦斯钓到大鱼。 劳伦斯认为连财政部长、高盛集团董事长亨利.保尔森都说房市大好。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说房市泡沫只在限定区域,违约率很低。 你一个在圣何塞小发廊理发,光脚不穿鞋的迈克尔偏要鸡蛋往石头上碰,那不是拿钱打水漂玩吗。 你能比他们聪明? 迈克尔话赶话:对,我是比较聪明。 劳伦斯感觉这人怎么这么牛气,不谦虚。 迈克尔也纳闷,那些高端人士是干什么吃的,违约率超高视而不见,还自嗨大好。 迈克尔告诉劳伦斯,他的计算看到了裂缝,赶紧做空是王道。 劳伦斯误以为迈克尔挖苦他,很气愤。 迈克尔解释:我不会挖苦别人,只会读数字。 迈克尔查过全美经济大萧条第4年,也就是1933年房市暴跌,半数房贷违约情况。 查过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圣何塞房市逆势生长的情况。 所以,眼下 “房贷债券”一波一波上涨不奇怪。 可劳伦斯就是认为迈克尔孤注一掷。 他以抽走资金要挟,要迈克尔尽快赎回“互换”。 一旁的公司员工也怀疑迈克尔的计算出错。 迈克尔被打击得垂头丧气。 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硬扛,没有撤退。 他卖掉基金管理中的AIG全美和房地美债券,缴纳了银行高额保证金。 支撑两年。 到2008,“房贷债券”忽然变成废纸。 一片哀嚎中,八百万人失业,六百万人无家可归。 迈克尔的传人基金收益489%,投资人劳伦斯账上多了约5亿。 迈克尔联系政府有关部门,要把经验相告,以利经济系统预警。 没有回应。 他却被安全部盯上,被当成间谍多次传讯。 迈克尔不在意,做了该做的,他安心。 迈克尔8岁时在橄榄球场失去一只眼。 残酷来得早,觉知也早。踽踽独行淬炼了他微小而强硬的内核。 医学院博士生毕业,为了归还助学贷款,迈克尔不得已,用自建小网站和继承的钱玩股票。 后来得到投资人劳伦斯的赏识和支持。 他发现自己的敏感源是数字,而非患者。 这是4年基金管理和次贷风暴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他感恩。 8. 相对于迈克尔的外部干扰,新人查理和杰米的干扰在内心。 没买“互换”前,他们辛苦考据,以确认购买的可行性。 当李克特答应领进门,他们弹冠相庆,好像大笔银子已经入账。 持有后,坐立不安,各种担忧不能停止。 查理来回踱步:我们要不押对宝,要不就输得很惨。 二人受不了银行催促支付保证金。 7万元啊。 又联系李克特舒缓下压力。 难道整个游戏被操控?银行要么是不懂评估,要么就是隐瞒真相,欺骗大众? 杰米很难过:我又会一无所有,又要回去跟妈妈住了。 李克特并不老,沙场油条却佛系得很。 这会儿正和家人在普罗旺斯还是西班牙度假小住,根本不想理两位同学。 这个形势嘛…,你们沉住气,别管那么多。 我预约大肠水疗时间到了,每年一次清洁大肠很重要哦。 撂手机。 姗姗来迟的兑付在李克特的精确操作下几分钟完毕。 投入3000万,收益8500万,李克特只要500万。 两位同学怀疑天降好运,问李克特为什么平白无故帮我们啊。 李克特反诘,你们不是梦想做有钱人么? 嗨,叹口气。好赖扛住了,——黎明前的黑暗。 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 要不了多久,江湖会出现两个薅羊毛放冷枪的李克特2.0。 9. 这几位平时无建树,2008放大招,实际上之前都是悄没声息的养精蓄锐。 他们在众口铄金面前外圆内方;在危机面前生熬,被榨出智慧,逼出认知。 别人的小概率成了他们的大概率。 以此为例,做时间的朋友,那么“大小概率的转换”是大概率。 设想即使他们计算准确,可东风不与周郎便,他们还是在2008年房市崩溃时没能幸免,也栽了。 怎么看。 那很有可能,因为外界因素太复杂了。 又如何。 你一样相信他们如同土拨鼠一样,在深埋中能觅得食物发现水源找到办法拱出若干条重见天日的路径。 看了两遍《大空头》,然后跑题到《孙子兵法.虚实篇》这段。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那么,覆巢之下,那些侥幸的完卵,可以谓之神? ![]() End 图片源自网络,谢谢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