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军 | 给孩子贴“懂事”的标签,不如自己做“懂事”的父母

 华雅智航 2020-04-23

视频看完了,我们为人父母的是不是多少会有些想法?!

我在想,本是需要倍加呵护的稚嫩幼苗,却要经历无情的雨打风吹,她还能否茁壮成长

这段视频中有个片段,在弟弟尿了之后,妈妈习惯性地让正在吃饭的姐姐去收拾。正在吃饭的姐姐放下碗筷,很“懂事”的拿来了拖把,就替妈妈把妹妹造的那一摊烂局收拾了。当我看到这一幕,感觉特别的心酸,就像网友评论所说:都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

 ,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其乐融融。这个时候,妈妈突然想起来还没刷碗,便对姐姐颐气指使的指挥,姐姐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指使,也习惯了自己在家中的定位。真的是让人十分的心疼视频里这个“懂事”的小姐姐。

作为心理咨询培训教育的从业人员,我不愿意以我的行业经验去想象这个“懂事”的姐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成年后的生命关系和心理状态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

还看到过另外一段有些相似的视频,很遗憾没有保存下来,用文字为大家还原如下:

弟弟看中姐姐的铅笔盒,想占为己有姐弟两为此争执妈妈有点生气地对着姐姐说:“有什么好争的?你一向很懂事,怎么也不知道让着弟弟。”姐姐的眼泪控制不住地流出来,委屈着说“这是同学送我的生日礼物。”妈妈有点不耐烦地说“不就是个文具盒吗?弟弟还小,你懂事一点好不好,快给他。”姐姐咬了咬嘴唇,把铅笔盒塞给了弟弟,一边擦拭着流淌出的泪水,一边跑回了房间。

当时看完这个视频脑海中一直浮现姐姐欲言又止委屈模样,现在再次回忆起来画面依然清晰。也勾起了儿时的一丝回忆,每次我和我哥不管有任何争执,我就跑去找我爸告状,接着挨骂的人绝对是哥哥。哥哥讲述自己的委屈,换来的只有爸爸一句“她小不懂事,你年纪更大难道还不懂事?”听到这句话的哥哥只是默默地站着,只能为自己的“懂事”付出不情愿的代价。

1

很多父母喜欢用“懂事”的标签来标定孩子,然后欣慰,发现孩子确实是顺着自己的意愿越来越“懂事”了可是,孩子因为要做到父母口中的“懂事”背后克制自己欲望和情绪的心酸与委屈我们做父母的可曾想过?

心理学上常讲的“标签效应”,是说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自我印象管理就会让自己的行为和所贴的标签尽量趋于一致,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所以,标签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心理和行为对判断力较弱的孩子影响尤其重大

懂事”的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委屈自己,不愿意麻烦别人,遇到什么事都希望可以自己解决。然而“懂事换来的不是怜惜,而是被自己和大多数人的忽视。

“懂事”的孩子,内心也许不太快乐

懂事的孩子,会因为怕引起父母不高兴把自己放得很低,几乎低到尘埃里去总是活在别人的期望与认可里,因此他们一直压抑真实的自己去讨好别人“懂事”的孩子以为,我被爱是因为懂事,而不是因为我本身就值得爱

知乎上有个提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很多人留言,自己就是父母眼中“懂事”的孩子,但过得并不快乐。“懂事”的孩子往往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压力。心理学上把心理过于“早熟”的孩子成为“成人化的孩子”。有研究表明“成人化的孩子”成年后有较多的心理问题,人生态度多半消极,患抑郁症的几率很大。

“懂事”的孩子大多不敢或不愿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也就无法解读其发出的情绪信号情绪再三得不到父母的接纳和释放他们便开始对自己妥协,不再流露自己的情绪,不再与父母有频繁的情感互动

那个童年纯真快乐的孩子也许再也回不来了。

“懂事”的孩子,容易迷失自己

“懂事”的孩子不敢任性,不能撒娇,因为懂事,看到心仪的玩具却说不喜欢,看到好吃的东西假装不想吃,跟小朋友一起玩总是主动让着人为迎合他人,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敢直视自己的内心需求。

明星马伊琍有次在某个节目上说,她女儿有一次在幼儿园跟同学玩过家家,有人扮演妈妈,有人扮演宝宝。有的同学一直想当妈妈,逼着爱马只能当宝宝。其实爱马心理也很想试试当妈妈,却一直不敢说。马伊琍这才意识到,她一直要求孩子懂事,可孩子却懂事到连起码的诉求都不敢说了。

后来,她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给孩子作心灵疏通,才让她说出了那句“我不愿意”。

生活中,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就是“你要乖,要懂事”。可是一味的懂事,会让孩子没有了拒绝的勇气。有句话说: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受。“懂事”的标签束缚,让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情绪得不到释放,心灵得不到自由。

“懂事”的孩子真正感受一直未被确认过因此,他们生命的底色总有一块是灰的。长大后,“懂事”的孩子通常也习惯性地讨好别人,不敢拒绝。而这“讨好型人格”是以压抑或牺牲自我意愿为前提的。渐渐地,孩子也就忘了自己最初的模样,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本真不知不觉把自己弄丢了

 (2)

所以,与其盲目地给孩子贴“懂事”的标签,不如自己做“懂事”的父母

“懂事”的父母懂得赞美孩子

父母给予孩子的感受应该是尊重的、信任的,不强迫孩子事事追求完美,事事必须优秀。每个孩子在不同领域里的天赋不同,孩子只要付出努力,认真面对就已经足够。“懂事”的父母是既对孩子有期待,希望TA有所为,将来做一个有高度的人,又不过分期待,把自己的期待变成孩子的压力。孩子取得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懂得赞美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满满地在成长路上大步迈进。

“懂事”的父母懂得保护孩子

无论是谦让还是照顾他人,这些都应该是出于孩子自愿的而不是迫于父母的要求。父母不要强求自己的孩子随时随地都得表现的谦逊有礼,如果本就是公平的事情,为什么要自己的孩子“吃亏”,及时为孩子争取“正当权益”才是“懂事”的父母,孩子才会学得更好地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懂事”的父母懂得倾听孩子

“懂事”的父母不以自我为中心,是开明的父母,会把事情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的父母,不要求孩子必须听话按照自己要求的方式行事,懂得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并且能及时给予积极正向的回应,才是正确的陪伴方式。

衷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自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闹就闹,不必“懂事”。孩子的一生有无限种可能,不要让“懂事”的标签局限了他的未来。

愿我们的孩子,如TA所是,活出TA自己的样子,而非如我们所愿活成我们大多数。

李军近期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