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御窑厂,了解景德镇陶瓷史辉煌的同时,感受窑工的血与泪

 飞鱼的眼泪2000 2020-04-23

御窑厂是官窑的象征,是陶艺瑰宝的摇篮。

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德镇巡检司监造督运,遂成定制。所产瓷器称“官窑器”。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是元、明、清三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一九八三年被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保护范围为5.43万平方米。

  


中国是瓷器的祖国,而宋、元、明、清四代官窑则是中国古瓷中的精华。四代官窑瓷器是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工匠为满足帝王和朝廷之需,用质地最优的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其造型与纹饰也都出自宫廷画家之手,因而这类瓷器无论是在当时或是现在都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瑰宝。

  


景德镇御窑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管办瓷厂。这里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最充足资金,造出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瓷器,成为真正的无价之宝。御窑厂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佑陶灵祠的传说,是窑工们血与泪的历史篇章。

佑陶灵祠传说(1/5):万历神宗年间,御窑厂的瓷器力求在图案的繁复和器型的多样性上求胜,可谓制作精巧,无物不有

佑陶灵祠传说(2/5):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太监潘相来镇上督造青花大龙缸。其缸久未烧成,潘相对瓷工进行鞭笞甚至杀害。

 

佑陶灵祠传说(3/5):民窑把桩师童宾(里村人)义愤填膺,为救众瓷工,勇斗潘相,最后毅然纵身跳入窑火之中,以示抗议。

佑陶灵祠传说(4/5):窑工们悲愤万分。童宾之死,激起了瓷工们的义愤。人们纷纷起来呼喊要潘相偿命,吓得潘相闻风逃回京城。

佑陶灵祠传说(5/5):为平息民变风波,缓解人心,官府在御窑厂东侧修建佑陶灵祠,为童宾立祠,奉为风火仙祠内供奉风火仙师童宾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