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11月16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两年后,张献忠意外身亡,而他所拥有的巨额财宝,也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张献忠死后留下来的财产有多少?300多年来,一直是个谜团。其中,彭山县江口镇岷江河段有张献忠“千船沉银”的说法,一直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照片中就是“西王赏功”金币。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童谣也一直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这首童谣也让无数人纷纷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传说张献忠在退出成都之际,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为了将来能找到所藏之宝,不至于因年代久远而迷失,便设计了藏宝记号,如果发现藏宝记号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照片中就是张献忠沉银传说中“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中的石龙。 据记载,张献忠携带的千船金银珠宝从成都顺水南下,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老虎滩”一带遭到川西官僚杨展的突袭,千船金银珠宝绝大都分随船队沉落江中。《史记》中照片中就是张献忠沉银发掘现场。 在《蜀难纪实》中曾对沉银有更多细节的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由于银两太多,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将银锭放入其中,并让装有银锭的木头夹槽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打捞上来。但后来由于部队遭受阻击,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银两沉入江中。”照片中四川考古队员正在清理木梢里的银锭。 彭山江口镇一带自古就有“张献忠沉银”的故事流传,而且明清史研究专家认为,江口镇附近可能为张献忠沉银之地。据史料记载,张献忠兵败之地千船沉银,那江口镇岷江河道内上千吨的官银折合人民币约为数十亿。关于张献忠沉银已经被证实并非虚构,而是真实的历史。照片中就是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 该案系多个团伙作案,涉案人员众多……作案时间从2011年至2015年4月,长达4年之久;涉案文物据专家初步估计,一级以上珍贵文物有多件,其中有金狮、金印、金册子等,其价值估计过亿……照片中是万历年间的百两银锭,在这个银锭的上面清楚的记载着年号、地点、税种、重量、银匠等信息。 “根据前几年出土的疑似张献忠沉银文物,以及彭山现有的文字史料记载,岷江江口镇江段的确有张献忠‘千船沉银’之说。”彭山县文体局副局长方明说,他和彭山文管工作人员就密切关注着江口沙场的“动静”。照片中沉船处发现的大量银锭。 2017年4月13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2016-2017年度发掘成果通报会召开。截至4月12日,第一阶段考古发掘正式结束,目前已发掘面积20000余平方米,出水各类文物30000余件,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照片中就是金册封页rig0耶。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从出水金册上的文字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张献忠的“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这是“张献忠沉银”文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件,在它出水时已经断为两部分,也就是虎钮与印章已经分开,印章上刻有“永昌大元帅印 癸未年仲冬吉日造”的字样。专家推测这很有可能是李自成“通好献忠”这个时期的产物。值得一提的是,这件文物并不是由考古人员率先发现,而是盗宝者潜水发现的,并以800万元的价格卖出,后又被追回。 照片中就是长沙府50两金锭。这个金锭铸rig1主纹清晰,金光熠熠,内錾二十三字铭文“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五十两正吏杨旭匠赵”,完整记述了该锭的铸造时间、地点、重量等详细信息,1643年张献忠攻破长沙府后被其劫掠,是1621长沙府上供藩王王府的岁供黄金,是已知的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价值极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