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仙山越南下龙湾,历经亿万年喀斯特岩溶而来的“海上桂林”

 黑龙江波涛 2020-04-23

说起喀斯特岩溶地貌,桂林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集合了峰、林、山、谷、湖、石、瀑、泉、潭等几乎所有自然景观元素的岩溶风光,成就了“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且冠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其实峰林和峰丛挺拔于江流溪水之间的胜景,并非桂林一家独有,在越南北部的下龙湾,就是一处独特的“海上喀斯特”地质奇观,仿佛是中国的桂林山水被搬到了大海上,因此下龙湾也被称之为“海上桂林”。

海上仙山越南下龙湾,历经亿万年喀斯特岩溶而来的“海上桂林”

“人在画中游”的桂林阳朔一带的漓江,岩溶风光冠甲天下

作为大自然的宠儿,下龙湾在1994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自然遗产之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1553平方公里的海湾内,光查清的岛屿有1969座,总面积562平方公里。这些数以千计奇形怪状宏伟壮观的大小的岛屿,错落有致地分布,有的一山独立,一柱擎天;有的两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峦重叠,峥嵘奇特。一个个千姿百态的石峰矗立在蔚蓝色的海面上,说是峰,也可以看作是岛。岛上有绿树、灌丛点缀萦绕,一旦海上飘起薄雾,一处处石峰忽隐忽现,神秘至极。下龙湾由石、海、天三个要素构成,营造出水墨画般的仙境效果,堪称“海上仙山”,着实震撼。

海上仙山越南下龙湾,历经亿万年喀斯特岩溶而来的“海上桂林”

远瞰“海上桂林”下龙湾,水墨画般的“海上喀斯特”奇观

在下龙湾,围绕着一个个大岛的是星罗棋布、形状奇特的小岛。这些岛屿中,隐藏着很多大小不一的溶洞,其中有不少是在数十米高的峭壁上,成了下龙湾一大奇观。由于许多岛屿荒无人烟,所以目前探知的山洞不多,时不时就会有人发现新的山洞,这也成了下龙湾一大趣事。许多探险者、洞穴爱好者更是乐此不返。而形成这一奇观,与喀斯特岩溶活动密不可分。

海上仙山越南下龙湾,历经亿万年喀斯特岩溶而来的“海上桂林”

喀斯特岩溶作用示意图

早在3.9—3.7亿年前的晚古生代地质时期,越南下龙湾所在的地区,气候高温多雨,大量的雨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再与土壤中因生物作用产生的碳酸一起,便对石灰岩产生强烈溶蚀作用。其中的碳酸钙盐类岩中的钙离子被碳酸转移出来,并被地下水带走,看似坚硬的岩石就这样被“水滴石穿”,逐渐发育成山坡陡峻的喀斯特小山,最终形成峰林、孤峰和岩洞这样的自然奇观。

海上仙山越南下龙湾,历经亿万年喀斯特岩溶而来的“海上桂林”

下龙湾的岩岛、溶洞种类众多跟海水和暗流的冲击拍打有密切关系

当然下龙湾的岩岛能有如此多、如此大的溶洞,还跟海水有关。因为海水含有大量盐份,日夜不停地受海浪和暗流的冲击,使山脚被侵蚀,露出很多空隙、缝隙。从空中降下的雨水顺着缝隙流进岩石中进行淋溶侵蚀,并与山脚下的海水浸蚀形成夹击,使山心的岩石相继跌落形成了溶洞,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

海上仙山越南下龙湾,历经亿万年喀斯特岩溶而来的“海上桂林”

云南罗平--喀斯特地貌与油菜花

当然虽然下龙湾与桂林都属于石灰岩被水溶蚀而成的喀斯特地貌,但是它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那就是桂林没有海而有漓江,下龙湾则是一片海上景观。这主要归功于地质构造断陷后,海水入侵的结果。约在3000—5000年前,下龙湾与桂林一样都是一片喀斯特峰林平原,随后受到造山运动影响,下龙湾下陷,同时第四冰期结束,全球性海面上升的影响下,便淹没了这片峰林平原,下龙湾也就打上了“海上喀斯特”的标签。后来在考古学者又在下龙湾沿岸和岛屿上发现了许多原始人的遗址和生物化石,再次证明了下龙湾过去曾是陆地的推断。

海上仙山越南下龙湾,历经亿万年喀斯特岩溶而来的“海上桂林”

突兀奇绝的云南石林亦是喀斯特地貌的精华代表之一

而成就这一切恢宏壮美景观的的喀斯特岩溶作用,就像一位伟大的艺匠,用鬼斧神工,以富含二氧化碳的水为主刻刀,在漫长的地球岁月里,将坚硬的岩石雕琢为精湛的艺术品。不仅造就了下龙湾“海上桂林”的胜景,还有万丈峡谷与大江交相辉映,派生出的“巫山神女”神话,更有演绎了阿诗玛传说的云南石林,成为大自然用亿万年书写就的“史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