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有哪些?

 小猫倩倩 2020-04-23

“心理成熟”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种人生状态。今天这篇文章中列出来的,有一些是自省,反思自己过去没有做到、后来一旦做到之后发现非常受益的;还有一些我正在努力靠近的,身边有一些人做到了,我觉得非常厉害。

大家有更多想法可以在评论区交流呀~

1. 保持理性,做事以目标为导向,避免意气用事。

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和橘长讨论到一件事,就是我认识的有个人,他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原因是觉得自己在这个岗位上“屈才”了。其实大家刚走出校园的时候多少都会有点“一身才华无处施展”的想法,这是正常的;但他都毕业10年了,这份工作也已经干了有一些年头了;并且据我所知好些来得比他晚的人都升职了,他每天都在加班,却还在原岗位上。他发泄不开心的方式就是对自己下属做事挑刺、讲话阴阳怪气。然后我就很纳闷他为啥不辞职,换一份更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工作不好吗? 然后橘长说(慧根少女又出金句): 

我来解读一下。如果我们以“更轻松地赚到更多钱”为目标,那么工作的过程例如加班这些,如果不是单位强制都没啥必要,把工作做完就可以休息了。比如我觉得写作比在公司上班赚钱轻松,我就全职来写作;我发现做渠道比写作更轻松,那我就不写作了;要是以后我投资能力更长进一些,比现在做渠道又轻松又赚钱,我肯定不会再做渠道了。 如果我们以“个人和企业的成长”为目标,那么当前这份工作的薪水什么的其实都不太重要。比如说很多人创业的时候筚路蓝缕,但是因为心中有一个宏大的愿景和梦想,再苦再累都能坚持。 如果我们以“职场晋升”为目标,那就要更多考虑工作中刻意培养核心能力,在关键节点做出更多重要成果,开拓资源,有了工作成果才能升职加薪嘛。 但如果目标本身就是“我要看起来很努力”,emmmm。 类似的还有,有的同学认为“认真记笔记=勤奋努力学习”,“熬夜学习到凌晨2点=努力学习”,纠结在这种形式上。有的职场人看到别人考证他也去考证,看到别人提升学历他也去提升学历。自始至终都没有思考过“这真的适合我吗?”“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会发现这些人,可能最后兜兜转转啥都没做成。 所以橘长说“这样的人是世界上的大多数”,并不过分。

再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有个甲方让我非常恼火,他的业务在我这边总的份额其实不算多,但是对我讲话总是颐指气使的。有那么一瞬间,我有个冲动是想要打电话过去骂他一顿“老娘好歹也是全网70w粉的大V,去参加活动都是人家给邀请函、当嘉宾的那种,大家都是以'老师’相称。XX那么大公司讲话都客客气气的,况且你这个单子也没多少钱,我还不稀罕挣呢,觉得自己是甲方了不起了?” 但是我肯定不能这么做啦。会显得我们团队情绪化、多事儿、易冲动,有损于我们专业化的形象;退一万步讲,只是一点工作上的沟通问题而已,何必上升到私人矛盾呢? 工作是为了“争一口气”吗?肯定不是啊,合作双方是为了各取所需,乙方赚钱同时收获经验和案例,甲方得到好的服务效果嘛。所以又何必意气用事专程数落人家一顿呢?除了显得自己冲动、没涵养之外,并不会有什么好处。 类似事情还有很多,你想要做一件事,A对你冷嘲热讽,B说你这样做不行啊。那你就要想一想:这些声音有助于我达成这个目标吗?如果确实是建设性的建议,可以听;如果真的没有任何益处,把它当耳旁风就好了。 我认为“做事目的性强”算是“心理成熟”一个挺重要的标志。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有太多的阻碍了,就好比你要穿过一片草丛,但是泥水会打湿你的裤脚。想让裤子不被弄脏的最好方法当然是站在原地不动,你要穿过去,肯定就会被弄脏裤脚烦扰。但其实还有一种解决方法,就是你快速跑过去,然后回家洗裤子。 看你能不能坚定地走到对面了。

2. 对别人更多的同理心,避免自我优越感作祟,也避免妄自菲薄。 我要先深刻地反省自己。以前我看到有人评论诸如“太长不看”“看不懂”“带我赚钱带我飞”的时候,心里是多少会有一点鄙夷的,觉得“你都不去提高思维方式,一天老想着赚钱。钱是那么好赚的吗?”或者看到一些在我看来对“常识”不知晓的言论时,我会嗤之以鼻。当然了,我不会把这些话说出来,多半都是在腹诽。 上个月和我的一个客户开电话会议(对方是一个我非常敬重的老师)。当时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我用运营自己账号的经验,迁移到更下沉用户群体上时却不太奏效,阅读量持续走低,我就很焦虑。聊完工作的事,他说我“倩倩是一个精英思维非常重的人,只会佩服比自己厉害很多很多的人。不过你就没有一点想法,想要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觉得你的文章好吗?” 我被shock到了,同时被戳的哑口无言。 我以前一直有一个固有思想,就是“一个人如果过得不好,多半是他自己的原因”。是因为他上学的时候没有努力学习,大学的时候翘课打游戏,工作以后又抓不住重点“假努力”。明明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他们却归因到家庭、学校、社会、企业。 但是我忽略了一点,就是很多人受限于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其实根本都没办法想到“我可以去改变”这一层啊。他们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难道因为他们“觉悟不够高”,就不值得被帮助、不值得被理解吗? 我认识的好些人,特别是名校学生,多半都有和我一样的问题。就是容易看高比自己厉害的人,同时看低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无法客观、平等地认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只是有的人在一些方面突出,有些人在一些方面不擅长。” 这一点对于事业是有非常大阻碍的。比如,没办法放心地把工作交给别人,因为总是觉得别人做的不好,最后把自己累死;比如,像1中那个人一样,他会自己工作不顺心,下属被他阴阳怪气讲话肯定也不开心,破坏团队的团结,降低工作效率;比如,由于某一些偏见,无法扩大用户市场。 最最最重要的是,当产生这些“有偏见的想法”的时候,心情是并不好的。就是“自我优越感”这种感受,并不是轻松愉悦的,而是一种酸溜溜并不太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说这个叫“有更多的同理心”呢?因为你只有理解别人,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是这种状态,才会不带任何偏见地与他们相处。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纠正自己这个观念。不管一个人的想法或者话语是什么样的,那对于他当下的处境以及过去的经历来说,都是合理的。 无论一个人认知水平如何,他们想要变好的心都是一样的,都值得帮助。

3. 包容多元化的“好”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都在校园冷暴力中度过。 那时候我安慰自己的想法就是,我要“赢”那些曾经欺负过我的人,我要过得比他们好一百倍。 后来我和他们之中一些人上了同一个初中,我的年级排名在前几行,他们在几页开外,我就觉得自己“赢”了。中考的时候我是全市第三,上了我们当地最好高中的尖子班,那一批人大部分都没考上我的那个高中,其中成绩最好、当时的班长上了重点班,我就觉得自己“赢”了;再后来高考,他们最好的那个是去了二本,我去了985,我觉得自己“赢”了。 去年有一次我妈去旅行社报名一次旅行,接待她的前台是曾经带头欺负我的一个同学,一年的收入还不到我一个月的零头。我觉得自己“赢”了。 但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为什么要把别人当成竞争对手呢?为什么一定要“比别人过得好”呢?他们过得好不好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离家近,吃住都在父母身边,可以及时尽孝;也没有啃老,生活自给自足。这样不是平凡生活的一种“好”吗? 只有努力上进的人生是人生,安逸的人生就不值得过吗? 我离开国网以后,有时候因为办事还会回到原来的城市,和老同事一起吃饭叙叙旧。我羡慕他们离自己的父母近,有空闲时间和周末;大家羡慕我收入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羡慕都是真诚的,祝福也都是真诚的,但是人总不能把所有好处都占了,每个人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生活就行了。 “好”有很多种,每个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就是好的。

4. 可以衷心地祝福变得厉害的朋友 一般来说,大家对身边人会更容易生出“嫉妒”的情绪,反而对那些明星之类的有多厉害不是很介意。对于以前和自己起点差不多的朋友,突然升学成功、事业成功,多半会“表面祝福同时心里酸溜溜”。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因为把他人的幸福看做“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真正给予祝福。 即潜意识中认为,身边人都是和自己有“竞争关系”的。这种竞争不是同一场考试争排名,也不是竞争同一份工作,而是通过证明“自己比别人厉害”的竞争。 如果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那么“别人好”,就衬托了“我不好”。 如果你认为这个竞争只有一方获胜(即:要么你比我好,要么我比你好),势必会让自己陷入自卑或者自负之中。 如果你总是想要在人际关系中成为“我比你好”的那一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from《被讨厌的勇气》)。 其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这个想法的本质和上一个“包容多元化的好”其实是一样的,你只要放弃竞争就可以了。 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我的价值只在于“我比自己以前更厉害”。别人怎么样都与我好不好无关。

5. 受到委屈时,不再急于争辩 2018年的时候,周杰老师对我说过一句话,“所有的委屈都是小孩情绪”。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个小女孩/小男孩,当我们遇到委屈的事的时候,这个小朋友的状态就会出来。就好像小时候被家长冤枉了一个自己没犯的错误一样。 我们通常遇到委屈会下意识地辩解,“我不是这样的人,你凭什么这样说我?” 但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对方是压根听不进去辩解的,他只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再多数落你几句,你就会更加委屈。 解决办法是,如果是不太重要的人让你受了委屈,你就let it go就好。比如我因为在互联网上写文章,经常会遇到一些喷子;或者是压根没有上过我的课,看到“在收费”这个行为就认定是“智商税”的。为什么要解释呢?对方又不会听,只会越来越起劲,抓住更多的点来曲解你。所以,假装看不到就好。 如果是重要的人让你受了委屈,比如说亲人,那么当着TA的面大哭一场,传达到“你错怪我了”这个情绪就好。 如果是老板批评错了你,那他更不会听你辩解了,你解释他会觉得你在狡辩,反而骂你更凶。要么把这种“情绪成本”当成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要么就是等这阵子过了,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正确or他不在气头上的时候好好谈谈。 总之,不要意气用事,逞一时嘴快(又回到了第一点)。

6. 不再轻易反驳别人,因为你永远无法说服一个人 这是我最近一年习得的新技能,当有人怒气冲冲来反驳我的时候,我会对他说“你说得对”。 有的人习惯性反驳,是因为你的某些话触到了他的一些信念。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信念被动摇,所以要反驳你。因为他要坚持捍卫自己的信念,所以你说啥他都是听不进去的。你越是争辩,越会觉得“心累”,觉得“这个人三观不正怎么还这么固执?” 他其实并不是想要证明“你错”,他只是急于想向别人证明“我是对的”。 咱们争论一件事,目的是啥?是为了赢得“我对你错”吗?还是想交流不同的见解?(注意第一点目的论) 而这种人,明显就没打算交流见解,他只是想“赢”。那么让他赢就好了。对于这种人,你轻飘飘地回他一句“你说得对”就行。 然后你怎么想、怎么做,反正对方也不会改变你。

7. 避免使用“不就是XXX”这样的句式 拆书帮的赵周老师说这种行为叫“附会旧知”。 就是见到啥都说“啊这个我知道”“啊那个我也知道”“不就是那个啥么”。 而学习的前提是空杯心态,只有你打心底里认识到“在这一点上我是存在不足的”,才能汲取到新的知识。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在某方面很厉害,但是你却因为一些原因“看不上他”,那么这个“看不上”就会阻碍你学习他身上的闪光点。 当然这个也没啥大不了的,也不是完全能做到,我也有不喜欢的人、不想打交道的人。所以我才说这个是“心理成熟”的表现么,我做不到所以还不够成熟。但我身边的确有可以不带任何有色眼镜看人的朋友,很厉害。我在努力向他们靠近了。 今天先写下这些,也许过段时日我对“成熟”又会有不一样的见解。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