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抚远大将军胤禵毫无军事经验,为何如此能征善战?

 天亲馆 2020-04-23

胤禵就是个只会胡闹的孩子,脾气也过分率真,他能有什么战绩,如果有也全是康熙帝遥控的功劳,打仗不是过家家,一个从未经历过战火历练的娃娃,傻疯了才会让他拥有实际军权带领大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胤禵就只是个牌子而已,如果没有岳钟琪预判局势私自行动,待到胤禵初次回京,康熙帝必定老大一耳刮子抽在胤禵脸上。

胤禵在军中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奏报康熙:

帅帐里塞满女人寻欢作乐;

贪污军费“孝敬”胤禟做活动经费;

邀买人心为自己站队;

最要命的是胡乱指挥险些大败亏输。

风评变化趋势是很好→不错→尚可→······

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几天下来胤禵就现了原形。

某词条真是让人看得一愣一愣的,胤禵哪来那么大本事,什么功劳都被算到胤禵身上。

其实初次出征是个死局,要不是岳钟琪苦求葛尔弼不经命令擅自进军,等胤禵大军到位面对的就是断炊的窘境,就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大军哪儿找粮食去,岳钟琪打到西藏的时候,胤禵还不知道在哪儿转筋呢。

大清入关后,初时还是沿袭大明的羁縻政策,或者说是通过和硕特部力量间接控制也行,第巴桑结嘉措私立仓央嘉措,和硕特部拒不承认,又到了拉萨汗继位,他怀疑自己的父王死于第巴桑结嘉措之手,所以杀死桑结嘉措后另立伊喜嘉措,但是呢,西藏和蒙古人都不承认,联合起来另立嘎桑加措,一下子出了三个精神“领袖”,大乱开始了。

这时候,充分享受大清照顾,不断发展壮大的策妄阿拉布坦因乱开始觊觎藏地。

拉萨汗和策妄阿拉布坦是什么关系呢?姐夫兼亲家,拉萨汗的姐姐嫁给了策妄阿拉布坦,儿子娶了阿拉布坦的女儿。

策妄阿拉布坦借口送女婿归藏,两路出兵,分击青海西藏,青海一路被清军大败不提,直奔西藏而去的大军采用“昼伏夜出”的方式一路逼近拉萨,并最终占领拉萨。

康熙帝立刻调兵入藏,惜败。再做筹谋后,决定提升一个人的位置,而这个人即便死后也为大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谁呢?年羹尧年大将军,以前的年羹尧做为巡抚也算地方大员,可惜军务他是没有资格染指的,为了大军给养能够顺利调度并送达,康熙帝擢升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年羹尧有什么贡献呢?重用岳钟琪,这位岳飞的后代历侍康雍乾三代,居功甚伟。

驱准保藏的首次军功,岳钟琪所建,他剿抚并重,打通了入藏通道。

就在葛尔弼的南路军高歌猛进的时候,胤禵却下令原地待命······

前锋岳钟琪只是谏言而已,葛尔弼即便能力再低也能算出来粮食不够,等到胤禵聚齐人马,粮食早已耗尽,吃饭都成问题,这仗也就别打了,而如果按照岳钟琪的想法去做,进展顺利的话,大概十天就能入藏,而一味拖延,后果不堪设想。

在岳钟琪的建议下,葛尔弼决定抗命出兵,打败准部大军,西藏平定,这也是岳钟琪的成名战,本来康熙帝对他爹的印象就不错,这次平定西藏,康熙帝怎么会不明白谁的功劳最大。

归拢归拢,胤禵的毛病文初就总结了,叫来青海台吉之女等等淫乱帅帐,受贿6.6万两银子,索贿十二万两等等等等。

最重要的是判断失误险些功败垂成,这些康熙帝统统知道,考虑出门的时候把老十四捧得太高,此次虽然频频犯错但也不能折损了皇家颜面,所以隐忍不说而已,还要做做样子,让胤禛和胤祉亲自远迎胤禵。

战后胤禵首次回京,胤䄉、胤禟就担心不已,担心老爹不会再放老十四出去了,现在胤禵已经名声在外了,这种事还不传得飞快。

胤禵这人说是率真,其实就是傻,象个没长大的孩子。

胤禩是怎么倒霉的呢?他在接受军务以后,其实也是同一副德行,也学胤禩邀买人心,明明知道康熙忌讳这些,但是却死性不改。

康熙为什么想干掉胤礽的“奶爹”,还不是因为内务府被胤礽搞成了烂账一堆,胤禵竟然也明目张胆的贪污,而且还是军费。

胤禩获罪的时候,胤禵竟然怀揣毒药,撺掇老四一起威胁康熙收回成命,胤禛继位没打他个生活不能自理就算对得起亲兄弟的名头。

胤禟这个坏东西,明知道胤禵智商欠费,还百般吹捧暗示胤禵早晚荣登大宝,胤禵还就真信。

胤禩倒霉的原因之一就是张明德的“必大贵”,这好歹是有人吹捧,人家胤禵自己找人给自己算命,算命的也真敢说,说他有九五之尊的运气,胤禵还傻了吧唧的夸奖算命先生说的对,最倒霉的是这些事这些话最后都被胤禛知道,转为罪证。

封王不感恩,跪拜不诚恳,还冲着雍正大呼小叫,德妃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更何况你了。

雍正通过胤禵嫡福晋丧仪和投书案等事件,多次打压、折辱胤禵,这时候的胤禵才知道保命重要,但他还是小看了胤禛对他的怨毒程度,胤禩、胤禟被毒杀后,雍正曾经写信给胤禵“老爹活着的时候,你愿与阿其那(胤禩)同死,现在胤禩死了,你要是愿意去看他,或者和他一起死,悉听尊便。”

到这个时候,胤禵仿佛才活明白,回复胤禛“我以前都是被阿其那愚弄蒙骗了,现在他死了,我可不愿意去看他。”

可惜晚了,无论如何都无法换回自由,直到乾隆帝继位,深感辅臣讨厌又碍事,而自身根基又不稳,为了增加皇室凝聚力将胤䄉和胤禵都放了出来,但是日日有人监视,对他从来也没有放心过。

不过总算还好,辅国公的待遇也足够吃喝了,又过了十年才被封为贝勒,后又郡王,算是恢复原本的身份,总的来说晚年还算平静,胤䄉出来才四年就死掉了,而胤禵又足足活了十八年,据后代子孙讲,晚年与他过从甚密的只有僧人,始终认真修习佛学直到去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